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2021年05月02日06:48:17 娛樂 1675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說起王家衛和他的電影,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個詞語便是「文藝」,從分鏡到腳本,再到台詞和配樂,都是文藝青年們的最愛。他的電影雖然沒有精彩的故事,卻能把生活化的碎片刻畫出極致的美,狠狠抓住觀眾的心,讓人不由自主深陷其中。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除了電影,王家衛給人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那副幾乎長在臉上的墨鏡。但鮮為人知的是,被大家調侃為「墨鏡王」的他,背後到底隱藏着怎樣的故事。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1958年,王家衛出生於上海,5歲時,隨父母一起搬到香港。


而這次搬家,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王家衛的母親是個十足的電影迷,每天有空幾乎都會去看場電影。剛到香港,她不懂粵語,又沒有什麼朋友,丈夫還經常外出,只能帶着小小的王家衛出入影院。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國內的、日本的、歐美的……除了恐怖題材,母子倆無一不涉獵。


由於語言不通,看得最多的還是美輪美奐的國產片。


那一年上映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不僅是年度最火爆的電影,更是很多香港導演的集體回憶。


時間久了,王家衛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透過電影,他看到不同的世界,體會到各種各樣的情感。


王家衛直到13歲才學會說粵語,因此在漫長且孤獨的童年裡,電影成了王家衛最好的夥伴。


那時,王家衛的母親雖然身在香港,卻仍然保持着上海人的習慣。不管是去看電影,還是去買菜,都要打扮得端莊得體。即使生活環境並不富足,但一家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卻都是精緻認真的。


精緻的生活、美妙的電影,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王家衛。對他來說,童年的60年代成了最美好的時代。即使長大成人,精緻、完美仍然是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亦如電影《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就算出門吃個面,也會化上精緻的妝容,穿上整潔的旗袍。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1982年,王家衛考入無線編導培訓班,邁出了踏入影視圈的第一步。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1982年,王家衛開始編寫劇本;


1987年,他與譚家明合作編寫電影劇本《最後勝利》,並憑此獲得第七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獎提名


也是因此,王家衛的才華得到鄧光榮的欣賞。


於是,便有了1988年的《旺角卡門》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從此,王家衛的導演生涯正式開始。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不得不說,王家衛從做編劇開始就有一個特點——極度愛拖延。


一個劇本寫了很久都沒寫完,等到他交稿時,電影都拍到續集了。


因為拖延症,王家衛經常被炒魷魚。


據王家衛所說,他的「慢」來源於要求太高,基本上每天都會推翻前一天的自己。


但在當時,香港電影為了賺快錢,可以兩天完成一個劇本,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一部片子。


王家衛的「慢」,與當時電影製作的快節奏太不相符了!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87年,王家衛加入鄧光榮的影之傑影視公司後,終於適應了快節奏的工作方式,寫出了很多快餐式的作品。


比如《猛鬼差館》,就是他和搭檔劉鎮偉一夜之內想好的。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票房效果也不錯,以至於後來還拍了續集——《猛鬼學堂》


可王家衛卻不想再過這樣的日子,他想起以前看過的那些經典電影,想到自己喜歡的電影演員。


那時,演員的一顰一笑都是經過悉心雕琢的。可20年過去了,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王家衛,卻與童年時夢想中的電影愈來愈遠。


在寫完黑幫片《江湖龍虎鬥》後,眼看票房達到1500多萬港幣,鄧光榮對此非常滿意。


王家衛乾脆趁熱打鐵,說服他給自己投資,翻出幾年前被投資人不屑扔進垃圾桶的劇本,找到被TVB雪藏的劉德華、當時被稱為「花瓶」的張曼玉等人,將《旺角卡門》搬上了大熒幕。


