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里,女性角色如恆河沙數。
容貌上,讓我覺得最舒服的,是毛曉彤飾演的瑛貴人。
心性上,最讓人不能輕視的是眉庄,她很像自己喜歡的那種花一樣——菊殘猶有傲霜枝。
然而,整部劇中,最打動我的角色,是華妃,當年追劇時,因為她下線,我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都不願再追劇,直到於日復一日的凡俗生活里,倒凈了那些百轉千回的情緒後,才去匆匆看完《甄嬛傳》的結局。
近來,再次重溫《甄嬛傳》,發現自己對華妃仍然意難平,她成為了我心裏的一聲嘆息,久久不能消散。
華妃算是純良之人嗎?
恐怕不,她囂張跋扈,心狠手辣,除了不謀害皇室子嗣之外,宮斗,她斗得比誰都狠,人,她也沒少殺。
我憑記憶粗略算了一下,夏冬春是華妃光明正大打殘的(雖然夏冬春是咎由自取),淳兒是華妃弄死的,眉庄失寵是華妃暗害的,端妃失去生育能力從此病痛纏身,雖然個中情由極為複雜,但說到底也還是華妃下的手。
就這,還不算上那些死在華妃手裡的丫鬟和太監們。
因此,縱然我偏愛華妃,我也不得不承認,她,的的確確有她不可原諒之處。
但,為什麼這個角色還是那麼打動我?
我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詞——稜角分明,原來我愛的是華妃身上的稜角。
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看《甄嬛傳》,看的不僅僅是宮斗,更多時候像是一種對鏡自照,我們所處的世界,就是那個血雨腥風的後宮,我們身邊的人,來來往往也像那些後宮女子,夜半斜倚熏籠,見了人,則心事與心機都掩在言笑晏晏間。
成年後,我們看人看事都有一種心照不宣——沒有什麼黑白分明,在關於人性的圖畫里,多的是深深淺淺不同層次的灰色。
可,華妃這個人,在我們的心照不宣之外。你會發現,她這個人,完全沒試圖把自己的「黑」變成「灰」去迷惑他人。
華妃是那種,其實挺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她的人,她壞也壞得天經地義,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那有什麼不妥之處,有一種老娘從小就是這樣,你奈我何的無所謂和無所畏。
我個人認為這和她從前生活的環境有關,她的哥哥可是年羹堯啊,年家整個氏族所擁有的榮耀不是靠計算人心得到的,相反,靠的就是赤裸裸的廝殺,以及,戰場上絕不手軟的狠辣果敢。
這種鬥爭體系根植在華妃的血液里,被她一路帶到了後宮裡,華妃宮斗靠的是什麼,其實她真的沒什麼過人心機,除了倚仗哥哥之外,憑的就是廝殺的本能——狠。
和華妃相反的是甄嬛。
甄遠道是文官,日日留在京中,「伴君如伴虎」的危機,讓他早就習慣於察言觀色,洞悉人性。不管是真圓滑也好,又或者外圓內方也好,「圓」是他的生存訣竅。
這種鬥爭體系同樣存在於甄嬛的基因里,不信大家可以總結一下甄嬛的宮鬥技巧,就會發現,甄嬛是整個後宮裡把「圓」字用的最爐火純青的一個。
喜歡甄嬛的先別急着罵我,對這個「圓」字,我並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圓」字,自古以來,在我們心裏都是美好的,不管是「花須終發月終圓」的「圓」,還是「花好月好人團圓」里的「圓」,都有「成全」的意思。
甄嬛,厲害就厲害在,最懂「成全」二字。
甄嬛看得懂人性里的陰暗面,認可甚至願意成全人人都會有的那點小「私心」,對浣碧如此,對曹貴人如此,對敬妃同樣如此。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甄嬛和她們都有過齟齬,最後還能一起坐下來聊天喝茶打BOSS的原因,甄嬛對人性,其實沒有潔癖。
我那天寫《甄嬛傳》的劇評,有讀者留言說,她個人很偏愛甄嬛,但細細想來,覺得甄嬛其實誰都不愛,說甄嬛愛十七吧,但似乎遠不如浣碧和寧嬪那麼執着,說她對四郎有情吧,但更不及華妃那樣熱烈真誠。
甄嬛只是為了成全自己。
比起以上所有,甄嬛要的是活下來,她最愛的是生命本身。這也是為什麼,全劇只有甄嬛生命力最旺盛,始終給人一種蓬勃盛放的感覺。
是的,甄嬛的「圓」,就在於成全,既成全別人,又成全自己。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哪怕是做錯了決定,哪怕是發現離開果郡王很可惜,甄嬛也從來沒有和自己過不去,你可以說她自私,但我覺得,這種懂得放過自己,與自己和解的能力很值得稱讚。
也正是因為這種「圓」,甄嬛才能在後宮裡收穫好人緣,畢竟後宮艱難,其實大家都在某種程度上尋求和解。
華妃,對人性卻是有潔癖的。
對,你沒看錯,華妃也許不算個好人,但是她是一個不鑽人性空隙的人,她的愛也好,恨也好,都是極其熱烈的。
她愛四郎,就要愛的人盡皆知,毫不掩飾,那句「本宮就是看不得皇上着急」,曾經無比打動我,她是真的動了心用了情啊。
她恨端妃,那也是明晃晃地恨,恨不得告訴全天下人,她就是要弄得端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華妃這個人,對人性的潔癖在於——她從不逢場作戲,那種「我明明看不慣你,卻要假裝對你示好,接着利用這種示好,搞死你」的戲碼在華妃這裡是永遠不會上演的。
華妃對「虛情假意」「裝腔作勢」是很不屑的。她的價值觀里沒有什麼「灰色地帶」,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討厭就是討厭。
她不喜歡甄嬛,除了爭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欣賞不來甄嬛的「圓」,因為華妃自己是一個處處都是稜角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她總是把「賤人就是矯情」掛在嘴邊,因為在她看來,太「圓」是一種討好、示弱,而這些都是矯情的。
華妃從頭至尾,都沒打算站在灰色地帶,成為一個人性評價標準里的既得利益者。她只想用自己所有的棱,去真實地觸碰這個世界,擁抱自己的所愛。
我想,這是華妃令人着迷之處。
因為,在我們現如今這個世界裏,在那個暗潮洶湧的後宮裡,目光所及,多的是「圓」,大家都活得面目模糊,難得有一個人,她是具體的,清晰的,真實的,有溫度的。
可是,華妃輸也輸在這裡,事情重來一百遍,不管有沒有曹貴人倒戈,華妃都鬥不過甄嬛的。
因為,「圓」可以無所不至,而鋒芒太過的「稜角」,終有一日,會被折斷。
華妃的愛和恨,都太銳利,別人躲得開,避得及,唯獨她自己,會被那些閃躲,弄得遍體鱗傷。
或許,華妃唯一的贏面是,她能遇到一個無懼鋒芒,真心擁抱她的人。
只可惜,那個人最不可能出現在紫禁城,而她,偏偏入了宮,遇到了那個一心只想折斷她稜角的男人,從此,再也沒機會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