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高管女兒「開盒」孕婦事件,持續引發外界對未成年人參與網暴、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3月19日,南都、n視頻重磅推出《「人肉開盒」再調查:網絡灰產隱秘升級,記者買到自己的秘密》,全網關注度破億。
熱議之下,南都記者發現,社交平台上仍有「開盒」者在主動招攬生意。一名自稱在讀中學的「開盒」者說,以前風頭不緊時提供「開盒」服務,可查詢手機號碼、身份證號、學籍等,價格從30元到400元不等。近期因為管得嚴,所以開始轉賣「開盒」教程,前來購買的「幾乎都是12-16歲的女孩」,「收費20元,先付後教,包教會」。
南都記者注意到,輿論發酵至今,「開盒」黑灰產有了新變化,引流套路更加隱蔽,發帖人大多自稱是受害者,而評論區卻充斥着「私我有教程」等留言,話術也從「開盒」「kh」演變為「開戶」等。
網絡安全專家則提醒:「當你在泄露別人信息時,也在間接暴露自己,而且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小宇提供的服務清單。
生意:有中學生從「開盒」轉為賣教程
凌晨1時許,小宇(化名)一邊在社交平台的帖子下方留言「可幫」,一邊「做業務」。
所謂「業務」,即教人「開盒」。南都記者以網友的身份私聊,並支付了20元後,小宇發來了兩條信息。一則為「給大家介紹一款非常好用的免費加速器」,並附上網址;另一則是下載「開盒」所需軟件的教程視頻。

小宇發送的教程。
「先付後教,包教會,教你上軟件。」他還特別問了一句,「你應該只有15歲吧?」當被追問為何要了解年齡時,他稱,「這是教學的前提條件。」
點進鏈接後,南都記者表示「操作好像有點複雜」,小宇秒回復,「果然,找我的都是12-16歲的女生。很簡單的,別人5分鐘就可以弄好了。你還可以拿着我的教程去賣錢。賺不賺到錢,全靠你本事。」
小宇自稱是山東人,年僅15歲,目前在讀中學。「我的分數可以上當地的一中了,沒必要努力。」
他說,自己在一所寄宿學校就讀,因為在校期間不能使用手機,只能利用周末「接業務」。「掙點外快,買辣條吃,花家裡的錢沒有花自己的舒服,但也掙不了多少,一天也就兩三個人來找我。」
小宇表示,以前也會幫別人「開盒」,但最近由於大廠高管女兒「開盒」孕婦事件,管得嚴。他還勸道,「你學不會就不用弄了,要是被『開盒』的人報警抓你,你也不好辦,你媽媽肯定要和你去派出所。你還是好好學習吧,學會也不是啥好事。」
他向南都記者提供了一份「人工付費查檔開戶」的清單。其中寫到,「qq反(饋)手機號30元,手機號反(饋)機主姓名、身份證75元,查學籍50元,微信反(饋)手機號400元。」
因為近期管得嚴不方便「開盒」,小宇開始轉賣教程。他自信地說,「賣教程沒關係的,哪怕是『開盒』也沒事,因為我是小孩哥,而且『開盒』是對的,可以保護自己。」
變化:有人借受害者身份反向引流
南都記者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不少帖子疑似「反向」引流。
有網友發文稱,「09年『開戶』,一直操作到現在。賺錢的經驗沒有,賠錢的教訓一大堆,有什麼問題儘管問。」下方的評論區,竟有500條相似留言稱,「直接甩教程,出事不負責,超級詳細」等。
在另一篇帖子上,網友表示,「莫名其妙被人用qq小號加好友罵了,知道對方qq號能查到什麼?」帖子下方同樣充斥着「私聊發教程」等留言。
這些帖子中,發帖人大多自稱受害人,表述也從「開盒」到「kh」演變為「開戶」。南都記者對比發現,其宣稱可提供的服務也從「開盒」逐漸轉變為賣教程。
此前,南都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海外平台「社工庫」內,曾發佈了相似的引流操作指南。「你可以去貼吧、微博、qq群、微信群推廣,發廣告前想一想文案,如『我被人肉了,信息泄露太恐怖了+機械人截圖』,評論區肯定有人主動要查詢地址。你什麼都不說,直接發個莫名其妙的鏈接,誰會去點?」
南都記者在國內社交平台一則類似的引流帖下方,聯繫了自稱「可以幫查」的網友珍妮(化名)。她表示,可以「提供qq號幫查手機號」的服務,收費10元,隨後添加了微信。
南都記者與其對話時,微信不斷提醒「對方賬號安全性未知,如涉及金錢交易,務必電話確認,保護個人財產和隱私安全」。
經朋友授權,南都記者將朋友的qq號報給珍妮。不一會兒,她便反饋了手機號和關聯城市,信息準確。
珍妮說,只要提供手機號就能查詢很多信息。「雖然我只提供電話號碼,但有了電話號碼,你可以在各個平台搜索。」
「我是跟朋友學習的技能,對方不讓我外傳。」珍妮稱,「起初因為被男朋友傷害,希望『開盒渣男』,才掌握了這門手藝,現在純屬幫人開着玩。」
當南都記者提及,能否進一步「開盒」個人詳細信息時,她表示拒絕,「最近大廠高管女兒『開盒』孕婦的事情鬧得挺大的」。

珍妮的社交賬號被封禁。
第二天,南都記者看到,珍妮的社交賬號顯示「賬號異常,被限制登錄,消息無法送達」。
提醒:「開盒」或遭反噬還需擔責
2003年入職互聯網公司的曲子龍,於2008年創立了一支專註於信息安全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團隊「網絡尖刀」,見證了互聯網的興盛起伏。
談到「開盒」,曲子龍向南都記者介紹,「人肉搜索」在行業里歸為「社會工程學」,是一種通過人際交流獲得情報的方式,2001年貓撲網的「陳自瑤事件」具有標誌性意義。當時,一名網友貼出一張美女照片稱系「自己女朋友」,結果被扒出這名女子為陳自瑤,隨後陳自瑤的個人資料、身份信息都被公布在網上。
「伴隨着互聯網十餘年的變化,『人肉搜索』漸漸發展為『人肉開盒』。」曲子龍曾在文章中介紹,技術團伙將互聯網上泄露的數據進行聚合、整理,通過對用戶名、姓名、郵箱、qq號、微博id等開放的基礎信息進行深度挖掘、歸類,並將其與歷史泄露的數據庫進行串聯,拼湊出一個龐大的隱私查詢引擎,即「社工庫」。
在曲子龍看來,「開盒」是一個多產業交叉的結果。「飯圈追星的初衷不是為了『開盒』去罵別人,粉絲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思考怎麼去支持偶像、參加偶像的演出,或者在生活中近距離接觸、偶遇。」他表示,很多粉絲會打聽偶像的行程,其中大部分的公開行程由「粉頭」整理,以付費或免費形式發放到粉絲群。
但在追星過程中,「開盒」逐漸從信息曝光演變為「人肉搜索+系統性暴力」的結合體。
在近期大廠高管女兒「開盒」事件中,上述特徵更為明顯。僅因一位孕婦網友評論其偶像「坐頭等艙稱不上魔鬼行程」,就被其與多位粉絲網暴,發起人身攻擊,詛咒「生畸形兒」,甚至被傳播個人隱私信息,包括微博id、微博賬號、電話號碼等。
曲子龍提醒,「不要覺得自己多厲害,進而去窺探他人隱私和實施網暴。當你在泄露別人的信息時,也在間接暴露自己,可能會遭到反噬,而且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出品:南都即時
統籌:南都記者 向雪妮 韋娟明
采寫:南都記者 薛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