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兩顆培育鑽石中,便有一顆可能產自河南?
是的,在河南一座常住人口不足60萬的柘城,培育鑽石年產量佔全球總產能竟超44%!不少傳統鑽石巨頭氣得牙痒痒,直呼「不講武德」。
此話絕非虛言。曾壟斷全球90%鑽石供應鏈的戴比爾斯,正深陷危機。2024財年業績顯示,其年度收入銳減21%,凈利潤暴跌60%。如今,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已啟動戰略評估,計劃拆分鑽石業務止損。

中國河南是這場產業變革的核心。通過技術迭代,河南產培育鑽在各項屬性上,與天然鑽,完全一致,同屬真鑽,但價格卻只有天然鑽10%左右,對比來說,堪稱「白菜價」。
柘光技術總監坦言:「超百萬克拉的產能,是我們與戴比爾斯競爭的底氣。」事實上,在戴比爾斯陷入庫存危機前,西方珠寶巨頭早已顯現出市場壓力的跡象。
市場數據更佐證這一趨勢:以柘光為代表的本土品牌創始人透露,截至2024年末,品牌在淘寶、官網、京東等全渠道粉絲量超40萬,單日諮詢量峰值破千,85後高凈值用戶佔比達90%。
滬上金融從業者胡先生是國產鑽石的忠實用戶。他在柘光為祖母定製了6克拉dna鑽戒,感慨道:「以前天然鑽百萬天價遙不可及,現在不到10萬就能買到帶igi證書的大克拉鑽,還配18k金戒托,國貨值得支持。」
這種情感認同正轉化為消費力:柘光單月成交額破百萬,中東客戶一次性訂購5枚大克拉鑽飾。面對1克拉d色vvs級培育鑽石的衝擊,戴比爾斯以「天然即真實」回應。但2018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明確:鑽石是碳晶體,天然與培育鑽石同屬真鑽。

規則明確後,潘多拉、施華洛世奇等歐美品牌相繼布局培育鑽石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潘多拉培育鑽銷售額同比暴增87%,其天然鑽石業務則持續下滑。
柘光鑽石精準匹配85後新貴對「克拉自由」的追求,4克拉及以上訂單佔比達55%。
為紀念結婚20周年,北京企業高管顧先生在柘光定製了7.08克拉鑽戒。他提到,太太曾在港島拍賣會錯過心儀吊墜,柘光不僅1:1復刻,還融入個性化設計。最終成品既保留原版神韻,又別具特色,太太十分滿意,而不到20萬的花費,性價比遠超拍賣會預期。
顧先生稱讚:「柘光官網專屬顧問服務細緻,提供終身售後,大克拉定製還有優惠,專業度十足。」

隨着柘光等品牌崛起,「鑽石自由」加速走進大眾視野。兼具顏值、品質、服務與親民價格,培育鑽石掀起的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打破行業壟斷,讓鑽石從昂貴奢侈品變成大眾觸手可及的消費品。
數據顯示,三年前中國培育鑽零售市場規模便突破百億,預計今年將達300億元,展示出極大的市場潛力。
行業觀察者指出,培育鑽崛起起因在於技術突破,但同樣離不開消費者觀念的轉變。這引發市場深思:鑽石價值究竟源於稀缺性構建的體系,還是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權利?
在這場產業變革浪潮中,河南已然成為核心戰場。隨着「鑽石自由」深入人心,中國依託規模產能與性價比優勢,正以創新重構全球市場版圖,彰顯「中國智造」的強大實力。
來源: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