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當前的市場消費和競爭格局,家電圈認為,最大的挑戰還是眾多家電廠商的心態和認知。總是想着市場大幹快上,總是想着市場節節攀升,卻不去思考市場滯漲、慢漲甚至下跌時,應對的舉措和手段。
賀揚||撰寫
市場下跌,不可怕。可怕的是,眾多的家電企業和商家們,在沒有找到出路之前,心態崩潰了。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今年下半年以來,一線家電市場的滯漲、下跌,甚至是持續低迷和連跌數月,都是非常正常的經濟現象。
在這個行業,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也沒有年年賺錢的行業,一年或者幾年的市場低迷、消費不旺,將是今後很長時間裏家電行業的常態。也是眾多的家電企業、家電商家們,必須要適應的市場局面和經濟環境。
現在,對於家電行業的從業者,特別是眾多的家電企業和商家的經營管理團隊、市場操盤手們,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充分調整自己的焦慮而痛苦的心態、心思與心緒。回歸平靜和平衡之後,找到合適的應對舉措和出路。
首先,不要總懷念過去,一把手要帶頭革命
不要再夢想着家電市場的出貨,會節節上漲、步步反彈,也不要再想着家電消費的需求,會一路高端精品升級。過去的家電市場周期和環境,已經永遠回不去了。
大家應該早就清楚:中國的消費市場是一個全面化、多樣化、多元化的市場,從來都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所以,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商業巨擘或是小商小販,只要企業一把手有想法、有思路,就一定能在家電市場上找到自己的活路。
當然怎麼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以及市場經營手段,這是很多廠商的困惑所在。特別是在最近2年家電市場的內卷不斷,廠商除了拼低價就是拼低價的通道中,家電企業也好,商家也好,既要直面競爭敢於出手,也要尋找差異化出路。
這種破局的能力,最終一定是取決於公司的一把手,是否敢於、願意去改變,以及能能力駕馭這種變化。其它任何人的建議和想法,只能是參考與借鑒,聽不聽則取決於公司的一把手。
這幾年無論是美的、海爾,還是海信,TCL、格力,或是方太、老闆、九陽、華帝,包括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在這些企業營收規模和經營利潤變化背後,都是一把手的思路、決策和魄力在主導。家電圈認為,這些年很多企業和商家,雖然一直在投石問路,一直在尋找方向,但如果企業一把手沒有想清楚、沒有搞明白,其它人都是在做「無用功」。
在未來幾年的市場經營和競爭過程中,單一家電企業和商家的興衰與存亡,關鍵就是一把手的膽識、魄力與能力。都說,一把手要「培養人、選對人、用好人」,並且要給人才和團隊充分的空間、資源和平台。但是,家電圈認為,如果一把手不願意改變、不願意學習、不願意擁抱變化的時代,還想憑藉著過去的經驗、模式和打法,應對未來多變的市場和格局,結果不用多說,企業一定會被時代拋棄而不是被對手打敗。
選擇對於家電廠商來說,如今一定是大於努力。特別是公司一把手面對複雜而多變的市場和格局,如何出招,已經沒有太多剩餘的時間去猶豫、徘徊了。
其次,不要總擔心失敗,效率是企業制勝法寶
過去的家電市場,可以向用戶要紅利,要政策要助力,向未來要動力,向全球要潛力。現在的家電市場,所有企業和商家,只能向速度和效率要效益、要空間。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這些年來的轉型與變革,總是害怕試錯的風險,害怕失敗的衝擊。家電圈認為,其實只要公司的戰略方向清晰、一把手的戰術要法明確,其它人就是要堅決做到「說干就干」,以快速的反應和執行能力,降低風險和錯誤的衝擊。
在家電行業,不管是海爾、美的、格力,或是方太、老闆、九陽、格蘭仕,在企業自身的發展做大過程中,其實都經歷過很多的轉型失敗和試錯風險。但這些企業為什麼在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洗刷還能活着,甚至成長和蛻變?原因很簡單,不怕犯錯誤,犯錯後馬上就改正,就能找到正確的出路。快速反應、快速調整和快速出擊,才能讓同行沒有機會和時間去應對。
當前家電廠商的市場經營團隊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是面對困難和挑戰等多變問題時的破解能力,而且不能繞道,更不能推卸。在未來可能更為艱難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下,表面上是需要大家做好在行業和市場中「熬一熬」的堅守、過幾年苦日子的心理準備,實際上考驗的卻是家電廠商市場經營團隊面對時代更迭、產業調整和市場競爭的強大戰鬥力和快速反應能力,以及破解複雜市場經營課題的硬功夫。
家電市場的問題,從總體局面來看,不是行業危局而是企業經營思路和競爭手段的危機。一是,競爭格局就是「強者恆強」下的弱肉強食,無論是家電品牌,還是家電經銷商,都要出現一輪數量上的淘汰出局。二是,消費格局就是「多樣化釋放」下圈層化和碎片化,高端、高品質、高性價比,以及低端低價,還有定製化、套系化,甚至全屋方案化等需求同時出現,沒有千篇一律只有各取所需。三是,市場格局則是不同規模和實力的家電廠商競爭,已經呈現梯隊式分佈,但是在規模收縮和需求低迷下,大企業則開始通過多品牌、全品類和全渠道擴張市場戰線,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搶奪。
在這樣的局面下,一個全面成熟化的家電產業,企業和商家參與市場競爭和較量,早就從當年的游擊戰升格成為持久戰,這意味着廠商的市場經營團隊,不只是要比過去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手段和辦法,同時還要具備持久耐力和鬥志,不能滿足於一個月半年的經營拓展,還要着眼於2年、5年甚至更長遠的市場競爭常態化布局。
對於家電產業未來,以及家電市場走勢,企業和商家心裏非常清楚之變化、之趨勢,唯一要做的就是「強化自己的內功、提升自己的實力、堅定自己的選擇、找到自己的出路」,這樣就沒有時間去焦慮,也沒有理由害怕,更不會到處抱怨和指責。
====
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