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張藝謀的《滿江紅》就看得我如鯁在喉,沒想到今年春節看的第一部電影《第二十條》更是難看,感覺以後都要避雷張藝謀了。
正當防衛這種題材很好,確實應該拍,但這片在題材上完全沒有拍出亮點。
故事鬆散,很多對話不知所云,和主線劇情沒有關係還長篇累牘,強行尬笑、強行煽情,敘事能力弱,段子也過時。
最後半小時突然拔高主旨,台詞猛一看特別唬人,仔細一聽全是假大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真正的重點反而被弱化了,本末倒置。
曬票根
目前爭議最大、吐槽最多的就是對於侵犯戲的男凝處理。
之前滿江紅就有,已經被罵的很嚴重了,現在《第二十條》里還有,他是有什麼特殊癖好嗎?
首先emo還是那個emo,還是那麼喜歡拍女性被侵犯、凌辱,看過《滿江紅》《堅如磐石》的更應該明白。
這個我去年就吐槽過⬇️
這次是這樣的鏡頭:
趙麗穎飾演的角色被人按在床上,被壓在床上騎在身下掙扎,因為力量微小無法反抗,被扇巴掌,兩條腿撲騰了半天,最終被侵犯,侵犯完之後又衣衫不整地哭着衝出來說我不想活了。
又是對準女性鏡頭的男凝敘事。
建議所有導演都學習一下《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女主被侵犯被打都有過,但是攝像頭懟的從來都不是女性痛苦的臉和衣衫不整的身體,而是施暴者猙獰的面目。
張藝謀以前也是能拍出《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他對準女性的電影拍的明明很好。
可能因為當年為了沖獎,拍的電影挖掘人性;現在拍的商業片,迎合市場吧!
還有全片雷佳音和馬麗一直吵架真的吵得我腦瓜疼。這部電影的劇情銜接和時長靠的是一場又一場信息量極低、幾乎毫無意義的吵架戲撐起來的。
劇情推進基本全靠角色鬥嘴、吵架、撕b,有一種中年版小時代的美。
所有人都在趕場子吵架,你吵完了他吵,電影拍成了肥皂劇,彷彿看了一場小品電影。
直白瑣碎又無聊的對話佔據整個電影近七成的比例,刻意加重的東北口音和並不好笑的宛如春晚小品般的插科打諢,令整部電影的節奏雪上加霜。
導演似乎覺得馬麗和雷佳音的鬥嘴很好笑,能體會到emo企圖讓角色依靠扮丑和賣蠢的方式逗觀眾發笑,但就現場觀眾反饋來看,效果非常一般。
整部電影都廢話連篇,我都懷疑這對話是臨時編的,為了水時長,不懂跟主線沒關係的內容有這麼多篇幅,導致我看到雷佳音和馬麗的對話就覺得難受。
難以想像,2024年了,我還能在電影院看到如此具古早風味的雞皮蒜毛對話的電影。
油膩中年的育兒日常才是電影的主旋律,以至於辦案過程,乃至最後結局的判定案件當事人正當防衛的聽證會,都成為了角落裡的配料。
《第二十條》就是老謀子把2023年幾大爆劇里演員搜羅來的大雜燴吧!很符合這幾年圈錢電影的特色。
請來了《狂飆》和《漫長的季節》的演員,然後拍了一部以吵架為圓心,家長里短為半徑的普法宣傳電視劇。
質量比央視12頻道的普法欄目劇高一點,但不多。
於是電影不像電影,稀碎,像狂飆彩蛋或者番外。
除了拍攝視角和日常瑣碎,情節也一言難盡。三線並行的敘事輕重不分,角色為了die而die,為了諒解而諒解。
各種行為邏輯都很莫名其妙,只是為了簡單粗暴地走向大圓滿結局。
校園霸凌是怎麼查實的?沒有監控沒有證人,前期千難萬難,沒有任何暗示,最後突然從天而降一個電話一切都坐實了?
主案子也是,趙麗穎一跳樓,突然就有村民和證人就出來作證,突然就柳暗花明了,也是從天而降一個電話,然後案子就反轉了。
這部電影就是女性角色很服務男主,其實我不太支持對女角色有太多審判,但是《第二十條》真的完美演繹了「刻板印象」四個字。
高葉飾演的呂玲玲明明自己可以單開女主線的,都要為男主讓路。
很多高光明明都可以是她的,結果轉給了雷佳音,但是就因為她脾氣爆,就要被評價說「她就是個男的,根本不算女的」,這種話重複了好幾次。
最最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明明是呂玲玲一直在堅持不懈找證據,最後那段演講高光卻給了男主,而說這段話的呂玲玲直接變成了雷佳音口中的「我有一個朋友」。
再說馬麗,角色是善良的,但是又被安了個不理性的人設,並且電影里充滿了對她身材體重的調侃,她自己也說「好女不過百」,還打小三雌競,她本人是討喜的,但是奈何編劇這麼搞。
有一個當jc的哥哥,丈夫是檢察官,她卻選擇辭職帶孩子,當家庭主婦,還一直在打「小三」,覺得「小三好看、瘦、黑長直」。
尤其是他倆吵架的時候,不適感尤為明顯,導演真的戴着好厚的刻版印象來塑造的這個形象。
基本影片里好人能幹過的蠢的事兒全是這個角色去乾的,善良也是真善良,但是就是很單薄很無聊。
而本片唯一大男主雷佳音,全程的非常欠揍。
就是雷佳音這麼個不討喜的角色,職場上有同事高葉給他頂罪,家裡有老婆馬麗扛事被拘留,他倒什麼事都沒有,就沒看出他做了什麼貢獻。
最後全片最重要的台詞還要被他講出來(還是抄的高葉的原話),就問一句你配嗎!
男主最後一大段煽情演講我都想笑,最後大家鼓掌時候就真的:這都可以???
講真,我覺得雷佳音這個角色要是消失了,整個電影的煩事會更少點。
而影片最重要的立意卻被一筆帶過了。
原本以為本片會探討防衛過當與正當防衛之間的界限,法理與人情之間的平衡。但很遺憾的是,關於正當防衛法條闡釋的部分太淺薄太表面了,篇幅也遠遠不夠多。
而法條闡釋得不夠深入,就是因為大量的吵架戲,佔據了本該作為主菜的法理與人情衝突的戲。
刑法第二十條是正當防衛,而這個電影拍出來給我的感覺是:
與正當防衛有關的這些判決里一直存在的問題與疏漏,因為被深明大義的男主指出了這個問題所在,然後突然之間整個司法界所有的人都醒悟了。
因此改正了對於正當防衛這個法條的定義,好像幾十年來所有案件的判罰成為了笑話和兒戲。
所以最後改判是要考驗大家講故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