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2025年05月19日04:23:04 情感 1008

"七千塊的退休金,卻撐起了全家的奢侈生活。

現在公公住院了,老公說要賣掉我們的婚房救他。"我攥着診斷書,手指微微顫抖,紙張在我手中發出輕微的皺褶聲。

我與李志明相識於1998年的深圳,那時我剛從技校畢業,在服裝廠做縫紉工

志明是廠里的電工,高高瘦瘦的,笑起來眼睛彎成兩道月牙,眼角有幾道細紋,讓他看起來特別誠懇。

我們在廠區的食堂相遇,工人們排着長隊,蒸騰的熱氣中,飯菜香味混合著汗水的氣息。

他幫我盛了一勺紅燒肉,輕聲說:"多吃點,縫紉活兒累。"

就這樣,他帶着一股電線和松香的氣味,闖入了我的生活。

結婚那年是2001年,我們攢了三年的錢,再加上父母東拼西湊的支持,總算在縣城買了一套七十多平的小房子,月供七百多,幾乎是我們月收入的一半。

房子不大,牆皮有些發黃,水管也銹跡斑斑,但卻是我們的小天地。

裝修時,志明親自動手刷牆、鋪地板,連電視櫃都是他從舊貨市場買來的木板自己釘的,省下了不少錢。

院子里的大爺看到志明忙裡忙外,笑着說:"小夥子有兩下子,不像現在的年輕人,什麼都不會。"

我們把家安頓好後,常常坐在陽台上的藤椅上,聽着鄰居家傳來的《新聞聯播》聲,喝着散裝大麥茶,憧憬着美好的未來:先存錢,再生孩子,慢慢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志明的父母原本住在鄉下,父親李大山是鎮上供銷社的老職工,母親張桂芝在生產隊做過會計,後來在鄉鎮企業上班直到退休。

他們那代人,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單位效益好,退休金也不低。

兩位老人每月有七千塊退休金,在我們那個縣城,雖算不上富裕,但養活自己綽綽有餘,買個雞鴨魚肉完全不成問題。

婚後第二年,公婆提出要來城裡同住。

志明是獨生子,自然不好拒絕,他們那代人講究兒孫繞膝、天倫之樂。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我雖有些擔憂,但轉念一想,他們年紀大了,鄉下醫療條件差,萬一有個頭疼腦熱也不方便,來城裡生活也好就近照應,便沒說什麼。

騰出次卧給老人住,我和志明重新刷了牆,換了新窗帘,還買了老年人專用的硬床墊。

"爸媽,你們就把這兒當自己家。"志明滿臉笑容地說。

公婆搬來的第一個月,我就察覺到了異樣。

桂芝阿姨化着精緻的妝,穿着鮮艷的套裝,包里總是裝着兩部手機,一部接電話,一部拍照發朋友圈。

每天帶着大包小包回來,有時是新衣服,有時是補品,家裡的柜子里堆滿了她的戰利品,有些衣服連吊牌都沒摘。

還經常約姐妹們出去喝早茶、打麻將,回來時總是眉飛色舞地說:"今天贏了兩百多呢!"

家裡的冰箱總是塞得滿滿當當,大米、食用油堆滿了廚房角落,不少食物還沒吃完就過了保質期,散發出一股餿味。

有一次,我不得不偷偷把一袋生了霉的貢米倒掉,結果被桂芝阿姨發現了,她氣得直跺腳:"這可是好幾十塊錢一斤的米啊!"

我曾委婉提醒過幾次,但桂芝阿姨總是笑着說:"我們自己有退休金,不花你們年輕人的錢,你別操心了。"

說這話時,她的下巴微微揚起,眼角流露出一絲得意,彷彿在炫耀自己的小金庫。

大山叔則沉迷於各種電視購物,家裡堆滿了所謂的"健康產品":按摩儀、理療儀、保健枕,甚至還有一台價值幾千元的凈水器,儘管我們社區的自來水完全達標。

聽說小區有人組織旅遊,他和桂芝阿姨總是第一個報名,三亞、廈門桂林,一年到頭有大半時間在外面玩,回來時一臉紅光地向鄰居們炫耀他們的見聞。

"老李家真會享受,退休了就應該這樣。"鄰居羨慕地說。

我原本想,他們開心就好,畢竟是辛苦大半輩子才有的退休生活,應該好好享受。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可隨着時間推移,問題漸漸顯現。

志明工資不高,我也只是普通職員,除了按揭每月還要負擔四口人的生活開銷。

每當我們工資發下來,想存點錢,公婆就會提到有什麼急需。

"志明啊,你看這電視機屏幕太小了,現在誰家還用29寸的啊?最少也得買個42寸的液晶。"

"小蘭,廚房那油煙機噪音太大了,咱換個新的吧,最近有促銷。"

幾次下來,我們的存款幾乎沒有增長,甚至有些月份還要貼補家用。

我打開存摺,看着那寥寥無幾的數字,嘆了口氣。

"志明,咱們得和你爸媽談談,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試着和丈夫溝通,聲音放得很輕,生怕隔牆有耳。

