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如紙張張薄,反反覆復是人心

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情意越來越淡薄。就包括一些親戚,真是應了那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記得上學那會兒,家裡因為母親生病,又趕上連年大旱,就連一千多元的學費都出不起。父親沒辦法,去城裡姑姑家借錢。姑姑、姑父都在城裡上班,每月都有工資拿,家裡一個孩子上小學。在當時,家庭條件那是相當好了。在父親那一代,從小家裡孩子多,父親作為哥哥,拉扯弟妹長大,可以說,比父母照顧她們都多。所以去之前父親滿心期待,想着妹妹一家能慷慨解囊,幫我們度過難關。可當父親到了城裡姑姑家,沒等和他們說明來意,姑姑和姑父就開始哭窮啦!在城裡生活怎麼怎麼不容易,花銷大,人情往來多,孩子用錢地方多,月月工資不夠花……父親本是臉皮薄的人,一聽這情況,明顯是不願意幫忙的樣子。父親沒張口,只說來串親戚,看看他們,住了一晚就匆匆回家了。

父親雙手空空回來,我的學費還是沒着落。母親說後院叔叔家剛剛賣了豬,不然去試試,看能不能幫忙。父親也是實在沒了辦法,硬着頭皮去了叔叔家。這回沒等叔嬸吱聲,父親先開了口,卻不想叔叔嬸嬸並沒給父親面子,直接拒絕了,說這錢有這用處,那用處,就是不能借。

父親借錢連連碰壁,也知道人家都是怕我們窮,還不上這錢。父親沒有埋怨他們一句,他說:借錢這回事,借是情意,不借是本分。但話雖如此說,可到底是親兄弟姐妹呀,難道沒有情意嗎,沒想到人情淡薄到如此程度。

開學的時間日漸臨近,父親想不到別的辦法,連跑信用社,抵押了房子,貸了款,我這才拿了學費去上學,那已經比報道時間晚了一天。

歲月更迭,畢業後我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快還上了貸款,家裡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這時候一大幫子親戚又竄出來認親了。這個家裡需要進貨,讓幫着拿點錢墊付,那個家裡兒子結婚,房子需要裝修,讓幫忙張羅點裝修款。父親、母親都是重情重義之人,雖然我對於這幫親戚的所作所為並不認同,但還是不想父母不開心,就能幫則幫了。

面對這樣的親戚,也只能慨嘆,人情如紙張張薄,反反覆復是人心啊!

圖片來源網絡,與本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