結果,又是賺得盆滿缽滿。


口碑與票房齊飛,拿下九項金像獎提名。


一瞬間,不僅鄧光榮對他信心倍增,整個影視圈都在說「這個導演有前途」


89年,王家衛又給鄧光榮講了個精彩的黑幫故事,希望能拍成上下集。


鄧光榮這回直接投資4000萬港幣,請來正當紅的張國榮、梁朝偉、劉德華、張學友、劉嘉玲、張曼玉


這部電影就是眾所周知的《阿飛正傳》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儘管在今天看來,這是一部毋庸置疑的佳作,可在當年這片卻票房慘淡,甚至間接導致公司破產,把鄧光榮氣得夠嗆。


其中原因,便是王家衛忍了很久的「拖延症」重出江湖。


實際上,開拍時王家衛根本沒完全準備好,連劇本都是一邊拍一邊寫。


原本是黑幫題材的商業電影,卻因為王家衛太過精益求精,膠捲用量嚴重超標!


光是一個無腳鳥的故事就花光了所有資金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劉德華一句台詞拍了20幾次;


張學友一個低頭的動作拍了10次;


梁朝偉僅有兩分半的鏡頭,吃了27次梨,以至於他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會不會演戲。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回家之後哭了很多天,抑鬱了2周,才找回勇氣重回片場……


等到上集拍完,恰好碰上王晶導演的《賭俠》,票房4000萬港幣,是《阿飛正傳》的4倍多。


大環境趨勢,《阿飛正傳》這樣的文藝片很難適應電影市場,加上拍攝期間外界對王家衛的各種傳聞,讓整個香港電影圈對王家衛的拖延式拍法都極為不屑。


從此,王家衛被冠上了「票房毒藥」的稱號。


也是從這時開始,人們發現王家衛的墨鏡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難道是《阿飛正傳》給了王家衛太多壓力?


才讓生性靦腆的他,迫不得已用墨鏡掩飾內心,不願意直面公眾?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雖然《阿飛正傳》以票房慘敗收場,但王家衛卻不相信這一套。


為了不給別人帶來過多麻煩,也為了能夠繼續拍攝自己喜歡的片子,王家衛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


當然,他還要向世人證明:在票房至上的電影市場,王家衛的電影是有路可走的!


就在整個電影幾乎「封殺」王家衛的時候,幸好有這麼一個人堅定地站在了他身邊。


他就是《賭聖》、《大話西遊2》的導演,劉鎮偉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1984年,兩人初次相識,王家衛的知識面寬廣便給劉鎮偉留下深刻印象。


而三年後的一個契機,又讓兩人開始了長達多年的合作。


1987年,劉鎮偉加盟了鄧光榮的公司,和王家衛成為搭檔。


1990年,《阿飛正傳》票房慘敗後,鄧光榮與王家衛終止合作,只剩下劉鎮偉。


在他的的協助下,王家衛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那時,香港電影圈裡非常流行武俠片。於是,二人決定就着這股武俠風,先拍上兩部。


第一筆投資,劉鎮偉很快就搞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家衛的「拖延症」再次發作。


原本計劃三個月就拍完的片子,剛拍了一個月,王家衛就要把劇本全部作廢,重新再來。


投資方下了最後通牒,讓他們不管用什麼法子都要趕上賀歲檔。


沒辦法,劉鎮偉和王家衛連夜開緊急會議。


最終決定,劉鎮偉帶着原班人馬現編一部新電影拍攝。


王家衛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接着琢磨原來的劇本。


最後,劉鎮偉的《東成西就》拍完只用了一個月,票房大賣。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而改編自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也是第一部由王家衛執導,劉鎮偉監製的武俠片《東邪西毒》整整拍了兩年才上映,票房慘不忍睹。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不過,這部電影卻獲得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影片,張國榮也憑此拿下最佳男主。


同年,王家衛的另一部小成本電影《重慶森林》也上映了。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小時候,王家衛一家住在尖沙咀,離重慶大廈很近,父母告訴他千萬不要到那裡去。


