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巴菲特曾公開立下一個「十年賭局」:2008年開始,任何一名基金經理可以至少選擇5隻主動基金,若10年後基金的整體表現擊敗了標普500指數基金,對方將贏下這場賭局。最終,只有一位基金經理泰德·塞德斯(Ted Seides)敢接下這場賭局。到2016年底,泰德選擇的基金平均年化收益僅有2.2%,而標普500指數基金取得了7.1%的年化收益率,遙遙領先。2017年初,泰德就宣布了提前認輸。
過往百年,抑或是當下,無數投資者費盡心思、通過各種努力想戰勝市場,追求超過市場平均的收益水平,但其實這並不容易。

著名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提出的「有效市場」假說,說明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市場是由投資者組成的,因此所有投資者的表現不可能都比市場更優秀,有人超越市場,有人就必定被市場打敗。尤其是缺乏專業知識和時間精力的普通投資者,想戰勝市場更是難上加難。
2021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嘗試列出1900年來所有以「M」開頭的汽車公司,但這個名單很長,僅是「Ma」開頭就列了滿滿一頁。到2009年,這些公司最後倖存的屈指可數。他告誡投資者,很少、很少、很少有人能夠挑選出贏家,投資沒有聽上去那麼容易。
而且,身處市場當中,各種各樣的聲音會讓人們難以一直保持理性。一次次的投機狂潮中,跟風追漲等非理性投資行為比比皆是,原本想要打敗市場,結果卻是追悔莫及。

但其實,打敗市場和賺到錢,是兩碼事。有沒有什麼簡單的辦法,能讓大家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水平,賺取還不錯的長期收益呢?
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投資於市場本身。大家常說的指數其實就反映了市場整體的變化趨勢,因此,指數基金作為一種簡單便捷的投資工具,可以幫助投資者獲取市場整體收益,讓財富增長跟上甚至超過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
根據易方達指數通的統計,1930-2021年的92年里,標普500指數平均每年的收益率達到9.7%,高於同期美國名義GDP6.1%的年均增速。再看國內,如果我們在2006年初買入中證全指、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並在之後的16年一直持有,平均每年可以分別獲得14.2%、13.0%、15.3%和15.7%的回報,都超過了同期中國名義GDP年均增速。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投資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寬基指數,可以獲得長期GDP+的收益,以一種簡單的方式搭上國家經濟和財富增長前行的列車,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日子很長,需要慢慢過;投資的路也不止百步,不妨看得長遠。生活和投資,都可以換一種簡單點的方式。易方達指數通祝您晚安。

註:
1、指數收益測算均考慮股利再投資收益,使用全收益指數進行計算。標普500全收益數據來自Bloomberg,統計區間為1930/1/1-2021/12/31,中證全指、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全收益數據來自Wind,統計區間為2006/1/1-2021/12/31;
2、美國GDP名義GDP年均增速=(2021年底名義GDP/1929年底名義GDP)^(1/92)-1=(233151億美元/1046億美元)^(1/92)-1=6.1%,數據來自BEA。

策劃:丁堅銘 余喆
文案:楊皖玉
主播:劉英傑
編輯:張楠 於紅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