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作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有關光伏產能過剩的問題引發了廣泛關注。11 月 15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有關負責人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應。
該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確實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上仍屬於行業發展正常範圍。這一回應旨在消除市場對光伏產能過剩的擔憂,並促進光伏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我們要正確看待光伏產能過剩的問題。產能過剩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行業產能超過市場需求的現象。這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是正常現象,特別是在新興行業快速發展階段。光伏行業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快速增長,產能擴張迅速。然而,市場需求的增長並未跟上產能的擴張,導致階段性過剩。
其次,光伏產能過剩具有一定的結構性。這是因為光伏產業鏈的不同環節發展速度不一,導致產能分佈不均衡。例如,硅片、電池片等環節產能擴張較快,而組件環節產能擴張相對滯後。這種結構性過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效益和競爭力。
儘管存在過剩風險,但總體來看,我國光伏產能過剩問題仍在正常範圍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政策支持。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光伏產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光伏扶貧、光伏頂級運行等。這些政策有助於消化過剩產能,提高行業競爭力。
2. 技術創新。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尤其是在 PERC、N 型、雙面電池等技術方面。技術創新有助於提高光伏發電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3. 市場需求。隨着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的逐漸回暖,尤其是我國光伏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為光伏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此外,光伏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在不斷提高,有望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
4. 產業布局優化。為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布局優化,鼓勵企業進行產能整合,減少過剩產能。同時,加大對閑置產能的淘汰力度,提高行業集中度。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確實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屬於行業發展正常範圍。針對這一問題,工信部將採取以下措施:
1. 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工信部將完善光伏產業政策體系,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2. 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工信部將推動產能整合,優化產業布局,減少過剩產能。
3. 拓展市場需求,提高產業效益。工信部將積極培育光伏市場,推動光伏產品應用,提高光伏發電比例。
4. 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光伏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工信部將鼓勵企業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提高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通過以上措施,我國光伏產業有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為新能源產業和綠色低碳經濟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