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一家車企敢把「智駕安全」放在檯面上說了。
4月12日,2025廣汽科技日暨昊鉑hl上市發佈會在廣州舉行,雷科技旗下電車通受邀參與本次發佈會,這次發佈會廣汽主要宣布兩件事:
一是發佈智能化時代汽車安全新成果,廣汽首次公開「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打造全域安全技術,此外還發佈了由12款車規級芯片構成的芯片產品矩陣,並正式發起「汽車芯片應用生態共建計劃」。
二是旗下高端智能suv昊鉑hl同步上市,定位「家庭智能新豪華suv」,在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賦能下,昊鉑hl具備出色的碰撞安全、智駕安全、電池安全等全維安全優勢。
(電車通攝製)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一下廣汽是如何理解「智能安全」,以及昊鉑hl的具體情況。
昊鉑hl正式上市,廣汽智能化成果的最高代表作
作為昊鉑品牌旗下旗艦suv,昊鉑hl定位大型suv,全系基於800v高壓平台打造,提供增程和純電動力,其中增程版cltc純電續航350km,純電版cltc續航最高750km,首搭廣汽gsd高階智駕系統,標配激光雷達,同時還標配智能調節減震器sdc與空氣懸架。
圖源:廣汽集團
座艙方面,採用8.8英寸全液晶儀錶和17.3英寸懸浮式3k中控屏組合,搭配懷擋式換擋,並配有27英寸全景hud抬頭顯示和後排17.3英寸大屏,提供赤壁丹霞、冰島黑沙、大漠沙棕三種內飾主題,同時還搭載adigo 6.0 ai智能座艙,內置有高通驍龍8295p芯片,支持端雲一體ai語音大模型,與deepseek-r1大模型完成深度融合。
而在外圍配置上,昊鉑hl基本把市面上主流配置都融合在一起了,比如豪華車型特有的全車電吸門、hud抬頭顯示、車載冷暖冰箱、24揚聲器adigo sound音響、後排小桌板、後獨立空調等,基本都配齊。
圖源:廣汽集團
智能駕駛方面,廣汽昊鉑hl搭載了nda4.0城市領航高階智駕系統,支持車位到車位的全自主通行功能,無需人工干預即可自主通行etc收費站閘機,並能實現極窄車位泊入以及在無車道的沙土施工路面啟動智駕。
這種配置在市面上基本是30萬起步,比如理想l8、問界m8等等,都是對標車型。然而,昊鉑hl的起售價僅為26.98萬元,這對比一眾豪華6座suv,顯得性價比滿滿。
昊鉑hl具體指導價如下:
增程版本:
350 pro五座榮耀定製版26.98萬元
350 max五座激光雷達版28.98萬元
350 max六座激光雷達版 29.98萬元
純電版本:
670 pro五座榮耀定製版26.98萬元
670 max五座激光雷達版28.99萬元
750 max五座激光雷達版 29.98萬元
750 max六座激光雷達版30.98萬元
700 ultra六座四驅激光雷達版 31.98萬元
圖源:廣汽集團
廣汽亮出底牌,安全不只是配置而是底線
發佈會上,廣汽集團還表示,將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銷售首款l3自動駕駛車型。
l3自動駕駛車型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在這個背景下,廣汽集團首次公布「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
所謂「星靈安全守護體系」,指的就是從停車場到高速路,從人駕到智駕的全場景安全防護體系,通過行業領先的l3高階智駕技術、智能底盤技術、超強的主被動融合安全技術以及最嚴苛的電池安全技術四大部分共同打造。
圖源:廣汽集團
其中,廣汽的碰撞標準在歐標、美標、國標及行業內所有最高標準的基礎上,細化追加了更嚴格的要求,工況高達60多種,是行業標準工況數量的3-4倍。
同時,在智駕安全方面,廣汽集團l3自動駕駛系統故障觸發率控制在1fit(10億小時失效1次)以內,比航空級安全水平高1000倍。對定位、感知、計算、電源、制動、轉向、駐車、通訊八大關鍵系統設置了雙系統冗餘,故障時自動切換備份系統,並配備多層級芯片監控確保安全,用雙倍的成本給用戶帶來無價的安全。
圖源:廣汽集團
在智能底盤安全方面,廣汽的鷹爪系統2.0(astc)具有行業首個量產的主動穩向功能,能在車輛通過高速路積水等複雜路面時,因單邊涉水導致車輛不穩定的情況下,在30毫秒內修正車身姿態,是人類反應速度的10倍。
電池安全方面,廣汽作為少數掌握從電芯、電池包到整車集成全產業鏈技術的企業,通過高本徵安全電芯設計,實現電芯5針穿刺不起火、電芯超180°扭轉不起火不冒煙的安全性能;首創的電池包速冷技術,實現更高效的熱管理,防止電芯過熱。
除此之外,廣汽搭載的全棧融合感知系統和主動安全技術,在碰撞前通過雷達和攝像頭提前識別風險,在 700毫秒內實現躺姿座椅回位,同步啟動坐墊氣囊、預緊安全帶,全方位保護乘員安全。
圖源:廣汽集團
為了實現以上安全特性,廣汽集團還發佈了與中興通訊、裕太微電子、仁芯科技、矽力傑以及極海、奕斯偉、傑華特、鴻翼芯、國芯、美泰公司聯合開發的12款車規級高安全芯片,建立了完整的汽車芯片矩陣,應用場景包括電源管理、底盤、集成安全等多個領域。
在發佈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表示:「作為車企,我們不能只談體驗,卻忽略安全。體驗可以交給用戶定義,但是安全必須要由車企定義,離開安全談智駕,就是本末倒置。」確實,車企若只追逐算力與場景的「上限」,而忽視安全的「底線」,終將被時代淘汰。唯有將安全融入技術基因,用硬核實力打破成本與體驗的博弈,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