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似乎發現一個現象,每年能引起超高話題度的新番越來越少了。
在上世紀八十九年代可以說是日本動畫最好的時代,堪稱黃金時代,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很多動畫都十分優秀。
數量龐大,質量優良是最典型的特徵。
諸如我們熟悉的《EVA》、《星際牛仔》還有《聖鬥士》和《灌籃高手》這樣的熱血番,還有大友克洋的「回憶三部曲」等等不勝枚舉。
2015年現象級神作EVA的監督,Khara創始人之一,外號「痞子」的庵野秀明曾經說過一句話。
日本動畫屆還有五年就要完蛋了。
雖然如今早已經過去了五年,日本動畫界也沒有完蛋,但也側面反映出很多老一輩優秀的動畫製作者們對如今日本的動畫產業是一種擔憂的心態。
很多獨愛老番的二次元粉絲也愛引用這句話來感嘆如今日本動畫業界的不爭氣。
前幾天看過一篇文章講述在數字化時代在日本年輕人中最受歡迎的漫畫APP是韓國人發明的,而上面閱讀最高的前五十也幾乎全是韓國條漫。
傳統的日本漫畫也遭受到衝擊。
雖然整體行業的規模和盈利能力並沒有多大影響,且動畫依舊在日本國民娛樂經濟里佔據牢固的地位。
但作為一個普通的愛好者來說,心裏無可避免覺得日本動畫真的彷彿沒有了以前的活力了。
引用一句網友說的話感覺來概括如今日本的動畫十分形象。
現在的動畫幾乎沒有在細節上下功夫的了,就算是業界頂尖作品也主要表現在動作流暢、色彩艷麗、分鏡運用成熟,而像老作品那種用線條堆砌出巨量細節的作畫已經永遠成為歷史了。
以前的作品是那些優秀的製作者們耗費大量時間打造的精品,每一張手稿都滿含着熱愛,如今在商業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製片人等不起,觀眾也等不起。
另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你正好看過大量老番和新作就會發現,老番和新作所展現出的精氣神不一樣了。
以前的作品諸如吉卜力在日常中鼓勵人們懷抱希望來面對生活,今敏用動畫來指出日本當下的民族弊端,祈求國民重新擁有夢想,大友克洋用作品來粉刺當下的扭曲價值觀。
這些優秀的導演們用作品表達出自己的價值觀,歸根結底還是由衷地的希望自己的國家和國民可以越變越好。
只是在日本當下低迷的經濟環境中,日本的年輕人越來越喪,生育率和結婚率都是持續低迷,就連動畫作品都透露着「喪」元素。
即使不是喪也是在異世界裏YY,很少會回歸到現實了。
當然這一因素和時代的發展脫離不了關係,八十年代中期,日本進入泡沫經濟時代,經濟飛速發展,那個時候大多數的人依然對未來抱有信心。
在這個時期有一種新的動畫形式開始流行,那就是OVA,當時發達的影像租賃市場讓OVA盛行,許多涉及到暴力不能在正規電視台播出的內容放在OVA里單獨售賣,受眾也是普通大眾,而是給真正的動畫愛好者看的。
可以說那個時期動畫製作公司和當時的動畫觀眾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
到了九十年代,泡沫經濟的危害開始顯現,股票暴跌,公司倒閉,再加上「宮崎勤事件」導致「御宅族」這一群體污名化,導致當時的日本政府不得不對其進行限制。
如今日本動畫並非僅僅內部的問題,可能更多的也是面對外部的壓力,前面提到的韓國條漫的流行也在衝擊着日本傳統的漫畫形式。
來自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動漫產業也在高速發展,日本動畫想要再立於王者的地位不倒屬實艱難。
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動畫愛好者來說,前有老前輩們留下的瑰寶可以時常拿出來懷念一下,當前也時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如今的新作,在整體技術上其實明顯要更加成熟,諸如那部現象級的神作《進擊的巨人》,在思想深度上也有不遜色於老番的神作。
我們懷念老番並不是突出那個年代的優越感,只是無論畫家也好觀眾也好在那個年代對動畫都有一種執着又認真的熱愛。
這種熱愛是純粹的,不摻雜如今數字化時代的浮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