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生來愛做飯的人,在我做過的一菜一湯里,多年後你會想起我

文/溫暖的葉楠大叔

導讀

人間煙火氣,誰又能離開一日三餐呢?要吃每日定時的一日三餐,就得有人做。

古話有云:君子遠庖廚,儘管解讀各異,但在人群中廚房是不受歡迎的地方吧?

汪曾祺說:

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如果你能遇上一個願意為他人做菜的人,是多麼的幸福哦。


故而有了今天的小作文,這篇寫願意做菜小作文中的「我」,是我的堂哥。

有幸此生有這樣的一個堂哥,我用下面的文字記錄對他的感激。

願閱讀小作文的讀者,能在堂哥的一菜一湯里,共情小編的感悟。

饅頭、酸豆角、豆渣青菜湯

我不是自幼就愛做飯的,當年爸爸遠在邊關支邊,媽媽帶着我們兄弟在老家,媽媽多病又做飯動作超慢。

在一次又一次的飯點時候,我們兄弟倆肚子餓的咕咕叫,可媽媽的飯菜總是沒有做好。

如是我就自己動手做飯了,不夠灶台高就站在板凳上做飯。


永遠忘不了我11歲那年,做饅頭給堂兄弟姐妹吃的情景。


那年媽媽和嬸嬸們在水庫工地上,圍壩合攏大會戰中不能回來。

我們堂兄弟姐妹在一起吃飯,在堂兄弟姐妹中,我不是最大的,除了年齡最大的堂姐外,我是飯菜做得最好的。

當我在灶台上頭大「無米之炊」難做時,堂妹竟然說想吃饅頭。

鄂東的山村,那年那月小麥種的少,饅頭一年當中除了端午節外,餘下的時光很難吃到的。


堂妹早動了小心眼,從她乾媽那裡,要來了3.5斤麵粉,堂妹的乾爸在糧站。

見到了無比珍貴的麵粉,11歲的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做饅頭。

在隔壁老奶奶的指導下,化開老面、揉面,發麵、做饅頭,儘管水兌多了點,饅頭形狀扁平不好看,但面還是發起來了,饅頭口感不錯。

我炒了一小碗酸豆角,隔壁奶奶給了我一碗新鮮豆渣,加上兩棵白菜後,我做成了一罐豆腐渣菜湯。

我們圍桌而坐,每人三個饅頭、一碗湯,吃一口饅頭就着鹹菜,再喝一小口湯,那美味至今仍在唇間。

爺爺的生日酒席

19歲那年秋天,爺爺滿69周歲,鄂東鄉村習俗是:男做虛、女做實,69歲的生日是爺爺的重要生日。


可當年的農村窮困,大人們都沒有錢,望着爺爺失望的眼神,我下決心給爺爺辦生日宴,只能把我兩年來存下的35元稿費用了,這原計劃是過年時,給一家人買衣服和書的。


我算計着我的35元錢,怎麼樣安排做出三桌酒席。

想了一晚上、擬了幾次菜單,終於定下來了暈素搭配的酒席。

三瓶高粱酒和兩瓶瓦斯味飲料,12斤肥瘦豬肉、6斤魚,蘋果、蓮藕,加一些小配菜,我把35元錢花得一分不剩了。

(說明:當年高粱酒1.2元瓶,肉和魚都不到一元錢一斤。)


那三桌酒席上,我學着做了菜譜書上的菜式,鄉親們第一次吃上了,拔絲蘋果做菜、藕夾肉、水筍肉絲等,沒有豆腐我用腌菜煮魚,肥肉沫蒸干豆角,湊齊了十道菜……



(圖文無關)

我忙完了,桌子上只剩下菜湯了,伯母給我留了二兩酒和小半碗暈菜。

我把酒一分為二,一定要爺爺喝,爺爺激動得眼泛淚花,又把他杯中的酒勻了我一半,爺孫倆一聲「乾杯!」

酒幹了,菜湯也喝了。


那年的春節,伯伯和叔叔每人給了我20元錢。

爺爺早已長眠在雁落坪下山窪里了。

每每想起爺爺69歲的生日宴,一菜一湯里傾訴了爺孫情。

若我當年不會做菜,也是有心無力了。


堂姐的71歲生日宴


堂姐是我們堂兄弟姐妹中最大的,她69歲的大生日時我剛好在外地出差,沒法回老家。

她71歲的生日,按老家的習俗就是小生日了,我還是特地回老家了。


時代的變化,今天的時代里,幾桌酒席錢早已不用計划了。

可卻沒人願意去廚房做菜了,更別說人多的酒席了。


堂姐是農曆7月19日生日,鄂東正是炎熱的夏季,就更沒人願意進廚房了。

屋裡兩桌都是自己家裡人,正在空調和風扇下打牌和聊天,準備中午就去屋後的農家樂吃飯了。


我進門時已經是十點半了,我提出來中午我做飯。先給侄女婿開菜單,買幾斤排骨、幾根鮮玉米,一條六斤胖頭魚和四斤農家豆腐。


吩咐堂妹侄女去菜園摘點新鮮菜,我又從車上小冰箱里,拿出我做好的雙份炒肥腸,啤酒燒鴨

排骨魚等都買回了,我開始在廚房裡忙起來了,當下年代裏,自己家裡人也不用講究酒席多少碗菜了。


排骨燒玉米,腌辣椒蒸魚頭,豆腐魚塊做成的一菜一湯,清炒苦瓜、煎冬瓜,兩個多小時忙下來,兩桌菜做好了。


即使我那時身上被汗水濕透,但我心裏是開心的——

無論杯中祝福的是酒、還是飲料,我們舉起杯來,人生一場相遇是緣,堂姐已經71歲了,在這個炎熱的夏日裏,我做的一菜一湯里寄託了今生的姐弟情。


寫在後面

有人問我:

在當下手機一鍵下單,飯菜就送到家門口的年代裏,你還願意在炎熱的夏季、在寒冷陰雨綿綿的冬季,去菜市場為家人、朋友,選擇菜品,在廚房做一菜一湯嗎?



我的回答是,複製粘貼堂哥勸我要學會、要熱愛做菜的勸說辭:

一個願意日積月累地在廚房為家人、為朋友做菜做飯的人,一定會磨鍊成為一個善良、心細、熱情、慷慨大方的人,也會是一個充滿溫暖、愛和有創造力的人。

在做飯的日常里,你才懂得汪曾祺先生曾說過話:

「看看那些碧綠生青的、新鮮水靈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悅。而最大的樂趣還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興,盤盤見底。」

從我堂哥的幾個故事裏,你能感受到他說的做飯樂趣嗎?

我能確定的是,每當我吃到某道好吃的菜,我就會想起堂哥。


(本文圖片、含文字截圖,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文/結

感謝閱讀,感恩遇見,溫暖的葉楠大叔,相信文字傳遞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