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經常都在探討和研究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辛苦一生,還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仍然只能過着一種朝不保夕,銀行卡里空空如也,口袋比臉還乾淨的生活。
這個問題真的很扎心,也很現實。有時由於大家觀點不一致,經常討論得面紅耳赤。也是我們很多人不得不去面對的話題(包括我自己)。很多人是這樣認為的:認為窮人的思想很守舊,膽子很小,沒有冒險精神(當然,這也算一些因素)。但更深層的原因真的是這樣嗎?
針對這個問題,根據我這麼多年的經歷,閱歷以及看到的,聽到的和學習到的做如下一些分析(僅代表個人的一些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有些人打工多年,究竟能不能改變命運,能不能實現財富自由?(基本生活保障應該是有的,真的要實現財富自由,可能不是那麼容易)
俗話說:1命2運3風水4積陰德5讀書6命7相8敬神(還有兩個記不得了哈)。但是,究其原因,究竟是由什麼決定的呢?說實話,沒有人知道人生由什麼決定?為何人與人之間差別那麼大?
從社會學的層面來說,人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生物,而我們的人生也是由多種不同的條件綜合而成。不過,上述幾點還是把人生的因素說了一遍。要知道,僅僅是出生的背景和後天的機遇就足以影響人的一生。
都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也不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幾乎他先天的命就已經被註定了。(後天不同的修為,會得到不同的改變)有些人出生豪門,出生就有房,有車,有存款。可普通人呢?出生之後,恐怕連奶粉都吃不起,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不出意外的話,出生窮人家庭的孩子可能奮鬥一輩子或者幾輩子都超不過出生富人家庭的孩子,這便是命運的差距。
當人們進入社會打拚後,人們拼的到底是什麼呢?(拼家庭,拼爹媽,拼自己?)拼的即是學歷,也是能力,更是人生的機遇。機遇好的人,也許不用兩三年就能夠賺到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而機遇不好的人,也許奮鬥10年20年都攢不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我們得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走着走着,就遇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我也是差不多中年的時候,才遇到自己的機會,才算是小小的改變了自己。不過,很知足了,知足者常樂嘛!),碰上了貴人,而有些人無論怎麼努力,也是一無所獲,一事無成。這才是重點,身處底層的人,尤其對於普通人來說,一生中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多。不外乎,就這三次:第一次是高考,第二次是擇業,第三次是創業。
首先,來談談高考,有些人通過這個門檻,實現了階層跨越,通過教育這條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讀書學習一定是底層人實現階層跨越的一個捷徑和機會。就是現在,學習也是改變很多個人和家庭命運的首選機會,也是最廉價的改變命運的機會(不過,現在讀書也不廉價,只是相對而言)。
但是,有些人卻說,現在讀書有啥用?大學畢業生到處一抓一大把,3,4千請不到農民工,卻能招到一大批大學生(還有更高學歷的人都願意干)。這是因為,有些人認知是有偏差的,而且,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很多人認為,讀大學就是為了拿個文憑,包括很多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這樣一種思想,讀大學就是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為了好就業。然而本質上是一種窮人思維,它會潛移默化地告訴我們,大學文憑,只是養活自己的一個工具而已。這種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很多孩子積極探索的天性。但就其讀大學的真正意義,在於樹立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培養我們的眼界,思維和格局。這些東西對整個人的一生,有着極大的影響和幫助。
其次是生活中的決策,我們處在一個多元複雜的社會,想要把握住機遇,就先得知道什麼是機遇?機遇什麼時候來?機遇來之前我們得做好哪些準備?而這些考驗的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和抉擇能力。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以他的理想和經歷去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然後去理解這個世界。因為思維的不同,做同一件事情的效果和結果就會截然不同。上過大學的人,相對來說,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思維也比較開闊,能夠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並且能夠在市場中屹立不倒。而沒有上過大學的人,他們不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只能在實踐中慢慢摸索。(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也有很多特例,但是,會不會是你就很難說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和上過大學的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隨着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高科技和智能時代的到來,沒有文化的人就容易被社會淘汰。即便是有技術的人,隨着智能時代的到來,也會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而被淘汰。就直接導致了這部分人失去了社會競爭力。不過,也不是絕對的,只要肯吃苦,喜歡學習,很多人還是可以彌補一部分的。但還有一部分人,他沒有學歷,沒有競爭力,又怕吃苦,不願意學習,覺得現在為時已晚,而放棄了上升的機會。當然,如果你吃不了學習的苦,註定就只能吃生活的苦。
