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一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通過數據的量化方式,可以讓我們對美國的這種定性進行更好地理解。
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二戰結束後的70多年中,在金融資產快速增長的驅動下,美國的總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440萬億美元的規模,其中金融資產規模佔比接近了77%。與二戰結束時相比,美國總資產規模增長超過了200倍。
作為一個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國家,美國居民與非盈利機構擁有的總資產規模佔比在40%左右,凈資產規模佔比在60%左右。大部分凈資產為美國居民及非盈利機構所擁有。
作為一個聯邦制的國家,美國聯邦政府負責處理國內、外的公共事物。雖然,在全球範圍內,美國聯邦政府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但是在美國的資本領域,美國聯邦政府的總資產佔比在逐漸下降。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隨着負債規模快速增長,美國聯邦政府的負債規模已經超過了其資產規模的3倍以上,其負的凈資產率在過去40多年中也保持了增長的趨勢。
作為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金融資產驅動的資產擴張,並非僅限於美國國內,通過對境外資產的投資,也是美國總資產和凈資產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
二戰結束後,受不同原因影響,美國經濟出現了多次衰退,但總體並沒有影響其總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與二戰後的歷次經濟衰退不同的是,2008年,受次貸危機爆發引起的金融危機影響,美國的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都出現了貶值,由此也造成了二戰結束後唯一一次總資產和凈資產的貶值。從資產規模的角度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才是二戰結束後,美國資產系統遭遇的最嚴重的一次打擊。
* 以下圖表是根據美聯儲網站發佈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呈現。受市場價格的影響,資產規模是動態變化的,圖表中的數據只是一個量化的參考,其絕對的數值並無法完全反映資產規模的實時情況。而資產規模、資產構成比例、凈資產率、負債與資產比例等分析數據,可以更好地展現美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以及在過去70多年中,美國的資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圖 1 美國總資產(1946-2021)
2021年,按照市場價值估算,美國總資產規模超過了400萬億美元,與二戰結束時相比,美國總資產規模增長了200倍以上。在進入21世紀之前,美國總資產總體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進入21世紀後,美國總資產增長速度波動性較大。2008年,是二戰結束後至今,美國總資產唯一一次縮水,總資產縮水近20萬億美元,資產縮水幅度超過了8.5%。
美國的資產主要由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構成,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金融資產規模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資產佔比不斷上升。2021年,金融資產佔美國資產規模的比重已經超過了76%。
1951年,美國凈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達到了65.94%,在隨後的60年中,美國凈資產率總體保持下降的趨勢,2011年,凈資產率已經下降至43%以下。2011年後,美國凈資產率呈現增長的趨勢,2021年,凈資產率已經回升至50%以上。單純從資產的角度看,凈資產率的回升,在反映出資產負債水平下降的同時,也反映出資產權益風險的下降。
圖 2 美國非金融資產(1946-2021)
美國非金融資產(不包括金融機構)主要由地產、耐用品、設備、知識產權和存貨構成。其中,地產是最主要的非金融資產。地產佔美國非金融資產規模的比例基本保持在70%以上。
與其它地產不同,住宅作為一種消費資產,並不像非住宅地產、設備和知識產權等資產那樣,是支撐工業化生產和服務的生產性資產。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住宅地產佔美國非金融資產規模的比重就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最高曾超過47%。隨着住宅地產資產規模佔比的提升,不僅地產佔美國非金融資產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住宅與耐用品等消費性資產佔美國非金融資產的比例也有所提升。
未經商業開發的土地,並未作為一種資產列入美國的非金融資產,由此,也反映出作為一個現代工業化國家,美國的非金融資產統計,更偏重於能為工業化生產和服務提供支撐作用的資產。
2021年,按照市場價值計算的美國非金融資產規模大約在110萬億美元左右。在二戰結束後的70多年中,非金融資產的增速總體低於金融資產增速。而隨着住宅資產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較快增長,美國用於生產和服務的生產性資產增速則進一步放緩。
