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即將到來的新年給廣大觀眾奉獻一份精美的「小戲大餐」,1月18日,禮泉解崇信劇社有限公司編排的兩場眉戶地方小戲《狗蛋的婚事》《咸陽biang biang面》,在咸陽市渭城中學「共青團」會館彙報演出並獲得成功。
參加觀看演出有咸陽市縣區相關部門領導、著名作家、藝術界人士、中省市媒體、群眾代表共100餘人。這兩場小戲被列入咸陽市2024年文化精品工程,演出過程精彩、感人,受到了觀眾的好評。
《狗蛋的婚事》根據陝西知名作家崔宏建短篇小說《扶貧戶狗蛋》改編,原小說被改編為微電影,獲全國電視系統建國70周年最佳作品獎和編劇獎,現在又被全國劇協會員、著名編劇藺志順改編為眉戶地方小戲。
劇情講述的是山村貧困戶狗蛋,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性。上學時遊手好閒不愛讀書,整天打架鬥毆、遲到曠課,小學沒有讀完,就到社會上做一些偷雞摸狗、不務正業、好吃懶做的事情。三十多歲還沒有娶上媳婦,成了村裡的「老大難」。
脫貧攻堅期間,駐村第一書記崔書記,自告奮勇把狗蛋拉入他的幫扶對象。並自掏腰包,買了米面油到了他家,鼓勵狗蛋積極向上,先養些羊。後來又動員狗蛋去縣上參加技術培訓,多次幫他聯繫工作。通過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終於幫他改掉了過去的不良習氣,最終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好青年。狗蛋在進城打工時,又遇上了賢惠的女青年秋菊,兩人互生愛慕,組成了新的家庭,攜手奔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
眉戶小戲《咸陽biangbiang面》講述的是一位家境貧寒的秀才,屢試不中,窮困潦倒,遊走異鄉,靠賣字為生。一日,他來到咸陽城一家麵館吃面,飯飽食足之後,因兜里沒錢,氣得老闆娘拿出擀麵杖要揍,女兒見秀才可憐,拉住媽媽相勸。情急之中秀才說他拿力氣換,問這面叫什麼名字?老闆娘說叫biangbiang面,是她自己叫的。
秀才沉思一會,觸景生情,口裡念道:「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一個「biang」字寫出來了。女兒看了喜出望外,老闆娘更是讚不絕口,認為這個字寫得好,漢字裏面排前面。結局是秀才留在麵館,女兒嫁給了秀才。從此,咸陽biangbiang面叫響古城,傳遍關中大地。
兩部地方小戲,均用眉戶戲劇的形式,給觀眾帶來了一種輕鬆愉快、旋律優美的視聽效果。而且演員、樂隊都是專業出身,其表演、演奏都透出專業的味道。
咸陽biangbiang面,是關中麵食中一道獨特的美食。《咸陽biangbiang面》將咸陽美食文化與戲劇文化的巧妙融合,展示了咸陽biangbiang面源源故事和傳統工藝,宣傳了地域特色飲食文化,必將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品嘗咸陽biangbiang面,從而帶動飲食旅遊業的發展。
據了解,禮泉解崇信劇社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8月,是由退休教師解崇信和妻子索會玲個人出資創辦的文化藝術團體,舞台設備齊全,有演職人員31人,屬於中國表演學會成員單位之一。
目前,劇社擁有以國家級編劇藺志順為代表的老中青三結合創作團隊9人,先後創作演出了孝道戲《最大的娃》《軟媽媽》、扶貧戲《張開打眼》《帶血的羊羔肉》《鳳凰嫁雞》、反腐戲《遲到的懺悔》《清風劑》《車輪滾滾》、疫情戲《飛燕》、鄉村振興戲《扁擔開花》《農為媒》《狗蛋的婚事》《無字豐碑》、掃黑戲《掃黑記》等23部,其中多部劇獲獎。
近年來,劇社緊扣時代脈搏,主創新戲,反映現實生活,唱響時代主旋律。所演出作品以「禮泉小戲」為載體,自己編劇自己作曲,其題材主題鮮明,接地氣,短小精悍,新穎別緻,力創了觀眾喜聞樂見的辦社新模式,參加市縣組織的扶貧扶智演出56場,惠民演出152場,受到了各級政府和老百姓的認可,享有頗高的社會信譽度。(陝西農村報 記者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