其次,我們接下來探討一下擇業,之所以很多人辛苦一生,還處在社會的底層。其原因是自己沒有從事讓自己成長的工作,而是隨便找個工作,周而復始的做着同樣的一件事情。這樣就導致了隨着年紀的增大,身體變差,自己就越來越不值錢,而喪失了競爭力。(比如,你是一個車間工人,無論你技術再好,速度再快,都不可能成為一個百萬級千萬級的財富大咖,除非轉了行業,換了工作有這種可能)
但是,反之,如果你選擇的是成長型的工作,每天處理不一樣的事情,面對不一樣的人群(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和人脈資源),不斷的成長,哪怕是哪天公司沒了或者受到挫折和委屈失業了,你把這些資源帶到別的地方,你都能夠重頭再來,能夠保證養活自己,有一份不錯的收益。這就是選擇的不同,選擇對了,就不擔心老來不值錢,老來養不活自己,老來給別人增添負擔。有很多老人,他們在位期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優質資源,以至於退休了,都還被公司返聘回去,繼續發光發熱的比比皆是。還有,你在一個單位,盡量做到不可替代性,哪怕是一個清潔工,都盡量做到比別人幹得快,幹得好。(當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這個一般人很難做到),如果隨便找個人都能接替你的工作,那你也是非常危險的。哪怕你每天起早貪黑地干過不停,也最多掙到比你的生活保障高不了太多的收入。
所以,擇業非常的關鍵,有句話說得好「選擇不對,努力白費」!所以,在擇業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份讓自己能夠不斷成長,讓自己老了越來越吃香的事業,才不至於讓自己隨時都面臨出局和淘汰的風險。(即便是當時沒得選,選錯了,也要做到及時止損,看能不能中途換一個自己能夠成長的機會)不然,後面就真的來不及了。(即使來得及,也讓自己走了不少的彎路)所以說,選擇非常非常的重要!經歷過的人,就非常有體會。
最後,再來探討一下創業。當然,我們作為普通人,更多的是希望有一份穩定和稍微體面一些的工作就可以了。不排除還是有一部分人不願意安分守己,不願意一輩子打工,也從事過多種創業,但始終還是沒有改變自己底層的命運呢?有的一開始創業就失敗,甚至幾次創業都面臨失敗。究其原因,是許多人盲目跟風,看到別人幹啥賺錢了,成功了,就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地去做。作為普通人來說,試錯的成本太高,試錯的機會不多。可能失敗一次,就會讓你幾年十幾年或是一輩子都沒有翻身的機會,甚至負債纍纍,喪失信心。有些人創業完全是一種衝動,三分鐘的熱度,把自己半生的積蓄都虧得一塌糊塗,不但單車沒有變摩托,連車輪子都搞沒了。(不過,不是叫大家不要創業,怕創業,而是要慎重行事,從自己實際出發,不能盲目跟風)
在自己創業之前,一定要分析思考一下自己現目時的條件和情況,是不是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目前經濟允許嗎?政策支持嗎?是當下的趨勢嗎?你自己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管理能力嗎?(有些可以僱傭外人,但是,有些得靠自己的真本事)有些人啥都不懂,又不學習,只是一門心思想掙快錢。有句話叫做:「你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即使通過運氣賺到,也會通過本事虧掉」。畢竟,「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所以,有些人,一創業就失敗,就被社會割韭菜。很多賺快錢的機會,都存在着很大的風險。對於普通人來說,是輸不起的。所以,一定不能求快,一定要求真務實,求穩。哪怕是慢一些,賺得少一些,至少風險小一些,穩當一些。創業,就好比一場馬拉松比賽,拼的是耐力和持久性。你看有些人想急於獲得名次,從一開始就發力,衝刺,結果沒有到半路就倒下了。有的人雖然開始慢一些,但是,只要堅持不間斷,到最後也有不錯的成績,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所以,想創業,一定要事前做好大量的分析和準備,做好具體的計劃和評估,把握不準的,一定要找個懂行的人和有過結果的人指點一下(千萬不要找個外行和沒有創過業,甚至壓根就沒有成功過的人指點,那樣只會把你帶到陰溝里去了)。
總之,不能過高的估計自己,也不能過低的貶低自己,量力而行,即使失敗了,都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和能夠控制的局面。
不過,現實生活中,人們選擇創業,都有一種共性,就是自己缺什麼,就喜歡炫耀什麼?就是一種虛榮心和面子使然,根本不考慮適不適合自己,自己能不能承受?就是面子思想作祟,覺得只要別人可以乾的,我也可以干,就不管是否能不能成功?就沒有考慮,別人具備的東西你是否也具備?失敗了,別人能夠承受,你是否也能夠承受?別人還有機會東山再起,你呢?不僅把自己害了,也把別人害了,有的甚至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就是為何有些人辛苦一生,都還處在社會底層的根本原因所在,要想改變命運,一定不能盲目,一定要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多沉澱和積累(不管是經驗,人脈還是原始資本)。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就是不能過度的求快,一定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穩中求勝!
好了,我就啰啰嗦嗦地說了這麼多,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謝謝!祝大家一切順利,天天開心![作揖][作揖][作揖][祈禱][祈禱][祈禱][心][心][心]
[作揖][作揖][作揖][祈禱][祈禱][祈禱][心][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