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檔,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以衝擊單一市場150億票房的驚人成績,刷新了世界影史歷史紀錄。
然而,就在這高光時刻,一些刺耳的聲音卻出現了。他們質疑《哪吒2》的成功只是「自娛自樂」,
「《哪吒2》99%都是中國票房,海外票房也基本是華人貢獻,自嗨的東西這算什麼文化輸出?」
這種言論也遭到了更多網友的怒懟:中國票房不算票房,中國人不算人?
這種論調和當初吐槽《黑神話悟空》大部分銷量來自國內一個道理,不僅荒謬,更是赤裸裸的文化自卑!
《哪吒2》的票房奇蹟,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目前哪吒2成為首部進入全球TOP10的亞洲電影,國內票房衝擊150億記錄,海外票房也已經破億,這一成績,不僅超越了一眾好萊塢經典,更打破了中國電影在全球市場的天花板。
然而,一些人卻對此視而不見,認為《哪吒2》的成功只是「國內市場自嗨」。他們似乎忘記了,中國擁有1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中國觀眾的選擇,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哪吒2》的成功,不僅在於其精良的製作和深刻的內涵,更在於它觸動了中國觀眾的情感共鳴。影片中哪吒的成長故事,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詮釋,也是對當代社會問題的深刻反思。這種文化認同感,正是《哪吒2》能夠在國內市場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
試問,如果中國票房沒說服力只是自嗨,那好萊塢為何每年都絞盡腦汁討好中國市場,為何如今在中國又被國產片打得節節敗退?
儘管目前《哪吒2》的海外票房主要來自華人群體,但這並不意味着其文化輸出的失敗。相反,這正是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體現。
首先,華人遍布全球,他們同樣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哪吒2》的成功,讓海外華人感受到文化認同,也讓更多外國觀眾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例如,在北美,不少非華人觀眾因《哪吒2》的精良製作和深刻主題而走進影院,成為中國文化的新粉絲。
其次,文化輸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好萊塢建立文化霸權用了上百年時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才剛剛起步。《哪吒2》的成功,為中國電影出海開了個好頭。它證明了中國文化產品同樣具有全球競爭力,也為未來更多中國動畫電影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一些人對《哪吒2》的質疑,本質上是對中國文化自信的缺失。他們習慣於用西方標準衡量中國作品,認為只有得到西方主流市場的認可,才算真正的成功。這種思維模式,不僅忽視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也低估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試問,如果《哪吒2》是一部好萊塢電影,他們還會如此苛刻嗎?
事實上,作為擁有十幾億人口最大市場的中國觀眾堅持自己的選擇,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哪吒2》的成功,不僅在於其精良的製作和深刻的內涵,更在於它觸動了中國觀眾的情感共鳴。影片中哪吒的成長故事,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詮釋,也是對當代社會問題的深刻反思。這種文化認同感,正是《哪吒2》能夠在國內市場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
《哪吒2》的成功,為中國電影的全球化之路提供了寶貴經驗。首先,高質量的內容是核心。無論是特效技術還是敘事手法,《哪吒2》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其次,文化自信是關鍵。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聽到更多中國聲音,而不是像早年某些電影一樣那麼謀求西方市場的認可,去國外賺票房拿獎,搞得不中不西,最後鬧得兩頭不討好。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