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備受青睞者,將來可能黯然失色。」《證券分析》的扉頁上,賀拉斯的詩道盡均值回歸的奧秘。
如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在《周期》中所言,一種事物處於周期性波動時,大部分時間不是高於均值,就是低於均值,最終在偏離演繹到極致後,掉頭向均值的方向回歸。正所謂盛極必衰、否極泰來,價格最終將回歸於其長期均值,這就是金融市場的均值回歸。
美國投資大師馬爾基爾將均值回歸比喻為金融市場的萬有引力定律,他在《漫步華爾街》中運用大量的歷史事件說明,任何時候都要牢記這一「萬有引力定律」的存在。
正是因為均值回歸的存在,從長期來看,股票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中樞上下波動,對於很多普通投資者而言,持續戰勝市場、獲取超額收益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馬爾基爾建議在構建投資組合時,比起費心費力研究個股,普通投資者更應選擇涵蓋範圍廣泛的整體股市指數基金,既能方便地投資「一籃子」股票、實現分散化投資,也能以相對低廉的成本獲取市場的平均收益。

指數基金所追求的收益是目標市場的平均收益,也是我們常說的貝塔收益。很多投資者可能會想,平均收益「平平無奇」,難道不是很容易超越嗎?實際上,我們梳理2012年至2021年的A股數據就可以發現,10年間只有29.2%的個股跑贏滬深300全收益指數,可見戰勝市場平均收益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市場波動歸根到底是實際價值和價格變化的共振,當市場長期發展趨勢向上時,價值中樞慢慢上升、價格圍繞實際價值上下波動,相應的指數也會以螺旋式上行的態勢發展。我們只要耐心播種,以時間耕耘,相信定能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份饋贈。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春日可期。
易方達指數通祝您晚安。


策劃:丁堅銘 侯志紅
文案:張一雪 楊皖玉
主播:劉英傑
編輯:李若愚 於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