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一直都深受市場的關注,今年年初開始,都有非常多的質疑聲音出現,都覺着華為要自己造車了。特別是昨天,AITO 汽車多平台官方賬號發佈文案中,出現了「HUAWEI 問界」這一全新宣傳文案,再次引起媒體及網友們對於華為造車的猜測。
可以看到,在海報上,原來的「AITO 問界」全部變成了「HUAWEI 問界」,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一時間各種聲音層出不窮。

據了解,本次更名是賽力斯汽車與華為雙方,在營銷端口統一的規範調整,並非如「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要結束了」云云,一次改名引發的猜想實在是缺乏實際依據。本次更名是在賽力斯汽車與華為在渠道共融的基礎上而變更的,實質依舊是為了鞏固雙方的合作。
實際上,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關係依舊非常堅固。前不久,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接受採訪時,對AITO問界系列車型的銷量給予了肯定,也表示與賽力斯的合作投入會不斷增加:「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不僅不會減少,且是不降反增,我們對賽力斯的投入在持續增加。」
不僅如此,2月底雙方簽署了一份新的聯合業務深化合作協議,明確華為繼續負責新產品定義,賽力斯負責產品迭代與落地;雙方還將推出全新平台,計劃在2023年發佈該平台下的首款旗艦車型,雙方合作破裂的傳聞不攻自破。

其實,深入了解一下賽力斯的實力,就知道為什麼雙方的合作始終是對方的最優選擇。早在2016年,賽力斯汽車就開始布局高端電動汽車的研發,是當今為數不多掌握核心三電技術的企業,始終堅守着「新能源技術自持者」的責任;華為則擁有ICT領域的領先技術,可以給予電動汽車豐富的智能解決方案,基於雙方實力打造的智選車模式才會在新能源電車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不難看出,賽力斯對於智選車模式的實現提供了底層邏輯的有力支持,在產業資源、新技術、材料、工藝等方面的創新都發揮了關鍵作用;余承東也提到過,賽力斯是與華為合作最早、積累最深、帶來產品最豐富的夥伴。
一直以來,華為前期的產品定義與智能設計必須依託強大的造車企業實現,賽力斯負責的是整車研發、智造到交付等整個生命周期的實現。雙方強強聯合,雙方共同打造渠道布局與優質的服務體驗等,更是合力打通了最後一步,成就了AITO問界品牌的市場表現,也將智選車這一模式推向市場。

提到智選車,可能很多人會簡單認為賽力斯就是代工廠,對此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也表示過,雙方是聯合開發。的確,賽力斯的能力直接影響了華為產品理念的落地,一開始的堅定選擇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最優選。
顯然,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在這幾年來已經不錯的成績。在這次改名之後,HUAWEI問界這個新稱謂或許可以帶來更好的營銷效果。本次改名對雙方的合作也並沒影響,全新的HUAWEI問界,更像是要提高品牌的號召力、信任感等,是對雙方合作的有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