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經記者 婁花
蔚藍生物作為青島的一家上市公司,雖然被劃歸農林牧漁板塊,但科技含量卻堪比半導體芯片企業。公司目前有34名專職博士,數百名碩士,研發團隊人數佔比、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在上市公司中穩居前列。

2021年7月,蔚藍生物子公司成功入選國家工信部公示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打產品酶製劑在生態保護方面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經公司測算,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的酶製劑產品在下遊客戶應用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7萬噸。
在科技含量更高的生物科技領域,國外先發優勢更為明顯。蔚藍生物這家年輕的公司,通過十餘年的積累,與全球知名企業頻頻合作,吸引眾多頂尖人才加盟,現在,具備了與全球知名企業掰手腕的實力。
酶製劑是工業生物技術領域的「芯片」,而表達系統就是製造芯片的「光刻機」,構建表達系統是微生物生產菌株開發的核心,是產品由實驗室走向大規模生產的關鍵。
當前,能夠自己研發酶製劑表達系統的,目前國內沒有幾家,像溢多利就是從國外購買的。蔚藍生物通過持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已構建了里氏木霉、畢赤酵母、黑麴黴、芽孢桿菌等四大高效蛋白質表達系統及對應的規模化發酵體系。
公司在深化飼料酶優勢的同時,加強在工業、食品、能源、及生物催化等領域的拓展,不斷開發新產品,在部分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
酶需求增長為業績增長主因
蔚藍生物主要從事酶製劑、微生態製劑以及動物保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酶製劑包括飼料酶、工業酶、食品酶、生物催化用酶等。
飼料限抗、減抗帶動替抗產品需求增長以及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帶動的飼料酶需求增長是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
通俗點說,豬肉價格在30元以上高位時,下游養殖企業是不太考慮飼料成本的,並且儘可能多的用玉米。為啥呢,玉米不僅能量高,養殖出來的豬禽還有一種香味,消費者更認可。
現在,豬肉價格跌倒了13元一斤,下游企業躺着賺錢的好日子很快變成了養一頭,虧一頭。在成本端,只好想着辦法省點。蔚藍生物的技術積累就顯現出來了。
除常用的玉米、豆粕外,很多農作物的副產物中都富含大量蛋白,例如菜籽粕、花生粕、棉籽粕、葵花粕等,都可以用於飼料生產中,但是在過去飼料企業的實力和技術水平有限,對於原料的處理能力偏低,隨着生物發酵技術水平的提高,這些副產物以及小麥、大麥、高粱、木薯粉等都可以代替部分的豆粕和玉米。這個替代過程自然帶動飼料酶的需求增長。飼料酶兼具促消化降解和補充作用,同時還能減少消化不良引起的疾病。

蔚藍生物持續多年在非常規原料上的研究積澱,助力飼料原料完美替換。公司VLAND-PCP定製酶方案(基於飼料酶應用大數據系統的精準定製)平台,可以有效的解決非常規原料的消化吸收和加工的問題,提高飼料轉換效率,增強畜禽的生長性能。平台得到了很多大客戶認可,認可度持續提升。
此外,為保證食品安全,2020年7月起我國飼料行業開始全面禁抗,給公司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公司VLAND-PCP精準定製酶、葡萄糖氧化酶、黴菌毒素降解酶、溶菌酶為核心的多元化用酶方案,替抗效果明顯。
公司產品+服務的優勢明顯,有力支撐終端溢價,公司不僅針對飼料禁抗前瞻性布局多項系統化產品組合方案,在飼料端形成囊括酶、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的「替抗鐵三角」,還提供飼料端質控、體內外消化道模型等綜合服務,增強客戶粘性。
大健康產業蓄勢待發
蔚藍生物十餘年投入研發,成果豐碩。蔚藍生物財務總監喬丕遠表示,公司營養與健康技術中心目前已開發出有改善腸胃消化、抗氧化、防感染、抗腹瀉、降解膽固醇、降血糖等功能的數株完全自主產權益生菌菌株。

下一步將升級和擴充現有「益家美」產品系列,並「利用以上菌株」增加與歐洲益生菌企業合作的新產品。
此外,公司已開發出了抗痤瘡、延緩皮膚衰老、增強毛囊健康、緩解濕疹等功效的皮膚外用益生菌菌株。這些菌株將進一步開發成化妝品原料產品,不久的將來消費者將會在終端護膚品上見到。
公司的益生菌產業與下列國外公司開展了具體的合作,下一步公司將尋求擴大與國際知名公司合作的範圍。包括但不限於,與意大利膳食補充劑公司已聯合開發Sundpro (聖哺樂)系列益生菌產品。
與丹麥益生菌公司合作開發抗痤瘡益生菌護膚品原料,此原料與國內下游廠商合作已成功開發成CN 品牌乳酸菌抗痘系列產品。
青稞是世界上麥類作物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同時還富含γ-氨基丁酸、膳食纖維、支鏈澱粉等,營養和健康價值非常高。公司在食品酶催化技術和植物基發酵技術上已有多年的科研積累,可將這類技術順利應用到青稞高值化產品開發上。
2021年3月,公司與世界500強ADM公司就青稞高值化利用項目合作簽署協議,將充分利用各自的技術和終端市場優勢,就新產品開發、生產工藝和應用開發開展共同合作,實現青稞在食品、飲料領域的全產業鏈開發。
華為經驗可借鑒
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公司在報告期內啟動了為期五年的股權激勵計劃,行權條件若達成,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未來五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8.06%,長效激勵機制將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每一家公司都有AB面,蔚藍生物概莫能外。公司科技實力,公司老闆的進取決心都是投資者看好的。但公司從創立之初,一直是做to B的生意,大健康賽道雖然更為廣闊,空間巨大,但是需要在品牌、營銷上下很大的功夫。
記者注意到,目前公司的大健康戰略,還是比較注重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與具備C端優勢的企業合作,強強聯合,爭取市場。但是如果自己始終不切入C端,則較難賺取最肥美的一塊利潤。
那麼,如何轉換呢?誰轉換的比較好呢?繞不開的一個名字就是華為。華為從通信業務切入手機賽道,短時間內登上全球手機出貨量老大的地位,諸多經驗值得公司學習。
畢竟,蔚藍生物這家酶製劑領域「小華為」,與華為一樣,都是技術驅動型公司。在消費者越來越理智的當下,技術驅動產品,較以前更容易打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