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2025年03月31日10:42:05 娛樂 1805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油管3700多萬、TikTok超4100萬粉絲的大網紅,IShowSpeed(下稱Speed),近期在中國的直播之旅,引發大規模圍觀,還得到了中國駐美大使館的點贊,稱其代表了網絡博主彌合文化差距的廣泛趨勢。

3月24日,Speed先是在上海豫園和粉絲比拼狗叫、後空翻,緊接着又馬不停蹄奔赴北京,在長城上繼續後空翻,又去河南少林寺拜師學中國功夫。

身穿練功服、頭戴光頭套,在武術教練面前,上香、敬茶、叩拜,一整套流程走得格外認真。他還硬扛幾記少林棍,倒地後對着鏡頭作面目猙獰扭曲之態,粉絲不禁感嘆:不愧是靠整活出圈的人。

當然,所到之處,自然免不了粉絲上來就對這位黑人主播「貼臉開大」:「你是內內個內內……」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在上海街頭,Speed和粉絲一起唱《陽光彩虹小白馬

一曲《陽光彩虹小白馬》,算是最親切的見面問候。就連他在學功夫時,教練偶然一個口癖「那個」,也引發外國粉絲們的狂歡。

其實,Speed來中國的一大動力,是歌手大張偉。他出發前多次發誓要見上一面,可惜未能如願。

中國人熟悉Speed,也正是因為他聽大張偉《陽光彩虹小白馬》當場暴走的名場面。直播里,他剛跟着MV前奏點頭搖擺,下一秒,就聽到大張偉在彩色城堡里不斷重複「內內個內內」(發音酷似英語中對黑人的侮辱性稱呼),笑容瞬間凝固,然後發出一聲聲「慘叫」。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Speed聽《陽光彩虹小白馬》當場暴走

其實早在Speed的視頻出圈之前,《陽光彩虹小白馬》就已經在美國引發過一波熱潮。從2018年開始,不少油管主播被觀眾「整蠱」投稿,反應視頻中,他們不是一臉錯愕,就是試圖靠大喊蓋過副歌。

西方人一開始不知道,這首他們聽起來近乎「冒犯」的歌曲,背後卻在講樂觀與希望,試圖為抑鬱的人帶去一點力量。

不少美國網友表示看完英文字幕後感動落淚,甚至有人因此開始學中文。大張偉怎麼也沒想到,這首幾年前的「抽象神曲」,會在大洋彼岸收穫一群遲來的聽眾。目前,這首歌的官方MV在油管播放量已經破了3000萬,評論區大部分留言都是英語,算得上華語歌曲最出圈的一次。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陽光彩虹小白馬》MV在Youtube的播放量已達3144萬次

一次文化碰撞,意外地撬動了一點什麼。

儘管美國的種族問題依舊存在,仇恨情緒依然濃厚,東西方的文化隔閡也始終被西方政客和媒體所操控,但在某個瞬間,被妖魔化的議題外殼有了鬆動,這怎麼不算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呢?


美國歌迷

對於網感十足、爭議不斷的Speed來說,與《陽光彩虹小白馬》「狹路相逢」,可以說是一次互相成就的文化奇遇——他不僅成功把這首洗腦的中文歌帶到了美國互聯網世界,還就此成為一個行走的國際模因(Meme)。

2022年那場讓他再度爆火的直播中,粉絲毫無預警地「投稿」了這首很可能引發事故的歌曲。但真正點燃整場直播的,並不是這首歌本身,而是Speed的反應。

網友們津津樂道他在聽歌過程中臉上的情緒變化,也笑看他嘴上罵罵咧咧,但始終沒點下MV的暫停鍵。

深諳互聯網傳播的他,還開始「整活」——自稱大張偉忠實粉絲,甚至主動用蹩腳的中文翻唱這首「處刑曲」。

儘管不少人對這位以高能暴走着稱的網紅無感,但他們還是被這首五彩繽紛、莫名其妙又異常洗腦的中文歌種了草。

這背後,踩中的是一個極為微妙的文化錯位點:一個普通的中文語氣詞,在中英兩種語境中,喚起的是截然不同的聯想。

「內個」,是很多中國人說話時的口頭禪,類似英文里的「umm(嗯……)」或「you know(你知道)」。但在英語語境里,這個發音卻不可避免地讓人聯想到那個充滿歷史重量、N字打頭的詞——不僅是對黑人最具侮辱性的稱呼,也是美國種族壓迫和歧視史上最尖銳的語言傷痕之一。

對於許多非裔美國人來說,儘管「N字」從未真正從語言中消失,也仍有人在用它,但最基本的底線是:不要在他們面前說出這個詞。

所以,當Speed聽到一首他完全聽不懂的歌,卻在副歌部分不斷出現類似「N字」的發音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錯愕——「我是不是被惡搞了?」

這種文化誤讀不是刻意的,卻極具戲劇性,也正因如此,才顯得如此「魔幻」。當人們點開歌詞翻譯,會發現這首歌其實是一封寫給抑鬱者的情書。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陽光彩虹小白馬》歌詞

