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張繼科的事情在全網鬧得沸沸揚揚。
從南方周末前工作人員,調查記者李微敖的爆料開始。
微博熱搜持續霸榜,全網吃瓜。
種種黑料,無處遁形,吃瓜群眾各下論斷。
但是在吃瓜間隙,我卻突然想起了他之前在音樂圈的一波騷操作,這就不得不開麥上場罵幾句了。
很早之前,張繼科參加過音樂類綜藝,開始恰爛錢。
2017年,《跨界歌王》第二季官宣,在北京衛視和騰訊視頻平台同步播出。
張繼科作為最後一位補位嘉賓參加了本季節目。
這是一個神奇的節目。
引用當年觀眾的解答,不得不誇一句這位觀眾語言組織能力優秀,言簡意賅地概括了這檔節目本季的所有騷操作:
淘汰優秀選手,咖位成了比賽的決定性因素。
嗯,沒錯,那個「足協主席的娃」就是張繼科,《跨界歌王》第二季的季軍。
節目總共十二期,張繼科第十一期來的。
整個節目下來所有嘉賓唱了一百多首歌,張繼科完整地唱了三首歌。
《成都》送他進了半決賽,《不再猶豫》唱完進了決賽,再就是最後決賽時唱的一首《不會改變》。
靠這三首歌,張繼科拿了整季節目的季軍.
我能想到的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可能天賦異稟。
那就回到張繼科的唱歌水準,聽一聽,也就知道水平在哪了。
,時長04:47
回想一下,我們每個人周圍是不是一定有那麼一個在KTV唱歌一定不會被罵魔音灌耳,而且跟得上拍、不跑調的優秀選手。
張繼科唱歌的水平大概就是在KTV水準線往上走一點兒。
拿KTV水準去比賽,在粉絲的吹捧下拿到季軍,勇氣可觀,實力更可觀。
辛苦調音師了。
畢竟在各大音樂平台,隨便找一個版本的翻唱都不會比張繼科唱得差。
,時長01:40
和原唱之間的差距就不說了,同台競技的其他人裏面,也不乏於毅這種十三期都拿出了優秀作品的人。
可是在這個節目上,於毅這樣的人缺少的是人氣,用王珮瑜的話來說「不紅」。
那張繼科三期節目就拿第三的底氣是什麼?是紅嗎?
音樂競技節目不拿音樂水平和能力說事兒,那還來節目現場唱什麼歌?
直接看微博粉絲數量頒獎不就行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張繼科第一次在音樂圈利用自己的粉絲基礎和流量圈錢。
在娛樂性的音樂綜藝撈錢只是一部分,在更早的時候,他就開始糟蹋創作型市場了。
2016年,張繼科發佈單曲《心藏》,上線十二天,銷量突破二十萬。
這個數據是很多在音樂圈內深耕多年的小眾音樂人和樂隊都很難實現的,但是張繼科在龐大的粉絲基礎支持下做到了。
畢竟那個時候的張繼科幾百萬粉絲,把飯圈的那一套拿到音樂圈來用,數據很難不好看。
只能說搞體育的果然比搞音樂的市場觀念先進。
翻看這首歌早期的評論區,我很少能看到關於音樂本身的探討。
更多的是對張繼科個人的吹捧和對所謂「黑粉」的反駁,他們好像把微博的評論區複製粘貼到了一首歌的評論區裏面。
很諷刺。
2016年的評論區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們,張繼科不會進入娛樂圈。
所以他的網易個人認證是歌手,但在簡介裏面卻全部是他在乒乓球壇獲得的榮耀,歌手的專業性用遠動員的榮耀去佐證,確實矛盾。
其實,張繼科的具體定位一直處在一個尷尬又模糊的位置。
乒乓球運動員,是張繼科的榮耀,也是給他帶來龐大粉絲的基礎。
但是近幾年,張繼科一直沒有再參加比賽,所以他現在沒有個人積分,也被國際乒聯從排名中正式移除。
不少媒體在報道相關事件時,會用「退役乒乓球運動員」來稱呼張繼科。
今天最新的熱搜,中國乒協證實張繼科已經退役。沒有具體時間,沒有其他信息。
在張繼科的過往經歷里我們並沒有看到他正式宣布退出國家隊的消息。劉國梁之前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張繼科是希望能和好友馬龍一起退役。
要說他早就退役了,沒得到消息。說他一直是運動員,他又沒比賽。
說他是個歌手,又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成績和作品。
有故事的人音樂:張繼科
吹捧的全是過去在體育圈的成績,也不知道不發聲明是不是為了頂着運動員的名頭再吃一波紅利。
主業沒進展,副業沒作品。
也不知道是搞不好主業才出來搞副業,還是搞副業耽誤了搞主業。
關於張繼科到底做過些什麼不堪的事情,在最近這段時間網友的爆料和挖掘下,已經展現得夠多了。
看到有人說他的選擇和犯下的錯,是因為沒有人進了名利場能夠倖免。
但早在很早以前,他的性格的缺陷和人品的卑劣就已經顯露苗頭,只是那個時候,只差一個冠軍就能雙圈大滿貫的光環過於耀眼,讓我們沒有看清乒乓球台之下的張繼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早在2004年,年僅十六歲的張繼科就曾被國家隊開除,送回省隊。
目前最權威的說法來自當年的《體壇周報》,在批評乒羽中心時有一段提到了張繼科的事,還是涉賭。
但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考慮開除了張繼科,他本身肯定是存在一定問題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2006年,張繼科重回國家隊,雖然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取得了令他今後可以」躺贏「的成績,但是從他的一些表現來看,他的衝動和任性還是可以找到痕迹。
在採訪中提及團體比賽胡打怎麼面對教練和別人的期待時,他不以為意,「就不承認嘛」。看的出來,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作為一個運動員,他的身上似乎沒有很強的競技精神,也並不尊重對手和自己。
,時長00:48
在沒有比賽的這段時間裏,張繼科參加綜藝、接代言、談戀愛,瘋狂圈錢。
沒有作品,也沒有成績,成了一個依靠流量的綜藝咖。
就算是做一個綜藝咖,在他參加過的幾個綜藝節目里,也不只一次有人傳出他鬧脾氣耍大牌的聲音。
2019年,他曾深度介入某奶茶品牌。加盟商都說是受了張繼科明星效應的影響。最後卻虧得血本無歸。
曾經一年代言費就1000萬、年收入6000萬的張繼科,靠着豪車和車牌號全網炫富。
現在卻曝出他因賭博債台高築,甚至為了還債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讓人不爽到了極點。
在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關於張繼科的爆料。
想想他的這些騷操作和曾經的輝煌,只能說他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不管怎麼說,音樂的世界應該是純粹的,音樂的生態也應該是健康的。
像這樣「恃流量行兇」的行為,只會讓真正做音樂的人寒心。
音樂圈不需要像張繼科這樣的人。
他不配在音樂圈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