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秦久矣!「 《陳涉世家》
於是陳勝與吳廣揭竿而起!
」乙二醇虧損久矣!「 這大概是國內乙二醇生產裝置的心聲。
貨值4500-5000元左右,虧損幅度高達1000-2000元左右,虧損高達半年之久,這是乙二醇的真實寫狀,也是今年市場特別不能理解的邏輯。
期貨傳統理論中的估值研究體系似乎要失效,到底什麼才是商品定價的邏輯?這也是困擾化工研究員與產業鏈的大問題。
乙二醇主力2209合約持倉量也在大幅增長,最高值已接近40萬手,折算為乙二醇的話就是400萬噸!
而乙二醇港口可庫存128萬噸左右,並且部分庫存為非交割庫存,虛實比已經處於非常高的位置,風險迅速積累。
上圖可以看到,隨着持倉量的快速上升,乙二醇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
乙二醇是資本市場與產業力量資金對壘的一個品種,從資本的角度來看,似乎高庫存是成為空配的理由。
然而,從產業的角度來看,裝置長期且大幅虧損,低估值遲早會修復。且高庫存已經在價格中有所體現,預期裝置減產到來。
本周國內乙二醇整體開工負荷在53.55%(較上期下降2.75%),其中煤制乙二醇開工負荷在46.47%(較上期下降4.28%)!
前期市場傳聞衛星石化180萬噸裝置中的90萬噸裝置計劃檢修一周!競爭最有競爭力的氣體法都壓力大了。
今年上半年,以中石化為代表的國有資本系統的部分裝置也有降負計劃!
華東某石化180萬噸乙二醇裝置也有檢修計劃!
從國家企業到民營企業虧損壓力極大!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裝置長期且大幅虧損,低估值遲早會修復,且高庫存已經在價格中有所體現,預期裝置減產到來,已經處於至暗時刻。
期貨資本過度打壓價格引發整體產業鏈價格大幅虧損,裝置減產,經濟下滑,做空產業鏈的邏輯能否持續?
期貨是為產業服務才是政治大背景。
這也不是產業第一次受到金融資本的打壓,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2205合約上已經激烈的戰鬥過。
2209合約是否能再度複製2205的故事?
我們先看一下2205合約是券商系資本如何進行布局的。
01乙二醇2205合約多空對壘
2022年春節後,多空大戰在乙二醇2205合約上開始白熱化,從乙二醇2205合約持倉量來看,在春節之後,資金並沒有如前期季節性減倉。
大量資金在2022年2月10日持續增倉,逆季節性規律而行。
在2205即將進入交割月前,仍然是巨量持倉,資金移倉動作沒有發生,顯然多空在2205合約交割有發生了嚴重的對抗。
而當時乙二醇的基本面是裝置利潤持續虧損,並且持續時間較久,產業裝置利潤受到極度壓縮,多空互不相讓。
在2205合約交割期間,也是處於高庫存與高倉單壓力期間,而在2205交割月前,當時的期貨公司機構持倉情況如下:
多頭以江浙系產業客戶為主,空頭持倉集中在中信期貨與國泰君安,雙方的對峙持續到交割月結束。
02乙二醇2209合約持倉量
這樣的現象在2209上再度發生,我們看到2209合約的資金面情況仍然是券商系空頭對壘產業背景多頭,季節性移倉仍然沒有開始,並且反季節增倉開始。
而2301合約重複2209的故事,仍然沒有看到資金移倉行為,大部分資金主力在2209合約進行着激烈的戰鬥。
乙二醇持倉量再度複製了2205合約的戰局,仍然是券商系空頭對於價格的打壓。
無論是2205合約,還是2209合約,空頭資金主要還是券商系背景,而非產業系資金。
當市場的資金過度打壓,期貨的價格遠遠偏離基本面,風險也在加大。
而與乙二醇同樣生產鏈的二乙二醇,價格就能夠反應基本面,沒有像乙二醇一樣受到極度打壓。
我們看一下二乙二醇價格,通常這兩者的波動性是一致的。
期貨的本質是價格發現與產業風險管理,一旦受到資本的攻擊,產業虧損,影響的是國家經濟大盤。
或者說是否產業客戶也需要組建金融部門?以應對價格的風險波動?
期貨保證金已經突破萬億,來自券商系的資金大量湧入期貨市場,而產業鏈企業通常埋頭苦幹,以創造社會價值為主要目的。
對於金融的研究處於起步階段,很容易受到資本的衝擊,使得企業經營的難度加大,而金融創新工具層出不窮,如果不加以約束,必然引發市場大幅波動。
03低估值乙二醇
期貨價格不僅是反應供需矛盾,同時具有金融功能,金融資本對於期貨價格的影響卻是一把雙刃劍。
從乙二醇的石油法與煤化工裝置利潤來看,整體處於大面積處於虧損,整體產業的利潤受到壓縮,乙二醇的估值已經長時間得不到恢復。
而期貨價格不僅是反應供需矛盾,同時具有金融功能,金融資本對於期貨價格的影響卻是一把雙刃劍。
乙二醇目前產業長期虧損,價格受到壓制,可能影響整體行業的健康發展,部分裝置投產推遲,7月份虧損裝置計劃檢修開始增加。
期貨市場保證金已經突破1萬億,量化資本、券商資本等大量資金流入,一方面承擔了風險轉移的功能,提供了流動性。
另一方面,金融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使得產業客戶必須提高自身的投研能力,面對新的挑戰,對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專業。
從庫存的季節性規律來說,通常紡織行業在三四季度季節性去庫存,今年由於疫情的干擾,下游紡織庫存偏高。
後期會不會引發庫區放滿倒逼裝置減產的情況出現,或者是成本端發生異動等,都是多空雙方需要關注的重要基本面。
上個月,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重要講話。
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保就業保民生防風險都需要發展作支撐。當前正處於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必須搶抓時間窗口,努力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
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場主體以保就業保民生,保護中國經濟韌性,努力確保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儘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022年二十大要召開,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交易復蘇的邏輯,我們也是希望中國經濟大盤企穩,化工產業鏈大盤復蘇,下半年會不會有更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出台?
也是我們熱切盼望能夠到來的,樂觀的心態要有,經濟總會復蘇,即使前面有困難,我們中國人民的韌性強,前方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