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2022年二季度開始,眾多的媒體以及機構就開始表示,接下來可能會面臨芯片產能過剩的問題,這個現象最早在3季度,最晚在2023年就會出現。
原因在於當前消費需求下降,而芯片產能還在增長,已經是供大於求了,且當前芯片價格已經下降了,所以芯片產能過剩是必然的。
後來,更是有一些晶圓廠表示,由於IC廠商庫存過高,有些客戶寧願賠高額違約金,也要取消訂單,接下來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
這些無不表明,經過了一年多的缺芯,大漲價,供不應求的情況之後,芯片產業進入了下行周期,晶圓廠們悶聲賺錢的日子可能要過去了,接下來大家可能要準備過冬了。
但作為大陸芯片代工龍頭的中芯國際,卻表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之前一直表示,持續看好代工業務,特別是國內代工業務,會不斷的擴產。
而昨天,中芯國際更是發佈了一則公告稱,要在天津建立一座12寸晶圓廠,規劃建設產能為 10 萬片 / 月,生產28 納米~180 納米的芯片,項目總投資7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515 億元人民幣)。
很明顯,中芯國際根本就不擔心產能過剩的問題,對中芯而言,產能不夠才是大問題。
為何中芯這麼有信心?先看一組數據,按照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2021年全球28nm晶圓代工規模約為72億美元,其中台積電拿走了75%,約為54億美元,中芯僅拿下15.1%,可見中芯有多少替代的空間?
再看28nm及以上成熟悉製程,佔全球芯片代工規模情況,今年預計為77%,後續兩年預計約為75%、76%。
很明顯,28nm工藝,或者說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藝,在未來依然是主流芯片工藝。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當前國產率還只有30%左右。
意味着國產替代空間足夠,中芯別說拿500億來擴產,就算拿5000億來擴產,都能被中國市場消耗掉,根本就不需要擔心產能過剩的問題,只愁產能不夠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