由住宅價格下跌引發的次貸危機,是二戰結束後,對美國資產增長產生負面影響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住宅價格下跌造成的住宅資產貶值,也成為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非金融資產貶值的主要原因。
圖 3 美國金融資產(1946-2021)
與非金融資產相比,美國金融資產在二戰結束後的70多年中,不僅呈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而且也呈現較大的波動性。由現金存款、儲蓄存款、貨幣基金、貸款組成的貨幣市場資產;有國債、機構債、市政債券、企業債券組成的債券市場;由資產權益組成的股票市場,以及由養老保險、財產保險以及其它保險組成的保險市場,是美國主要的金融資產交易市場。美國的金融資產規模主要由上述金融交易市場的資產交易價格決定。
在不同的市場中,金融資產有着不同的安全性、成長性和流動性,各種屬性的資產也在外部經濟環境影響下,產生不同的變化趨勢,對金融資產增長的貢獻也各不相同。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上述傳統的金融交易市場資產規模增速有所放緩,其中,非商業機構的業主資產權益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其金融資產佔比已經從二戰結束後的近20%,下降至不足5%。共同基金、對外投資以及未明確分類的某些金融資產呈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
除了上述金融資產外,官方儲備資產、特別提款權、境外儲蓄、證券回購、貿易應收、稅收應收、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資產,佔美國金融資產總規模的比重約為10%。
與非金融資產不同,金融資產是一種無形的流動資產。貨幣作為一種交易的媒介,是最傳統的金融資產。與貨幣類似,金融資產都具有交易媒介的屬性,不同的金融資產,由於交易對象不同,呈現出與時間相關的風險性差異。金融資產由資產權益和資產負債兩部分構成,其中權益擁有者按照權益份額獲得收益,而資產負債一方要按照資產負債的不同約定,履行相應的責任(償還本金及支付費用)。
從二戰結束後至上個世紀80年代,資產負債佔美國金融資產的比例從65%增長至80%,資產負債規模較快增長也是資產風險增長的一種表現。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2008年,資產負債佔美國金融資產的比例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此後,資產負債佔比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無論是對金融資產還是非金融資產而言,2008年,都是一個轉折點。在經歷了資產貶值之後,美國的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都恢復了增長的勢頭。隨着資產負債佔比的下降,美國的凈資產率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圖 4 美國資產分佈(1946-2021)
作為一個以私有製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美國居民及非盈利機構、非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擁有的資產,佔美國總資產規模的80%左右。在金融資產規模快速增長的推動下,美國金融機構持有的資產規模佔比也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金融機構持有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非金融機構。進入21世紀後,美國金融機構持有資產規模佔比基本保持在30%左右。
雖然美國居民及非盈利機構持有的資產規模佔比僅為40%左右,但由於居民及非盈利機構的凈資產率較高,其凈資產佔美國凈資產的比例基本在60%以上,這也意味着大部分美國凈資產都在私人及非盈利機構手中。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聯邦政府由國會、總統、聯邦法院三大機構組成。聯邦政府除了具有立法權外,主要負責包括國防、貿易在內的國內、外公共事務。雖然,在國際政治地位中,美國聯邦政府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但是在資產面前,美國聯邦政府與國內其它組織和機構相比,都顯得非常的弱小。從二戰結束後至今,美國聯邦政府擁有的資產(不包括土地)佔美國資產的比重呈逐漸下降趨勢,其擁有的資產規模已經遠低於州和地方政府。除了資產規模較低,增速較慢外,美國聯邦政府負債規模要高於其資產規模,是美國不同類型的組織和機構中,唯一一個凈資產率小於零的社會經濟單位。
從二戰結束後至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的凈資產率總體呈現增長的趨勢,按照這種趨勢發展,美國聯邦政府也有望實現正的凈資產。對於美國聯邦政府而言,上個世紀80年代是資產負債的轉折點,隨着負債規模相對快速的增長,美國聯邦政府凈資產率上升的趨勢出現了逆轉,經過40多年的下降後,美國聯邦政府凈資產率已經下降至-270%。這也意味着美國聯邦政府的負債規模已經超過其總資產規模的3倍以上。
除了私人及非盈利機構外,除金融機構外的商業企業和非商業企業是美國凈資產的另一個主要的擁有者。非金融機構的商業和非商業機構擁有的凈資產規模,逐漸從34%下降至20%。
在資本擴張的推動下,美國金融企業擁有的資產規模佔比逐漸增長,由此也帶動了其凈資產規模相對快速的增長。通過資本擴張,美國企業和資本擁有的境外資產規模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美國對外投資獲得的資產,與境外資金對美國投資之間的資產凈值,也成為美國凈資產增長的一個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