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人物的悲劇意識,註定了他們的命運嗎?

文/微觀史紀

編輯/微觀史紀

<<·——前言——·>>

在我們觀看大話西遊的過程中,通常都會被裏面的喜劇表現形式以及經典台詞吸引。但是當我們看完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卻發現裏面充滿了濃郁的悲劇意識,發現導演和演員在結合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在影片中展示了獨特的悲劇表現形式。

<<·——至尊寶的愛情悲劇——·>>

從《大話西遊》來看,它是在解構傳統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基礎上而展開的,故事情節非常荒誕。然而,這部電影卻沒有解構愛情,而是始終圍繞着愛情來展開故事情節。從這部電影來看,為了挽回至尊寶的愛情,導演採用了時空轉換的敘事方法,而且還打破既有的敘述情節不斷地穿梭在過去、現在以及將來,而且也僅僅是為了「愛」

在這部電影中,愛情是主體情感,如同生命一樣重要而且有着近乎宗教一樣的力量。從這部電影來看,在唐三藏西天取經的路上,孫悟空要殺害他,從而引出觀世音打算除掉孫悟空的情節。

之後唐三藏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孫悟空的生命,要求孫悟空在五百年後轉世贖罪。之後孫悟空轉世,變成至尊寶後在五嶽山下落草,而且還和打算吃唐僧肉而奔赴五嶽山的白骨精白晶晶相識相愛。

白晶晶為了救至尊寶,中毒受傷被困在盤絲洞內,至尊寶就想運用能夠使時光倒流的月光寶盒穿梭時光來救白晶晶。然而月光寶盒卻錯誤地將至尊寶帶回到五百年前,而且在水簾洞遇到了逃出天界的紫霞仙子,紫霞仙子發現至尊寶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意中人。

然而,心系白晶晶的至尊寶拒絕了紫霞仙子,牛魔王在救出紫霞後要納她為妾聘禮就是從唐僧手中獲得的月光寶盒。至尊寶用愛的謊言將紫霞仙子的月光寶盒騙走了,之後回到了盤絲洞與白晶晶舉辦成親典禮。

但是,白晶晶知道至尊寶為了尋找紫霞仙子而回到五百年前的事情後毅然離去。在至尊寶被春三十娘殺死後,他的靈魂又回到了水簾洞,這才發現自己的真愛對象是紫霞仙子。但是牛魔王卻殺死了為了挽救孫悟空的紫霞仙子,孫悟空不得不帶着強烈的遺憾,再次踏上西天取經的路程。

從這部電影來看,孫悟空在愛情道路上的演出則是活脫脫一出悲劇,主人公鍥而不捨地追求愛情的精神和現實生活中人們追求理想精神的努力何其相似。在《大話西遊》中,它背離和否定了《西遊記》 不談愛情的傳統,而且愛情變成了唯一嚮往的事物。

從現代社會來看,人們可以解除思想桎梏,從而加快經濟發展,然而滅的理想以及金錢至上的貪慾和理念卻使得人們在面對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陷入了重重的精神迷茫以及信仰危機。

人們處在這種無盡的迷茫和無助中,和既有的宏大理想越來越遠,轉而追求實現自我生命的解放。但是,在現實當中這種追求被擊得粉碎。從《大話西遊》來看,至尊寶只能撕心裂肺地看着陷入困境的紫霞而無力出手相救,最後不得不求助於齊天大聖的身體。

在此之後,孫悟空要拋棄人間的情感紛擾,戴上屬於自己的緊箍,踏上西天取經的征程。在愛情與使命發生衝突的時候,至尊寶選擇了相信愛情,然而卻沒有能力去呵護這份難得的愛情,只能在五百年後的夕陽下,由一名武士給紫霞送去了遲到的情感。

<<·——諸多角色的荒誕悲劇——·>>

從《大話西遊》到《西遊記》 的改編來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傳統《西遊記》 人物形象的顛覆,通過能夠轉換時空的「月光寶盒」,從而不斷創設出紛繁複雜的社會場景,在變化的環境中,諸多的變形人物逼真地演繹了最大限度地揭示現實生活的社會悲劇。

首先,觀眾在消解傳統過程中營造出自由的語境,這打破了《西遊記》 所導致的僵化思維,從而經歷了靈魂洗禮般的快感。孫悟空變成了滑稽的草莽,花心的至尊寶,而且背棄了傳統的道德,時時刻刻想着要殺死師父。

唐僧變成了老頭,說話嘮嘮叨叨而且還有點唧唧歪歪。電影中的每個人都和社會生活中的俗物一樣,變成了追求現實的功利主義擁護者,不再具有先前的師徒道德以及倫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區別於《西遊記》作品中的師徒四人歷盡艱難、團結一致,從而到西天取經的道德理想主題。

