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利·波特》中,有四個學院,分院帽會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將他們分入其中。在故事的尾聲,哈利對他的兒子阿不思說,分院帽會考慮學生對某個學院的想法,然而……
如果這只是部分正確的呢?
讓我們回想一下哈利的例子。
分院帽考慮了他的選擇。當哈利戴上帽子時,帽子親口說他在斯萊特林會非常成功。而哈利則懇求帽子把他分到別的地方,只要不是斯萊特林就行,並且……哈利被分到了格蘭芬多。
雖然哈利沒明確說要進這個學院,但整個系列中他無數次證明了自身的勇氣。
接著說。哈利最好的朋友羅恩·韋斯萊,本可以輕易被分到另一個學院。至少,赫奇帕奇很適合他,而且羅恩也展現出了斯萊特林的特質。
然而,他一直想成為格蘭芬多的一員,並且想和他的兄弟們以及新朋友哈利·波特在一起。
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可以合理地認為,當羅恩戴上帽子時,他請求帽子把他分到格蘭芬多,而且只願意去這個學院。
赫敏·格蘭傑也是如此。
她是少數幾個讓分院帽思考了超過五分鐘的「待定生」之一,也就是說,分院帽在她的分院問題上糾結了很久。
大家都知道,分院帽認真考慮了兩個選擇——格蘭芬多和拉文克勞,而且很多人至今都認為拉文克勞對這位這一代最聰明的女巫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很可能是她的堅持和正義感促使分院帽把她分到了格蘭芬多。
然而……赫敏可能自己請求被分到這個學院,因為她非常了解各個學院,並且可能擔心在拉文克勞學習不適合自己,或者會讓自己「學霸」的標籤更加根深蒂固。
珀西·韋斯萊也是例子。
從電影中不太能看出來,但在書里很明顯他傾向於斯萊特林。
珀西非常有野心,而且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他把事業看得比家庭更重。甚至羅恩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討論中就預言了小巴蒂·克勞奇把自己的兒子送進阿茲卡班這樣的事情。
但如果珀西是個典型的斯萊特林,為什麼分院帽把他分到了格蘭芬多呢?
很可能原因和羅恩一樣,珀西想跟隨哥哥們的腳步,這個"斯萊特林"最終身在格蘭芬多,唯一解釋就是本人要求。
最後說說納威·隆巴頓。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納威的例子反駁了這個理論,因為他絕望地懇求分院帽把他分到別的地方,只要不是格蘭芬多。
但實際上,他的例子反而更能證明這個理論——格蘭芬多是唯一可由學生自主選擇的分院。
納威極度渴望不辜負他父母的聲譽以及他那極其嚴厲的奶奶的期望,但又害怕自己做不到。他想成為格蘭芬多的一員,卻又擔心自己達不到要求。
納威在帽子下坐了將近五分鐘,無意中展現出了和哈利一樣的勇氣和耐力,這意味着如果哈利請求進格蘭芬多,那麼納威也做出了同樣的舉動。
納威同時證明:申請其他學院未必成功。他請求去赫奇帕奇,但被分院帽拒絕了。
這個理論就是這樣構建起來的。在書里有很多學生請求進格蘭芬多且未被拒絕的例子,但讀者和觀眾們沒有看到相反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