大張偉在創作這首歌時,正處於情緒低谷。在他最難受的時候,是女演員張鈞甯在節目中持續鼓勵他,成功拉了他一把。他寫下這首歌,是想用音樂回饋這份善意,寫給那些跟他一樣被情緒困住的人。

一首帶有這樣美好寓意的中文歌曲,居然以如此抽象的方式,切入了美國當下最為敏感的種族議題。

在一片彩虹小馬、滴滴噠和嘻嘻哈哈的氛圍中,這種玄妙的荒誕感,瞬間消解了那些還未被仔細咂摸的冒犯感。

不少網友甚至戲稱:「感謝大張偉革新美國說唱文化。」「他應該獲得N-word通行證,跟奧巴馬邁克爾·傑克遜排一隊。」

那些可能引發誤解、加深偏見的縫隙,在這場文化碰撞中,被共通的幽默感輕輕抹平了。


「內個是哪個」

在美國,想讓中文口頭禪「內個」不引發爭議,很難。

2020年,南加州大學的教授雷格·巴頓在課堂上講解語言習慣時,提到中文裏常用「內個」作為語氣詞。幾位黑人MBA學生聽後提出投訴,認為他在未做文化說明的情況下使用該詞,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瀆職」。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雷格·巴頓講解中文「內個」被黑人學生投訴

很快,南加大將巴頓調離課程,要求他等待調查。但看似果斷,實則想要儘快息事寧人的解決方式,激化了校園內部的緊張情緒。

黑人學生認為,學校只是把巴頓當成了「替罪羊」;而占該校學生總數超過20%的中國留學生,則覺得這隱含了對中文文化的誤解與歧視。與此同時,許多教師開始抱怨,講課變得如履薄冰。

這場風波,某種程度上揭示了美國種族議題的複雜性。學校的處理方式非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引發了外部的情緒反彈——網絡上,不少人冷嘲熱諷地評論:「黑人又在這把自己當受害者了。」

事實上,在近幾年的歐美社交媒體上,「到底是誰太敏感了」已經成了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例如在X平台,一條瀏覽量破千萬的熱帖寫道:「Ngga在印尼語里是『不』,Nage在中文裏是『那個』,Niga在日語里是『苦澀』。不好意思,我們不會為你改語言。」這句話引發了兩極化的反應。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一些人覺得這話說到點上了,但也有不少人直接翻白眼回懟:「兄弟,沒人要求你這麼做。」甚至更直接地說:「你不如乾脆承認你討厭黑人。」

Reddit上,也有非裔美國人現身說法:真正令人不適的,從來不是那些語音巧合,而是有人帶着試探或挑釁的心態,故意來測試他們的底線。

很多時候,人們是在用自己的想像,把特定群體投射成他們預設的角色。

而這種「與想像中的惡魔戰鬥」的思維方式,正是政治極化加劇的產物。

近年來,美國左右翼都在通過妖魔化對方來鞏固各自的基本盤,媒體和政客也在不斷推波助瀾。在算法的影響下,社交媒體也變得日益政治化。文化,不再是文化本身,而是另一種身份聲明。

而特朗普回歸之後,反「覺醒」思潮更是成功實現反撲。原本只是圍繞貓貓狗狗的輕鬆模因,在假新聞和情緒動員的催化下,也成為了文化戰爭的武器。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簽署了結束聯邦政府中「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項目的行政命令

不少美國網友都在抱怨:自己的日常生活躲不開政治辯論,就連家庭聚會上的閑聊都要小心翼翼。「你在2024年投給誰」,成了不宜啟齒的話題。

可家人、朋友和鄰里,真有會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變得面目可憎嗎?正常情況下肯定不是,但在一個長期缺乏紓解出口的環境里,戾氣往往不是衝著誰來的,而是朝着所有人——甚至包括自己。

但從大洋彼岸騎着陽光彩虹小白馬而來的大張偉,卻為這種緊繃的現實,打開了一道意想不到的縫隙。

在《陽光彩虹小白馬》的油管評論區,肅殺的對立情緒,被消解得乾乾淨淨。有人寫道:「如果你覺得這首歌有種族歧視,那只是因為你選擇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陽光彩虹小白馬》的YouTube評論區有人留言道:歌詞是關於彩虹小馬的童真可愛,而人們看到的是種族主義

在MV和各種切片的評論區,幾乎沒人認真討論「內個」是否涉及歧視,更多人只是在玩梗——而且玩得很開心。

尤其在TikTok上,以這首歌為背景的搞笑、整活的視頻層出不窮,參與其中的黑人博主也比比皆是。在如何自嘲和製造幽默這件事上,他們一點都不輸Speed。

大張偉是一個純粹的局外人,不帶惡意,也沒有政治指向性。他只是想讓大家快樂,僅此而已。

在這個充滿政治對立的環境中,也許只有這種「看似不合時宜」的文化錯位,才能微微開啟對話的可能性。



「睜眼看世界」

儘管《陽光彩虹小白馬》在美國帶來的快樂有些莫名其妙,但它也意外觸碰到了一個被日常敘事遮蔽的問題——世界,其實比美國要大得多。

在這首歌的油管評論區,不少網友反問道:「為什麼默認所有人都該會英語?」「難道世界上只有英語這一種語言嗎?」

長期以來,美國就被詬病對其他國家、甚至對鄰國加拿大的了解都極其有限。這種知識上的盲區,有時可以解釋為「善意的無知」,但更多時候,它更像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漠視。

