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朋友會給我們來信,傾訴自己尋找另一半的「坎坷」經歷,有一開始就看不對眼的,也有相處着相處着就黃了的,還有進入婚姻與對方家庭鬧矛盾最終導致離婚的……
今天,我們就在這裡分享關於如何經營好兩性關係的技能,幫助大家在擇偶中少走彎路,愛情順利修成正果,婚姻幸福美滿。
1
喜歡是擁有幸福關係的前提
要想成就一段良緣,最大的前提便是喜歡,也就是「吸引」。
之前有位讀者小魚提問,她有位相親對象,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符合她95%的標準,彼此也聊得不錯,但自己就是對男孩子提不起興趣。這讓她很迷茫,不知道感情是不是能培養?
這個問題對很多大齡單身女青年來說很普遍:喜歡到底是什麼?
是認知層面的「符合標準」還是感性層面的「吸引」?
今天我們從三方面來剖析:
第一,正確地解鎖,要有一個正確的順序。
很多時候,所謂的擇偶標準,都只是我們理性的思考或者認知層面的事情。
我們會發現,一旦正確的人來了,可能那些標準都不成立了。
所以,一個正確的解鎖順序不是從認知走向行為,也不是我們先有標準,先有想法,然後我再從行為上選擇這樣的人。
而是說,先尋找感覺。
也就是先尋找那些能吸引到你的人,在這個層面上,再看他是不是不符合你認知層面上的那些條件。
第二,在吸引和後續的磨合之間存在一個投票權問題。
這個女生所謂「相親對象95%符合我的標準」是什麼?
這有點像一個公司的分紅,是利益層面的事情。但是,吸引卻是一個「投票權」跟「否決權」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所有的利益當中,吸引具有一票否決權。
如果兩個人剛開始在一起,自己就對他各種排斥,那兩個人基本上就不用往後走了,這沒有意義,沒有價值。
只有在一開始,兩個人都有互相吸引的地方,再來考慮是否往後走。
其實這也是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科普的一件事情:兩個人在一起,吸引是很難培養。
因為吸引要的是那一瞬間的花火,一瞬間不由自主的感覺。這一部分的權重在擇偶中應該是最高的。
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一票否決權這一關之後,其實後面的部分倒不一定要到95%那麼高。
過了投票關之後,大家可以搞清楚一件事情:什麼是自己最不想要的?
沒必要列一堆所謂的條件,什麼文憑、學歷、社會地位、家庭條件,這其實都是加分項。
比如,情緒不穩定的人自己不想要,或者不專一的人自己不想要等等。
在通過吸引關之後,再去掉一兩個最不想要的,剩下的都是可以磨合。
第三,不是每一個人都一定要分類到親密關係。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事,遇見很多人,有些人可以發展成情侶,也還會從情侶成為共度一生的夫妻,但是有一些人並不是非要強求發展成親密關係,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錯。
就像讀者小魚的相親對象可以與她從量子力學談到人工智能,也可以共同鑒賞美學。
雖然少了一點男女之間的感覺,成為「人生摯友」不也是一樁美事嗎?
2
磨合是擁有幸福關係的關鍵
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相互吸引,過了上文所說的「投票關」,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就是磨合。
如何度過磨合期?我們先闡述四種方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
第一,調整預期。
有很多人,因為雙方一開始就一見鍾情,或者迅速墜入愛河,就對情感有了不切實際的預期。
比如,讀者李麗和男友條件上比較匹配,雙方屬於第一次見面就被對方深深吸引的類型。一開始男友無微不至,但一段時間後李麗發現男友的語氣、態度不再像以前這麼溫柔了,沒那麼珍惜自己,她感覺很不適應。
其實,讀者李麗姑娘就是沉浸在這種戀愛最初的完美感當中,之後的落差是她對這段感情錯誤預期造成的。
我們對關係的合理預期是,關係不可能永遠是恆溫的。
沒有一種關係是永遠一成不變的,它一定是有變化的。
而對女生來說,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感覺對方好像沒有那麼上心了,這其實是戀愛光環退卻之後必然的事實。
很多人在結婚之後,這種感受尤為強烈。
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要學着重新調整對關係的預期,即關係永遠是變化的。
如果我們希望關係永遠維持在互相看見對方的第一秒,那麼潔白無瑕的感覺,是永遠不可能經營好任何關係。
第二,生活在此時此刻,不要把上一段關係帶入現在的關係。
很多女生常說一句話:「我曾有被出軌的經歷,雖然相信愛情,但仍有陰影。」
我們要知道的是,這是女生過去的事情,和現在的男孩子沒有關係。
上一段感情中看到出軌的問題,不要帶到這一段感情,現在的男孩子沒有出軌。
所以,女孩子需要修鍊的功課就是自我調節,學會自己把在上一段感情中的事情處理掉,不要把問題帶到這段關係中。
如果想要度過磨合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上一段關係中的問題處理乾淨。
第三,鍛煉溝通能力。
很多過不了磨合期的情侶,都是溝通方面遇到了問題。
例如,有些姑娘在與異性聊天時容易過度解讀對方的話,對方說:「我要走了」,姑娘來一句「算了,睡覺!」
男生試圖緩解尷尬說:「我去淘寶買鍵盤跪。」
姑娘懟回去:「把我說得如此暴力,我啥時候如此暴力!」
這樣的聊天簡直是車禍現場,過度敏感導致把天聊死。
其實男女聊天的時候給雙方一個台階下,聊天就愉快地結束。
所以,在溝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學會互相給台階下,不要過度解讀。
第四,調整心態。
所有高敏感的女生都要學會做一件事情:學會跟自己的敏感共存。
在道家思想中,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叫做「無用之用」。
很多人可以看到自己很敏感,並總把敏感作為缺點,這是沒有學會跟敏感共存,更沒有學會把這份敏感用到有用的地方。
那怎樣和自己的敏感共存呢?
比如說,十多年前我發現自己是個超級敏感的人,我就把它用到了一個正確的地方,叫做「從事情感行業或從事范心理領域的工作」。這樣,我的敏感就變成了我的武器。
我們身上的任何一個東西都有兩面性,如果我們把它用在正確的地方,它就會成為我們人生當中重要的利器,但如果使用得不恰當,可能就反過來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所以,所有敏感的人在職場上都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點去選擇一些可以發揮自己敏感優勢的地方。
比如,從事與心理、表達、藝術等領域相關的一些工作。
同時要學會在親密關係中迴避敏感帶來的問題,學會跟自己的敏感共存。
一個敏感的人不可能變成一個很鈍感的人。
要意識到,自己的敏感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的問題,不要像剛剛聊天記錄里的例子,因為敏感而過度解讀對方的信息。
如果有這個時刻,記得提醒自己,這不是對方的問題,這是我們的敏感給我們帶來的困擾。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心態建設,學會跟自己的特質共存,與此同時,讓它在一個最有用的地方發揮。
本文插畫,任何組織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