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女孩聊天至凌晨痛哭,哭訴原因均指向父母!
父母愛不愛你,其實不必問,你回頭仔細看看,想想,答案都在細節里。
湖北
10月9日,幾個女生在寢室里聊天,本是很日常的交流,不知道怎麼就說起了家庭,這一下就不可收拾了,四個女孩從開始聊到了凌晨三四點,一晚上都是哭哭笑笑,她們聊到的是什麼,是原生家庭。
有些人說這幾個女生都不太懂事,不知道感恩,對此我是反駁狀態的,多出去走走問問,幾乎絕大多數家庭總有個別受氣包,這已經成了慣例。
讓我意外的是,她們幾個人剛好湊在一起,又剛好都是那麼慘,一個個都那麼委屈,聊得什麼,女孩在視頻里沒有介紹。
但是看到鏡頭裡的女生,要麼掩面抹眼淚,要麼垂下頭,眼圈裡噙着淚,其傷心程度不言而喻。
昨天我寫過一篇文章,女生結婚的前一天媽媽和哥哥吵架,在這之前媽媽表示不會把彩禮還回來,當天也沒有給女生送親,彩禮問題媽媽講,生兒子就是要花錢,女兒就是要賺錢,民間那句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果然符合某些人的特徵。
曾經跟一個很勤勞的女孩聊天,他們家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是最小的,招娣、牽弟是女生們的名字,在這種期望中生出來的兒子,待遇自然不用想,她們家女兒會主動要點彩禮回饋爸媽,但是爸媽沒有辦過酒席給她們,因為在很大年齡生的弟弟,兒子結婚前老爸就交代,到時錢不夠每人幫一點。
萬幸的是,最小的弟弟雖然很受偏愛,但還沒有徹底廢掉,知道自己努力,三觀也還行,沒有問姐姐拿錢娶媳婦。
這種偏愛,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有,但是一幫兒子的家庭也會有,曾跟一個叔叔聊天,他兄弟兩,哥哥好吃懶做,娶得媳婦能幹聰慧,結婚時老母親還幫建了磚瓦房,而這個叔叔則不一樣,哥哥娶完媳婦,家裡米都不剩幾顆,叔叔談好的對象也崩了,媽媽給他張羅了一個身體輕度殘疾,還不太精明的媳婦。
哥哥蓋房時的錢,其實大多數還是叔叔婚前賺來交給母親的,這種偏愛在那個孝順的年代和孝順的孩子面前根本無從反駁,說了就是大逆不道,母親再來一句日子還長你慢慢努力,聊到這個話題時,問叔叔怨恨嗎?他苦澀的笑了笑。
這樣的偏愛很多很多,我在評論區看到一位網友說,他問媽媽為什麼弟弟從小讀私立還有陪讀,而自己卻只能在姥姥家寄人籬下,小升初被村裡男孩欺負從二樓跳下去,母親就大聲打斷。
原生家庭的不幸,大多來自偏愛
失望都是一點點攢出來的,就像一個家庭的家務活那樣,男女在一起死看不下去的那個人在做,幾個孩子在一起也是好使喚的那個人在做。
時代不一樣了,現在大多數人對原生家庭的不滿,不再是吃不飽穿不好,而是對幾個孩子的偏愛,才讓某一個記恨一輩子。
這一點作為家長應該好好思量一下,當一個人真正懂的時候,是在自己有孩子後才會發現父母是不是真的愛你。
《原生家庭》這本書里曾說過父母類型,健康和有毒,書中寫到很多父母是有毒的,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勵發表個人觀點,跟父母保持一致是最高覺悟,這種家庭的孩子,常年在壓抑中成長,性格是有缺陷的。
現在大家討論的原生家庭不幸其實都是情緒罷了,2018年有一篇長文「北大留美碩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引起家庭教育的討論熱潮。
90後的父母反向式帶娃被人調侃太輕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孩子的真實感受,有多少父母知道「一個孩子從小就當父母的父母,活得有多累」。
家庭從來都是港灣,希望每一個父母都學會均衡照顧孩子的情緒,健康的家庭沒有偏愛,言論是自由的,也希望孩子們學會自我成長,畢竟不是每個父母都天生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