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澳門企業家創新創業論壇舉辦,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創高地建設

2022年11月16日22:25:11 財經 1170

作為2022西麗湖論壇的分論壇,第二屆內地與澳門企業家創新創業論壇11月16日在澳門舉辦。本次論壇以「科技創新,融通共贏」為主題,由科技部港澳台辦公室、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共同指導,科技部火炬中心、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聯合主辦。

來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深圳高新區、中山火炬高新區、江門高新區、肇慶高新區等園區的代表,以及內地和澳門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創業孵化機構代表在論壇上進行交流分享。

內地與澳門企業家創新創業論壇舉辦,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創高地建設 - 天天要聞

11月16日,第二屆內地與澳門企業家創新創業論壇在澳門舉辦。

科技部港澳台辦副主任徐捷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攜手推動中央惠澳科技政策落地實施,積極促進了澳門科技創新發展。下一步,科技部將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一起,繼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支持澳門科技創新發展,多措並舉深化兩地科技創新合作,推動澳門深度融入國家創新發展大局。

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局長戴建業在致辭中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對推動科技產業發展高度重視,下一步將加強與橫琴合作區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為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及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共同努力。

內地與澳門企業家創新創業論壇舉辦,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創高地建設 - 天天要聞

11月16日,第二屆內地與澳門企業家創新創業論壇在澳門舉辦。

在主旨演講環節,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圍繞我國創新創業的發展情況、創新創業國際合作取得的重要進展、未來推進內地與澳門創新創業合作的主要舉措等方面進行了分享。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科技廳廳長謝永強介紹了澳門科技發展情況、澳門特區政府支持科技發展以及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和具體舉措。

在園區介紹環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深圳高新區、中山火炬高新區、江門高新區和肇慶高新區的相關負責人圍繞園區科技創新和相關政策進行重點推介。

在交流環節,來自內地和澳門的4家企業代表圍繞各自的創業歷程和創新成就進行了分享。來自兩地的3家孵化機構代表介紹了服務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具體舉措、相關案例和支持政策。

論壇上,來自內地與澳門的相關機構還舉行簽約儀式,為共同推動內地與澳門創新創業合作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記者】馬芳

【作者】 馬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獨家!建信理財原總裁回歸總行,還有一名副總裁也將變動 - 天天要聞

獨家!建信理財原總裁回歸總行,還有一名副總裁也將變動

作 者丨楊希編 輯丨周炎炎5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建信理財原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馬勇已回歸建行總行,出任審計部資深經理。近期,建信理財管理層密集變動。據記者了解,或與建信理財近兩年在銀行理財行業表現平平有關。本次建信
從茶飲到潮玩 消費企業逐鹿港股 - 天天要聞

從茶飲到潮玩 消費企業逐鹿港股

多次衝擊資本市場未果的綠茶,終於要圓夢港交所了。截至目前,綠茶集團已經停止認購,IPO融資認購倍數達到282.11倍,融資認購金額為341.51億港元。綠茶集團此次全球發行約1.7億股,招股價為7.19港元/股,預計凈集資額最高約12.1億
美債「灰犀牛」狂奔 - 天天要聞

美債「灰犀牛」狂奔

「政府不是問題的答案;政府正是問題所在。」1981年1月20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在就職演說中發出靈魂拷問,最終在美國一語成讖。1985年,美國從凈債權國變為債務國,結束了自1914年以來作為凈債權國長達70年的歷史。短短四十年後
大漲!重返3400 - 天天要聞

大漲!重返3400

經歷了4月7日的大幅調整後,5月14日午後A股再次出現異動拉升走勢,其中,上證指數重返3400點上方,逼近今年3月19日的階段性反彈高點3439.05點。
94歲巴菲特透露「交棒」原因,令人傷懷 - 天天要聞

94歲巴菲特透露「交棒」原因,令人傷懷

94歲的投資界傳奇人物沃倫·巴菲特近日宣布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首席執行官,坦言身體機能衰退是促使他交棒的核心原因。這位執掌公司六十載的「奧馬哈先知」,在2025年5月年度股東會上突然宣布退休決定,引發金融界震動。隨着長期培養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貝爾即將於2026年接任,全球市值最高的投資集團迎來歷史性轉折。2025...
4月SUV銷量分析:有翻倍 有腰斬 大部分跌 - 天天要聞

4月SUV銷量分析:有翻倍 有腰斬 大部分跌

2025年4月SUV銷量榜,比起誰上榜,更該看誰漲誰跌。榜單不是成績單,是一場場戰役的戰報。從Model Y的「懸崖式下滑」到問界M9的「重啟加速」,從CS75 PLUS的「內鬥掉隊」到博越的「油車反殺」,這其中每一次波動都不是巧合,而是市場環境、產品節奏、供應鏈甚至內部戰略交織的結果。先看Model Y,3月還穩坐冠軍寶座,4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