畢竟,那個年代的重慶大廈早已聲名狼藉。位於香港的心臟地帶,卻是全香港最為魚龍混雜的地方之一。


隨着年齡的增長,王家衛對這個神秘之地的好奇心越來越強。


於是,這個小時候沒有機會一探究竟的地方,在他的電影里褪下灰暗、破敗、危險的外衣,成了鏡頭裡光怪陸離的浪漫。


說回王家衛的墨鏡,故事要從他年少說起。


某天,失戀的王家衛和朋友去酒吧買醉,他說:從現在開始,第一個進來的女人,我就要追求她。


不久後,真的走進來一個女人,即使在深夜還戴着墨鏡。


王家衛對朋友說:一個女人這麼晚了還戴墨鏡,只有三個理由。 第一個,說明她是個盲人;第二個,說明她在耍酷;第三個,因為她失戀,她不想讓別人看出來她哭過。


朋友問他,你覺得她屬於哪一種?


「肯定是失戀啊!其實失戀很正常,何必哭成這樣。」


女人聽到後,說到:我看,失戀的人應該是你吧。


這個戴墨鏡的女人就是陳以靳,後來她成了王家衛的太太。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而似曾相識的一幕,多年後也出現在《重慶森林》里。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在理想的道路上,王家衛仍要忍耐非比尋常的壓力。除了經濟方面,還有來自各方的嘲諷,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對手王晶。


1977年,王晶拍攝的《精裝難兄難弟》一上映,很多觀眾都笑了。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因為這部片子的主角——導演王晶衛,顯然有着王家衛的影子。


從1990年至今,在王家衛苦苦追尋藝術、忍受各界壓力的同時,王晶卻已經製作出《賭俠》、《整蠱專家》、《逃學威龍3》等近100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滿載而歸。


在香港電影中,人們常常將兩人進行對比。一個專門拍攝商業片,一個專門拍攝藝術片。


王晶和王家衛,代表着商業和藝術兩個極端。


在很多人眼裡,他們應該是水火不容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王晶曾講過這麼一段往事:有一次,他和王家衛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一個年輕人看到兩人如此和諧,十分詫異。當即問道,你們倆怎麼坐着喝茶?不是應該打架嗎?


沒錯,雖然王晶為了吐槽王家衛拍了部電影,但在這部片子里,他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王家衛的喜愛和敬佩。


穿着背帶褲、格襯衫的小男孩,扮演的就是王晶本人。


他對戴着墨鏡的王晶衛說:我看過你的三部電影,我覺得你的電影很有風格很有新意。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還說長大後也想做導演,希望王晶衛可以幫幫自己。


現實中的王晶,也曾說過:王家衛的勇氣非常值得佩服,他堅持走自己的路,走那條很艱辛的路。如果讓我走,我可能沒那麼大的勇氣。


多年來,王家衛仍舊堅持自己獨特的風格,延續着幾年拍一部的速度,進行着創作,而他的作品至今也屈指可數。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2014年,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獲得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與此同時,《一代宗師》在北美的票房成為自2006年起國產電影票房最高的電影。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如今,王家衛的電影不僅在得到影評人的好評,在票房上也得到認可,並收穫一眾忠實影迷,為國產電影增添了一抹亮麗而獨特的色彩。


此時的王家衛,儼然是導師,是大師。外界的紛擾早已不再,取而代之是對周圍大師的肅然起敬。


而人們也發現,王家衛的墨鏡也從一開始的偶爾戴到經常戴,直到如今再也摘不下來了。


這到底是何原因?


