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對具體的個人進行獎勵,就是對互聯網特質的尊重,是對個體敘事的肯定,也是對城市營銷的再適應
近日,全球頂流網紅甲亢哥中國行在國內外爆火,來自重慶榮昌的「鹵鵝哥」因追着投喂甲亢哥也走紅網絡。
據極目新聞報道,4月10日,重慶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為「鹵鵝哥」林江授予「榮昌鹵鵝首席推介官」和「榮昌美食全球推介使」獎盃和證書。高洪波現場表示,林江五個城市行程的所有費用將報銷,並獎勵其10萬元。
而這也讓原本的網絡軼事,引發了一些爭議。在眾多贊同聲中,有一些人質疑用公共經費獎勵「鹵鵝哥」是否合適,「鹵鵝哥」似乎也沒做什麼了不起的事而值得被獎勵,覺得他只是蹭了一波流量。
這種質疑不難理解,也很符合「常規」的眼光。從常規來說,公共財政的獎勵,應當依據明確標準,獲獎者要有清晰無疑的社會貢獻。不過復盤事件,就會發現圍繞「鹵鵝哥」的一切,都是「反常規」的。
比如他在甲亢哥中國行中,努力擠到人群前面,成功將鹵鵝遞到甲亢哥手中。此後,他更是一路追隨,在多個城市與甲亢哥相遇,不斷向其投喂榮昌鹵鵝,被甲亢哥粉絲稱為「鹵鵝哥」。由此他也被甲亢哥記住,甚至被邀請前往美國。
如果從「城市宣發」的角度,這一切都是反常規的。沒有什麼大張旗鼓的廣告海報,也沒有文旅賬號的集體宣發,只是一個努力的地方網紅,在一起公共事件中鍥而不捨地努力,偶然性地製造了巨大的話題。
而事件的效果又是非常具體的。正如有網友評價:「以為榮昌鹵鵝是品牌打廣告,後來才知道榮昌是地名。」他真的讓一個地方出名了,也打響了一個地方美食的品牌。「鹵鵝哥」回到榮昌時,站前廣場有眾多鹵鵝商家和企業人員提前到達,拉起了橫幅和廣告牌迎接。這種感謝應當是真誠的,如果不是這麼一個花絮,地方品牌的推廣恐怕不會這麼順利。
在種種「反常規」之下,「反常規」的獎勵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按照常規程序,或許「鹵鵝哥」並沒有多少機會走到聚光燈下。但一位為地方掙得寶貴流量的市民,也不應就此被埋沒,那麼給予特別的鼓勵,也就有了現實的合理性。
所以,人們倒也不必看到「10萬元獎勵」「報銷經費」就過於敏感,如果「鹵鵝哥」確實能帶來遠超於此的「宣傳價值」,那麼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而從更深的層面看,這種官方對偶然走紅的個體進行獎勵,也意味着一種城市破圈的視野轉變。在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流量的獲取不再單純依賴於正經八百的宣傳造勢、常規路徑的廣告投放,尤其是對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地方來說,越發倚重偶然、個體的因素,呈現所謂「一個人帶火一座城」的特徵。
在此之前,丁真、理髮師曉華等都曾讓一個地方徹底出圈。或許很多人還不適應,但這就是互聯網生態的一重真相——這裡是碎片化的,流量已經不再平均分配,城市需要想方設法去爭取自我突破。城市對具體的個人進行獎勵,就是對互聯網特質的尊重,是對個體敘事的肯定,也是對城市營銷的再適應。
當然,偶然而來的流量,是否足夠穩固也需要經受考驗。「榮昌鹵鵝」能否就此實現品牌再造,帶來長遠的經濟利益,恐怕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也希望對「鹵鵝哥」的獎勵只是一個開始,品牌的建設、品質的完善都要緊接着長期發力,把偶然出圈,真正變成常態增長。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清波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