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不說透,才有好朋友

有成熟的判斷力便不會輕信。謊言是司空見慣的,那麼就讓輕信成為稀有之物。匆忙作出判斷往往令人陷入窘迫,並因此一蹶不振。但亦不可公然質疑他人的誠實。你若視某人為說謊者,或聲稱他受騙上當,那麼在他的痛苦之上你又添了幾分侮辱。這樣做還有更大的隱患:不信任他人會引人疑心你的誠實。說謊者受着雙重煎熬:他既不敢相信他人,也不為他人所相信。謹慎的傾聽者不會匆忙作出判斷。正如一位作家勸告我們的:即便是愛情亦不可匆忙陷入。人們可以言辭說謊,也可以行事說謊,而後一種欺騙則危害更甚。


「新官上任三把火,致仕舊官一字師;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

沒有什麼比挫敗感更能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挫敗感是覺得「我能行」,事實「我不行」,時間久了就會對自己造成打擊感。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習得性無助。意思就是說在做事的當中如果經常失敗,就會導致自己陷入一個失敗的循環,事情只會做的越來越糟。

所以不停讓他人失敗,足以讓他懷疑人生;同時減少自己失敗次數,才能在自己工作與生活的提高自信心效率。

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敗感來源於輕信他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靠謊言編織而成,如果沒有點智慧,吃虧上當是必然的。完全不相信任何人的任何話也是不對的。

「看透不說透,才是好朋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甄別他們話中的真偽,為了說謊,說謊者專說你需要聽的和喜歡聽的內容,並不在乎自己說出來的話的真實程度。我們從中獲得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就可以了,也沒有必要對他們的話進行深究,如果想知道是不是一個騙局,可以旁敲側擊,也可以邏輯推理,常識比對,甚至求助於盡職調查。當然也完全靠直覺,事實上有時候直覺是看不住的,不是上當受騙,就是錯失良機。

如果一個人總是不相信任何人,那麼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如果一個人總是相信別人,那麼他也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所以,說謊的騙子們受着雙重煎熬:他既不敢相信他人,也不為他人所相信。事實上他們也希望被信任,只想自己的騙術不被識破,因此我們遇到這樣的人,就不要說出真相,讓他生活在自己營造的謊言中,避免因為尷尬對你心生歹意。

「人們可以言辭說謊,也可以行事說謊,而後一種欺騙則危害更甚。」大部分人可以識破甜言蜜語,但是對於殷勤毫無戒備。騙子不僅僅會利用外表迷惑你,還會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打動你,一對老年夫妻用兩年的時間把自己偽裝成人畜無害、樂善好施的活菩薩,然後突然對身邊的人實施詐騙,捲款1000萬跑路。

所以 ,我們不要輕信任何一個人,但是也不要自作聰明,揭穿騙子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