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面向單身群體的調查表明,受訪人群中六成以上的單身青年已經維持單身狀態長達3年以上,其中又有過半的單身青年屬於「主動單身」的獨身主義者。
的確,近幾年來,單身主義者群體越來越龐大,他們區別於那些「被動單身」的人,習慣和享受於一個人的生活、拒絕戀愛,甚至已經做好了終身不婚的準備。
調查顯示,他們中的大多數自身都擁有較好的條件,按理說他們在婚戀價值市場上處於相對優勢的地位,有更大的把握吸引到異性、獲取相對較好的婚姻。
但他們卻從心理上抗拒戀愛和婚姻,寧願一個人生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從單身主義者自身的存在狀態和大的社會環境兩個層面進行分析,顯然,大環境是根本原因,推動單身男女自發地重新選擇生活方式和存在狀態。
從個體層面來看,一方面,內在的自性自足使個體有能力選擇單身:
獨身主義是在近代啟蒙時代、伴隨着個人主義的浪潮而興起的,究其根源,不外乎寬鬆的社會環境、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之下人們對自我生存狀態的重新建構和思考。
簡而言之,個體自身便能夠維持物質與精神方面的「供需平衡」,對單身主義者來說,伴侶和婚姻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自由女性主義者李銀河曾說,「人要自由快樂,必須獨立支撐。在物質生活上不依賴任何人,在精神生活上也不依賴任何人」,換言之,一個在精神和物質生活上都能夠自我獨立、自我滿足的人,本身就是一個「自性自足」的人,其內心的完整充盈、自由快樂無需依賴外物——而在這種狀態下,他完全有「資本」、有「底氣」選擇單身的生活狀態。
此外,越是內心豐富、優秀不俗的人,越是會比常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問題,越是對自由和幸福有着更高的要求,越是不願為了一段充滿未知和不確定的婚姻犧牲自我——這又構成了他們主動選擇單身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外在的靈魂伴侶難尋使單身主義者們對待愛情「寧缺毋濫」:
關於「如何找到靈魂伴侶」一問,李銀河回答道:首先你得有靈魂,其次是有愛的能力,最後要有運氣。
而細細分析這三個條件,且不說前兩項已經「篩」掉了絕大多數碌碌於世的庸俗之輩,也不說「緣分天定、運氣不可控」已經使尋覓愛情這件事成為一種榮幸和奢侈;
只論道:一個兼具了靈魂和愛的能力的人本身已經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而層次越高顯然對另一半的要求也越苛刻,於是豈不更加拉低了尋覓到靈魂伴侶的概率?
足見當代年輕人們實現理想中的愛情之不易。
再加之,隨着物質生活條件的提升,人們不止對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心情感需求的層次也日趨豐富。
接觸一下身邊堅持獨身主義的朋友便不難發現,他們不僅優秀,而且大都屬於完美主義者和浪漫主義者,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有着較高的要求和期待,試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接受一場低質量的婚姻呢?
從外在層面來看,當今社會戀愛與結婚的發生和維護成本過高使本就生存壓力大、負擔重的年輕人「不堪重負」、「望而卻步」:
近年來,國內結婚率連續5年下降,離婚率卻逐年攀升,適婚年齡單身獨居人口群體也呈現擴張趨勢。另有學者曾做過一次情感調查,近八成以上的年輕人覺得自身難以承擔婚姻帶來的高消費,他們中的一部分對於戀愛和婚姻會更加謹慎,另一部分則乾脆「放棄」、「拒絕」步入婚姻而堅持獨身主義。
而經濟負擔只是導致年輕人對婚姻「望而卻步」的一個原因,另外婚姻中複雜瑣碎的家庭矛盾和情感問題也是單身主義者不願為此犧牲自我、放棄自由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但這些單身主義者們依然主張愛、信仰愛情、也相信幸福婚姻的存在,只是對他們自身而言,更加享受獨身的樂趣,他們認為自我幸福的實現在於一個人生活的自由,而不在於和另一個人的白頭到老。
對他們來說,與其苦心經營一段感情、面對其中的各種衝突、承擔因此產生的後果,不如孑然一身來得痛快和自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而單身、獨居狀態就是他們的幸福。
那麼,對於年輕人來說,究竟是選擇單身還是婚姻?我們又該如何獲取屬於自己的幸福呢?
01)、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無論在精神上多麼獨立、物質上多麼自足,其內心都渴望一種情感上的依附和歸屬,所以,愛和被愛,對我們來說始終重要。
但一個人只有在成為獨立的個體之後,才能夠、有資格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內心渴求的價值選擇,那時候不論選擇何種生存方式、你都能收穫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滿足。
所以,我們首先要具備獨立的靈魂屬性,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所說的每句話、所做的每件事都能代表自己的意願,就是我們可以靠一己之力有質量地生存下去。
02)、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不必依賴他人獲取生存資料、不必取悅他人獲得精神支撐的時候,便有資格、也有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之所以在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有人選擇獨身、不婚,有人選擇一輩子不放棄對愛情的追尋,是因為他們先天資質或後天經歷影響之下的對情感需求的強度不同、對價值選擇的差異。
當然,這其中絲毫沒有好壞、善惡之分,我們既不必因為懼怕世俗的聲音而迫使自己屈從於一段低質量的婚姻,亦不必為了趕新潮、標新立異將自己標榜為單身主義者——唯一的選擇標準在於自己內心的聲音。
03)、隨順因緣,活在當下
做好了一切努力和選擇之後,最好的生活態度便應該是,隨順因緣,活在當下。
不論是單身主義者還是走在追尋愛情路上的人們,都是在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追逐自己的想要和渴望;
但生命中有些事情,需要等待和機緣而不可強求,正如有句話所說的,「你只管負責精彩,上帝自有安排」,在可能的條件之內做可行的努力、爭取一定的結果,「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無論如何,不能被太過執着的念想污染了自己的好心態和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