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拋開卡梅隆的其他作品不談只看《阿凡達》,會讓觀眾發現他的想像、世界觀以及電影工業的運用簡直逆天。
更加不可否認的是《阿凡達》讓電影工業發生了質變。
但是,看完《阿凡達2》之後,心裏五味雜陳,或許因為期待越大所以失望也就越大,而且有些瑕疵更是讓我不吐不快。
首先,影片痴迷於特效使得劇情薄如紙片,故事邏輯牽強到令人難以忍受。
傑克·薩利依然是本片的男主角,第一部結束後他與納美部落的娜蒂瑞打敗了以邁爾斯為首的地球人。
從那之後兩人結為夫妻並且有了幾個孩子。
第二部中,傑克一家人迎來了邁爾斯的復仇。
傑克害怕邁爾斯會在森林中展開殺戮,為了保護家人他卸任了納美部落的領袖一職,帶着家人離開森林後躲到了海洋深處的島礁族中。
單拿這一段劇情來說,傑克的出發點就有很大問題。
如果他害怕自己的族人被屠戮,就不怕別的族人被殺嗎?
由此可以看出這部電影要描述的「水之道」是有意把戰場從森林轉向海洋,這種變化顯得過於刻意。
另外,《阿凡達:水之道》中出場頻率非常高的水中生物叫做「圖鯤」,影片中人們對它的評價是高智商且擁有豐富情感的物種。
可是當那頭「女性」圖鯤被獵殺後,它所在的群體並沒有因為她的死亡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而是迅速消失。
那麼高智商、情感豐富的設定似乎就不攻自破了,圖鯤這條支線也顯得不完美。
其次,臉譜化的人物設定,故事套路化。
傑克薩利從一個無牽無掛的戰士變成了有情感羈絆的父親。
他們一家有聽話的大兒子、完美的大女兒、愛闖禍的小兒子以及天真的小女兒。
除了從這些孩子的身上體現了最常見的人物設定以外,孩子身上還發生了許多美式電影最常見的情節。
比如愛冒險的小兒子洛克因為違反命令去尋找刺激差點失去哥哥,綺麗被島礁族的孩子欺負哥哥與弟弟一起幫她出氣等。
以往被盛讚的美式冒險、霸凌在該片中顯得平淡無奇。
另外,他的孩子們完美復刻了第一部的內容,使得故事內容套路化。
傑克在第一部中是以人類的身份學習如何做一個納美人,而他的孩子們則是學習如何從一個森林納美人變成海洋納美人。
其實觀眾更希望看到的潘多拉星球不僅是未知物種,更期待的應該是該星球與地球完全不同的規則以及更加新奇的設定。
缺點吸睛,優點同樣亮眼。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阿凡達:水之道》再次拉高視效體驗的門檻,這部電影作品完全可以成為一件藝術品。
卡梅隆的眼中外星不再是怪石林立的畸形,更不是只會產出「異形」的魔鬼星球,這個星球也可能是個極其浪漫的地方。
譬如影片中充滿生機的森林和清澈的海洋。
森林中有爬行動物,高山上有會飛的鳥獸,海洋中也有各種各樣的水生物。
說實話,第一次看完《阿凡達2》全片,腦中還是會迅速產生幾個詞語來形容它,例如從未見過、神奇、獨特、驚嘆等。
可是電影如果都這樣拍,我們倒不如去看看地理或者自然類的節目或許更直接。
最後說一說該片中的隱喻。
反戰主題一直是電影中長盛不衰的內容,《阿凡達:水之道》也不例外。
其中,邁爾斯一行人與大批的機械大軍再次光臨潘多拉星球時僅一個降落就已經把納美人的森林燒掉了大半,天空中瀰漫著灰燼與漆黑的濃煙。
看着即將到來的戰爭,哪怕是驍勇善戰的納美人看到這個場景也不禁潸然淚下。
當然,美式電影中還有經常出現的「反獵殺」橋段。
影片中,通過洛克與受傷的圖鯤進行連結,他發現圖鯤這麼強大的海洋族群也會被人類為了長生不老葯而無情的獵殺。
結語
總而言之,《阿凡達:水之道》這部電影並不像超英電影擁有那麼高的「爆米花度」,片中帶有非常廣袤的世界觀以及豐富的人生哲理。
雖然有不少缺點,但亮點無法忽視。
文|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