美國商務部公布了最新的數據,在過去的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價值為4270億美元,跌幅達到20%,而且這是20多年來中國首次失去了美國第一大進口國的地位。
作為全世界經濟規模最龐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經濟及貿易關係對全球經貿的影響較為深遠,老美經常喊要「脫鉤」,要從產業鏈角度減少對我們的依賴,但是通過數據來對比,可以發現事實並不簡單。
2023年中美貿易額下降11.6%
在整個2023年,我國外貿進出口逼近6萬億美元大關,其中美國是我國第三大貿易國,前兩大貿易夥伴分別是東盟和歐盟,東盟是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其中,2023年中美貿易額達到6644億美元,同比下降11.6%,對美國出口5002億美元,從美國進口1642億美元,進口和出口雙雙下降,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3361億美元。
整個2023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的貿易順差高達8232億美元,其中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就佔了40%,如果從單個國家來看,美國仍然是我國最大的貿易國。
中國不再是美國進口最大來源國
今年2月份,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關於貿易出口的重要數據,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總額大約為4270億美元,而從墨西哥進口商品總額達到了4750億美元。
這意味着,墨西哥已經「後來居上」,反超中國成為美國第一大商品進口國,時隔20多年,墨西哥再度實現了這一目標,這也說明老美還在不遺餘力的推行製造業迴流以及經濟脫鉤。
很顯然,在老美脫鉤的帶動下,墨西哥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尤其是在「近岸外包」的政策推動下,墨西哥近水樓台先得月,成為了美國近岸的主要商品供應國,而「鄰居」加拿大則是美國第二大商品進口國。
雖然中美兩國對於外貿進出口的統計規則不盡相同,但是從數據的趨勢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正在縮減從中國進口商品的規模,尤其是電子產品、計算機及化學品。
墨西哥真的可以「取代」中國嗎?
自從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後,老美與這兩個國家的貿易額快速上升,尤其是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的規模提升更快。
加拿大是發達國家,但是比起美國還是差遠了,所以沒有多少科技和工業品出口到美國,主要還是依靠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持續向美國出口賺錢。
然而,墨西哥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着大量的勞動力人口,以及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具有成為美國近岸外包基地需要的各種條件,但就目前而言,墨西哥要想取代中國顯然不現實。
根據美國自己媒體的描述,一些跨國企業把一部分製造產業從中國轉移到了墨西哥,但是仍然要從中國採購原材料和原配件,在這一過程中,墨西哥無疑扮演着「中轉站」的角色。
甚至,部分跨國企業直接將墨西哥這樣的國家視為「中轉站」,把中國製造的商品出口到美國,主要是因為從墨西哥出口到美國基本不用關稅,而且距離上也更為便利。
墨西哥目前的定位,有點像東南亞的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美國同樣在加大從東南亞進口商品的規模,但是東南亞的商品原材料仍然要從中國採購。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與墨西哥貿易額1002億美元,對墨西哥出口815億美元,自墨西哥進口187億美元,對墨西哥貿易順差628億美元。
2022年中國對墨西哥出口775億美元,2023年對墨西哥出口提升至815億美元,在墨西哥對美國出口大漲的同時,中國也在擴大對墨西哥的出口,而且出口商品種類較為相似,這也說明墨西哥仍然離不開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要說取代更是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