2013年,王家衛找到鮑爾斯,希望他能給自己寫一部自傳。


為了了解王家衛,鮑爾斯經常找他聊天,談及墨鏡問題,王家衛是這麼說的:墨鏡能帶給我思考的時間,帶給我安全感,讓我不用裸眼去看外面的世界。


至此,王家衛墨鏡背後的秘密終於揭開了。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正如《重慶森林》中林青霞的這段台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一個很小心的人,每一次穿雨衣,我都會戴太陽鏡。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什麼時候出太陽。


或許恰恰表明了王家衛對墨鏡的執着。


對於王家衛來說,墨鏡就如同面具一般,戴上它王家衛就成為了導演王家衛。


墨鏡可以帶給他安全感、勇氣, 可以幫他抹去性格中的羞澀,可以讓他任性拍攝夢想中的世界,讓他毫不畏懼生活在這個可能有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王家衛就如同一個執着的大男孩,一心要把童年經歷的精緻生活講述給大眾。


有人曾讓王家衛舉例說說生命中最完美的時刻,王家衛的回答聽起來很樸素,他說:看到一個孩子的臉,某天你早上醒來,你身邊是一個你喜歡的人在睡覺,有一天你在路上走,聞見別人家中飯菜飄香的味道。


我們有理由相信,王家衛之所以能堅持多年,逆流而行,不僅僅是因為一副墨鏡帶給他的安全感,或許更確切的答案正是因為他對生活的熱愛。


工作之餘,王家衛會摘下墨鏡,和太太一起逛街喝茶。那個時候,他就是一個普通的丈夫,一個普通的父親。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墨鏡」? - 天天要聞


王家衛說:寫自傳的目的,是想把它獻給兒子,他希望兒子知道這30多年,自己的父親在幹些什麼。


對於是否成為大師,或者影評人的評語,我認為不太重要。我拍電影就是想把我做孩子時的喜悅、傷心、失落帶給觀眾。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歌手戴燕妮稱在去巴黎的路上遭破窗搶劫:「整個作案過程就幾秒」,副駕腿部被碎玻璃劃傷 - 天天要聞

歌手戴燕妮稱在去巴黎的路上遭破窗搶劫:「整個作案過程就幾秒」,副駕腿部被碎玻璃劃傷

7月7日,歌手戴燕妮發文稱在機場高速到巴黎的路上遭遇破窗搶劫,「整個作案過程就幾秒,黑衣人帶着手套(應該是裝了破窗器)直接就把副駕窗戶敲碎」,坐在副駕駛的化妝師包被搶走,腿部被碎玻璃劃傷,她提醒網友出國出行注意安全,貼身收好重要身份證件。
周杰倫演唱會新增大屏「氛圍票」,售價500元看不到舞台 - 天天要聞

周杰倫演唱會新增大屏「氛圍票」,售價500元看不到舞台

7月7日,貓眼票務平台顯示周杰倫演唱會廈門站門票即將第三次開售,有網友發現,此次開售票檔新增了大屏觀演區、兩側視線不良區,售價分別為500元和900元。購票須知中提到,大屏觀演區因控台遮擋視野,僅支持觀看大屏幕、感受現場氣氛。同時,「三開」
《受到召喚·敦煌》「超高清第二現場」國際傳播版在京首映 - 天天要聞

《受到召喚·敦煌》「超高清第二現場」國際傳播版在京首映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國家話劇院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超高清第二現場」國際傳播版日前在北京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期間首映,來自法國、瑞士、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組織代表,及近900名海內外觀眾共同見證中國「超高清第二現場」邁出了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首映現場...
是「雨神」老蕭提前來綵排了嗎?怎麼曲靖老在下雨啊 - 天天要聞

是「雨神」老蕭提前來綵排了嗎?怎麼曲靖老在下雨啊

雲南的寶子們,緊急集合!你們的「行走的降雨系統」、「搖滾圈龍王」——蕭敬騰,這回真·帶着「硬核裝備」殺到曲靖了!知道你們在想啥:「老蕭來曲靖?我們這今年雨水就沒停過,他這是來『驗收KPI』還是來『加強降水』的?」 老蕭微微一笑:格局打開!曲靖夏天平均19.7℃的「天然空調房」確實爽,但老蕭放話了:「清涼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