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正在北京舉行,年會使用具身智能機械人、ai大模型、智能顯示等前沿技術。各種形態的機械人十分「搶鏡」。一群會跳舞、會打太極的人形機械人成了開幕式的演員,給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
機械人不僅可以表演舞蹈,它們還能打太極,舉手投足間,展示着肢體的靈活性和步伐的穩定性。
伊朗嘉賓 何飛: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麼多中國生產的機械人,它們的功能比較豐富,而且反應也比較快,所以確實也是代表了新質生產力的力量和魅力。
面對這麼多嘉賓的現場拍攝,機械人一點兒不慌張,但他們的技術指導卻既興奮又緊張,大家認真對待每一個應用場景,同時也在應用中發現問題。
某機械人技術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蘇垚:回去我們還要下功夫,多台同時演出的時候能夠更好地展示效果,這是我們下一步在算法上要改進的工作。
探訪人形機械人綵排演練的台前幕後
論壇開幕前夕(25日),總台記者專訪了機械人演出團隊的綵排演練。機械人演員們都遇到了哪些難題?技術團隊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接到任務後,參與表演的兩家北京機械人企業分別在實驗室里,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通過人工智能模式訓練,優化測試程序,教會了機械人演出所需的動作要領。為了確保十幾台機械人不受干擾,同步接收到信號,技術團隊可沒少下功夫。
為了確保每一次綵排和演出順利進行,每個機械人都配備了一名專屬技術人員。面對剛上台就失去平衡,躺倒在地的機械人,年輕的技術團隊處變不驚,各司其職進行檢查。
問題排除後,技術人員胸有成竹地按下了重啟鍵。重新站起來的機械人,又昂首挺胸,朝着觀眾席揮了揮手。
人形機械人改進續航能力 訓練場所更多元
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人形機械人距離「走」進千家萬戶,還有多遠呢?
正式演出前兩天,機械人演出團隊參加了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前的最後一次全流程演練。在會場外,記者看到,候場的機械人都吊在一個架子上。
某機械人技術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蘇垚:它起到快速運輸以及保護的作用,這樣機械人沒電的時候方便把它運走。因為它沒有電不能靠自身保持穩定,現在充滿電大概可以行走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
某機械人技術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蘇垚:期望機械人能夠支持起碼半天的工作長度,但現在的電池能量密度還達不到這樣的狀態。所以我們特地設計了一個可以熱插拔的機械結構,這樣機械人可以在持續工作的狀態下完成電池的更換。
要提高機械人供電系統的續航能力,讓其變得更強大,並非一蹴而就。同時,單一的實驗室訓練環境已不能滿足機械人發展的需要,要使機械人真正智能地完成任務,還要解決大量有關算法、運控,甚至生產等諸多環節的問題。
以這次接到表演任務的機械人為例,它們在光滑的地面上表演鯉魚打挺不在話下,但演出現場卻鋪着鬆軟的地毯,在正式登台前,它們還要進行新的訓練。
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負責人 徐磊:這個機械人採用起身強化學習框架,在訓練過程中設置了多種地形條件,包括草地、石子路面、瓷磚路面及斜坡等,確保其能在不同地面實現穩定起身。目前,該技術已具備一定的環境適應能力,但要完全適用於通用家庭場景,仍需進一步研發,預計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從技術上來說,人形機械人要先在工業製造、商業服務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和認證,才能為進入家庭市場奠定技術基礎。目前,人形機械人的產業布局正快速推進,已有部分人形機械人實現了量產。
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負責人 徐磊:這款機械人量產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已經全球發貨,有十個國家有我們的訂單。
未來,隨着行業技術研發不斷突破、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場景驗證逐漸明晰,人形機械人也將加速進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