唐僧師徒的五位一體發生了巨大的裂變,也可以看作是人格的多重裂變。從《大話西遊》來看,師徒五人都是各自為政,而且還相互挖苦、不斷地彼此暗算,這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以及解構了傳統《西遊記》中眾所周知的價值世界。

但是,這種荒誕的結構卻是如此的符合我們所理解的現實生活:孫悟空所遭遇的困惑使得觀眾能夠很好地聯繫到社會生活中的諸多困境一一我們所追求的傳統崇高道德以及理想都破滅了,而且人們在功利社會中變得不知所措。

孫悟空儘力追求的愛情卻沒有圓滿然而為了更好地生活,人們不得不重拾理想。唐僧也就像父母、長輩以及老師一樣,過多地關心照顧我們,在我們眼裡,卻成為揮之不去的「蒼蠅」。

對廣大的青少年來講,從出生開始就享有了父輩所創造的諸多機會,而且兩代人在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別。這些不因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代溝卻仍然存在,青少年對父輩所提出的循規蹈矩的要求感到非常束縛,因此也就像至尊寶那樣,運用非常叛逆的行為來竭力擺脫各種束縛。

觀世音在《西遊記》中的權威地位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然而《大話西遊》中的觀音也像凡人一樣,具有常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而且她在唐僧嘴裏變成了「觀音姐姐」這種高高在上的權威被解構為平等的同輩人,卻反映出人們不再虔誠地對待神靈和宗教。

從傳統《西遊記》來看,二郎神是權威的保障,然而它卻在開頭遭遇了巨大的失敗一他的幫凶「四大天王」都被徹底打敗了,而且嘯天犬也戀上了人間的母狗,並且就此返回天庭,再未出現這些都是在徹底解構反抗權威與暴力。

神仙菩提老祖在捉拿妖精沒有獲得成功後,也逃之夭夭,至尊寶在追求愛情時也非常巧妙地運用愛情的謊言。這些問題都是發生在至尊寶面對強權的過程中展示出來的。

在這部影片中,沒有哪種力量可以很好地對付這個社會的大環境,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不得不像豬八戒那樣苟且偷生。這也向我們展示了諸多人物形象的被教育以及《大話西遊》在理想與現實、激情以及無奈等方面所存在的永恆悲劇以及衝突。

<<·——《大話西遊》中的女性悲劇意識——·>>

從《大話西遊》中的紫霞仙子來看,也展示出濃郁的悲劇色彩。她原本追求自由,有着豪氣雲天的氣概,但是卻也很不幸地落入了「英雄美人」的俗套故事。

對紫霞仙子而言,她並不是對尊寶一見鍾情,從最初開始,她僅僅將至尊寶當成了自己的「驢子」,而且還給他蓋了「章」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只有當她發現至尊寶可以很輕易地拔出自己的寶劍時才對至尊寶心歸所屬。

恰恰是相信數千年以來的「英雄救美」故事,紫霞仙子,雖然是超凡脫俗的女性,但是也走了這種古老的套路。雖然,她也十分清楚至尊寶那段十分經典的「愛情告白」,雖然顯得是那樣的「蕩氣迴腸」「情真意切」,然而卻實實在在是表演的騙人的,但是卻顯得並不是非常在意。

還說什麼「騙就騙吧!就像飛蛾一樣,明知道會受傷,還是會撲到火上。飛蛾就那麼傻!」這也是電影中女性形象的悲劇,而且還代表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少女性觀眾。

在最後的鏡頭中,可以看到紫霞仙子躺在孫悟空的懷裡,虛弱地然而卻是仍舊痴地看着自己的心上人:「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着七色的雲彩來娶我,我猜中了開頭,可是我猜不着這結局?」然後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這種凄美的「愛情悲劇」讓廣大觀眾唏噓不已,甚至傷心落淚,這恰恰真實地反映了女性人物形象有着濃郁的悲劇意識。

<<·——結語——·>>

從這部電影來看,雖然有着強烈的狂歡化特徵,但是卻用喜劇的形式展示出了深沉的悲劇意識,而且它的環境以及人物形象都表現出很現實的方面。

因此,在欣賞這部影片的過程中,要認真體會主人公痛苦的心理掙扎過程關注人的生命狀態,從而理解主人公在靈魂成長過程中的焦慮與衝突,並且合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得人的精神也更加成熟。

它也啟示我們,自由屬於相對理想的生命狀態,人們只能在充滿了無盡磨難的生命歷程中小部分地實現它;為了獲得更為完善的生命歷程,實現自我的價值就必須要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趙崇璧,陳林波,《大話西遊》神話意義之解讀[J].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8).

[2] 鄧穎琪.電影《大話西遊》的陌生化理論解讀[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1(05).

[3]金艷從《西遊記》到《大話西遊》:對「人」的生命狀態和生命歷程的探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