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東亞社會,活着就像跑一場永遠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你累到快散架,卻還得被迫繼續衝刺。
可偏偏有人突然在終點線前,扔掉工牌,轉身坐下,煮一碗湯慢慢喝,徹底「叛變」了。
這就是日劇《吃飽睡足等幸福》講的故事,一個關於「如何好好廢掉」的溫柔叛逃指南...
一共9集,非常適合當下的每個年輕人觀看,目前豆瓣8.2分。
女主麥卷,38歲,生活在東京,患有一種聽起來就讓人窒息的病,乾燥綜合症。
別人以為她是有錢大小姐,每周只上四天班、拿半薪水、生活鬆弛,其實她是在用錢換時間,用時間救命。
只要天氣稍冷,她就會被病痛擊倒,渾身疼痛、乏力、低燒成了日常套餐。
因為頻繁請假,她被同事罵成「職場寄生蟲」,她敏感又內疚,最後主動辭職,放棄升職,徹底退出職場戰場...
38歲了,沒事業,沒存款,身體更是一塌糊塗。
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徹底失敗,是不是活成了別人嘴裏的「廢物」。
直到那天,她搬去偏遠的老舊團地看房子,剛進門就痛到快站不穩,結果隔壁房東老太太突然拿出一根生白蘿蔔,直接懟到她嘴邊:「咬一口,再吸氣!」
神奇的是,頭痛竟然奇蹟般消失了。
這可是她生病後第一次不靠藥物挺過去,直接把她驚到想立刻給蘿蔔寫首小作文...
更神奇的還在後面。
隔壁老太太的室友送來一碗包菜雞肉丸子湯,麥卷喝完直接升天:身心舒暢,彷彿整個人都升華了...
那一晚,她突然決定,要徹底拋棄速食外賣,告別便利店小漢堡,開始用食物療養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味道。
她開始親手煮湯、泡梅子酒、蒸大白饅頭,煮一鍋五彩蔬菜湯,把栗子做成香甜的栗子燒。
她還學會在吃飯時放下手機,細細體會每一口食材的原味,讓菜肉米面靜靜流過腸胃,治癒被職場和城市掏空的身心。
除了食療,她也開始給自己的社交生活大掃除。
那個曾經霸凌她、後來跑來求原諒的前同事,她冷冷拒絕:「我不會原諒,我要保護曾經受傷的那個自己。」
面對把她當情緒垃圾桶、只知道傾倒負能量的「朋友」,她也不再忍氣吞聲:「當我需要你時,你選擇冷漠,那現在,也別來打擾。」
不過,這不代表她完全關閉了對別人的善意。
她把房間無償借給備考的高中女孩,給她一個安靜學習的地方。
後來女孩順利考上大學,用打工攢的錢給麥卷買了禮物。
那一刻,麥卷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光。
這種溫暖,比所有職場高光和老闆表揚都更真實、更治癒...
團地里熱情的老太太和室友,也慢慢把她從「社恐廢物」捂化成「人間小太陽」。
她們一起煮壽喜燒、分辨食材的屬性,甚至用一碗熱湯治癒曾崩塌的精神堡壘。
她發現,真正讓人恢復元氣的,不僅僅是食物,還有人與人之間真誠的照顧和牽絆。
到了最後,麥卷決定繼續留在團地。
雖然未來依舊清貧、身體依舊脆弱,但她終於學會放下那些社會標準和別人口中的「成功」標籤,專註在一頓熱飯、一張小床、一口呼吸里,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所以啊,別再被「拼盡全力才有價值」的邏輯綁死。
肯停下來,照顧身體,照顧心情,照顧那個被忽視很久的自己,這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勝利。
後續,這才是《吃飽睡足等幸福》最打動人的地方:告訴我們,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安心活着,就已經是人生最大的贏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