美國人並非不願了解世界,而是在一種被制度性縱容的信息舒適區中,缺乏動力去了解。只說英語、只消費美國文化——從好萊塢Netflix,這一點,正是美國獨有的文化生態結果。

與此同時,二戰後確立的國際地位,長期成功的文化輸出和對「美國例外論」的認同,也進一步強化了一種慣性視角:世界理應圍繞美國運轉。

這種文化優越感,不只是輿論上的主張,更在制度、教育、媒體、娛樂等各個層面被默許、被反覆強化。

多年前那部大火的美劇《新聞編輯室》里,開場的座談會就圍繞「美國是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展開激辯;而後來,「讓美國再次偉大」更是成為特朗普時代最具號召力的口號。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美劇《新聞編輯室》關於「美國是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的討論

但如今的美國,越來越深地陷入自己的敘事結構中無法自拔——不僅將「外部世界」隔絕在外,也把本國民眾推入了一個彼此對立、持續撕裂、不斷消耗信任的戰場。

在這樣的語境下,一首充滿童趣、甚至有點滑稽的中文歌,卻陰差陽錯地打開了一道縫隙。這是一場奇妙且不帶立場的文化偶遇。

儘管「內個」不是一場最體面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但它確確實實提供了一個契機——讓人們在混亂的政治語境中,獲得了片刻抽離的機會。

通過與他國文化的偶然碰撞,普通美國人得以短暫跳脫「我們vs他們」的敘事套路,找到一種不以政治立場為基礎的幽默和善意。

這種「純粹」的交流,幫助他們重新看見——人與人之間,本就有很多共通之處。

就像當小紅書被「TikTok難民」擠爆時,即便語言不通,小貓模因卻成了新的通用表情包——一個跨越文化的聯結起點。

美國網紅來找「大張偉」,結果很意外… - 天天要聞

小紅書上的「TikTok難民」

也如這次Speed來到中國,通過未加任何濾鏡的鏡頭,向世界展示了一場鮮活的跨文化交流,玩梗和整活,絲毫不妨礙尊重與善意的釋放。

這樣的片刻,讓人重新記起那種樸素的渴望:我們都想和他人建立聯繫,哪怕只是一次會心一笑。

這樣的瞬間,也足以輕輕擊碎很多沉重的政治話術。

它們不會立刻改變什麼,但會在心裏留下一個越來越寬敞的角落。等下一次情緒被攪動時,或許人們就能多出一點理解的意願,一個不急着扣帽子的動作。

現實的重量總是令人疲憊,那麼這一刻,不如就跟着大張偉,一起哼上一句:

「你是內內個內內,內個內個內內,內內個內內,內個內個內內,陽光彩虹小白馬,滴滴噠滴滴噠……」


來源:微信公眾號「南風窗

作者:賀一

編輯:潘茜

【聲明:本號為宣傳傳媒領域融合創新的理論與實踐平台,屬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謝謝】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劉嘉玲曬與梁朝偉泰國度假合影,夫妻二人狀態甜蜜 - 天天要聞

劉嘉玲曬與梁朝偉泰國度假合影,夫妻二人狀態甜蜜

4月3日,劉嘉玲曬出與梁朝偉的度假合照,配文「relax」,其IP地址顯示為泰國。梁朝偉官方後援會轉發動態並留言:假日愉快!合照中,梁朝偉劉嘉玲摟着對方,狀態甜蜜。推薦閱讀最新消息!谷愛凌肩部骨折後,首次發佈照片更新動態小米再融資425億港元,手握現金儲備超千億元,為何上市6年0分紅?▌來源:瀟湘晨報▌編輯:...
【家國永念】紅色故事,小配角也是大英雄 - 天天要聞

【家國永念】紅色故事,小配角也是大英雄

【英雄,從未遠去】 在山東省軍區青島第五離職幹部休養所,一群老兵從戰火中走來,他們是革命戰爭的經歷者和見證者,見證了黨從誕生到帶領新中國崛起的歷程。他們用青春與熱血鑄就不朽功勛,身上承載着紅色記憶。然而,年華逝去,老兵們年事漸高,如何搶救這些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成為迫在眉睫的使命。2021年起,青島...
羅斯還是低估了凱特的實力,有三個孩子的助力,王妃真不會輸 - 天天要聞

羅斯還是低估了凱特的實力,有三個孩子的助力,王妃真不會輸

退居幕後的羅斯,那是真的沒有死心,總想着有一天能捲土重來,重新站到台前,奪回屬於自己的頭銜和榮譽,為何這個女人如此自信,很簡單,她手中握着兩張王牌,一個是曾經愛她如命的威廉,另外一個則是扶持她上位的卡米拉。這兩人不管是地位還是實力,都不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