志明正在看報紙,聞言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又很快堅定下來。

"他們一輩子辛苦,好不容易退休了,就讓他們過得開心些吧。"他總是這樣回答,語氣中帶着不容置疑。

"我知道,但咱們也得為將來打算啊,萬一有個急事..."我還想爭辯。

"有什麼急事能比讓父母開心更重要?"志明打斷我,眼神中帶着責備,就像我是個不懂孝道的外人。

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一道無形的牆,將我和志明隔開。

一次,我在整理家務時,無意中在電視櫃抽屜里發現了一張銀行對賬單。

上面顯示,公婆每月七千的退休金全部花銷一空,甚至有時還需要提前支取下月的部分。

卡里餘額常常只有幾十元,月底就要靠志明偷偷補貼。

我心裏一驚,這哪裡是"不花我們的錢"?分明是連自己的退休金都不夠花,更別說為將來攢養老錢了。

街坊老張家的老兩口退休金加起來才五千多,不也把孫子拉扯大了,還資助他出國留學了嗎?

想到這裡,我心中的不滿如同壓力鍋里的蒸汽,不斷積累,卻找不到宣洩的出口。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去年冬天。

那天早晨,天氣格外寒冷,呵氣成霜,水管都結了層薄冰。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大山叔突然倒在衛生間,送醫後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

醫院走廊里瀰漫著消毒水的氣味,刺鼻而冰冷。

醫生說需要做搭橋手術,否則隨時有生命危險。

初步估算,手術費加後續治療至少需要二十萬。

"怎麼辦,志明?他們根本沒有積蓄!"我急得直跺腳,手裡捏着診斷書,紙張被汗水浸濕。

志明在走廊上來回踱步,臉色蒼白如紙,額頭上的青筋清晰可見。

他沉默許久,最後抬起頭,眼裡噙着淚:"賣房子吧。"

那一刻,我感覺世界崩塌了。

七年前好不容易買的婚房,我們的心血,我們的根基,我們貼過的每一塊牆磚,擦過的每一寸地板,竟要因為公婆的揮霍而失去。

"不行!這是我們的家,是我們拚命攢錢買的!"我第一次對志明發了脾氣,聲音在空蕩的走廊里回蕩。

幾個路過的護士轉過頭來,用異樣的目光看着我們。

"可那是我爸!你讓我看着他出事嗎?"志明也紅了眼圈,嘴唇微微顫抖。

我們第一次因為這事吵得不可開交。

"為什麼不能找親戚借錢?為什麼一定要賣房子?"我質問道,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親戚們都不容易,誰能一下拿出這麼多錢?"志明反問,聲音嘶啞。

"那我們呢?我們就容易嗎?"我反駁道,聲音帶着哭腔,"你爸媽退休金不少,可這些年一分錢沒存下,反而還要我們貼補。如果他們能節約一點,現在也不至於這麼被動!"

志明沒說話,只是用責備的眼神看着我。

那目光宛如一把刀,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你這是什麼意思?見死不救?"他最後冷冷地丟下這句話,轉身走進了病房。

那晚,我回到空蕩蕩的家,只有牆上的掛鐘滴答作響。

我坐在沙發上,看着牆上我和志明的結婚照,照片里的我們笑得那麼燦爛,充滿希望。

茶几上放着我們攢了大半年才買的紫砂茶具,窗帘是我親手縫製的,連花紋都是小心翼翼挑選的。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這一切,真的要因為公婆的揮霍而葬送嗎?

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想起婚前志明對我的承諾:"小蘭,跟我回縣城吧,我們一起買房子,過我們自己的小日子。"

想起我們一起挑選傢具時的歡笑,在宜家坐了一下午,只為了試試哪張沙發更舒服。

想起搬入新家那天的喜悅,儘管房子簡陋,我們卻像得到了全世界。

天還沒亮,我起身洗漱,決定去醫院看看情況。

也許,我應該再想想辦法,不能就這樣讓我們的家沒了。

到醫院時,天剛蒙蒙亮,走廊上空蕩蕩的,只有值班護士在站台忙碌。

我輕手輕腳地走到病房外,卻聽到了讓我震驚的對話。

"老頭子,這下可怎麼辦?咱們這些年什麼都沒存,孩子們又指望不上。"桂芝阿姨的聲音滿是憂愁。

"你還好意思說!每個月七千塊退休金,你非要在姐妹面前擺闊氣,成天大吃大喝、買名牌,現在好了,真有急事了,連個錢都拿不出來!"大山叔的聲音虛弱卻充滿怨氣。

"你自己不也是?那些破爛玩意兒買了多少?還整天跟着那些老頭子到處旅遊,錢不都是你花光的?"桂芝阿姨反駁道,聲音帶着哭腔。

"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大山叔長嘆一聲,"志明說要賣房子,我心裏過不去..."

"我也不想啊,可現在怎麼辦?總不能看着你有事..."桂芝阿姨的聲音低了下去。

我站在門外,心如刀絞。

原來,公婆心裏都明白,只是互相推諉責任。

而我和志明,成了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

我悄悄離開,不想被他們發現我偷聽。

走出醫院,寒風刮在臉上,與我滾燙的淚水形成鮮明對比。

回到家後,我把聽到的對話告訴了值夜班回來的志明。

他先是憤怒地握緊拳頭,然後慢慢鬆開,表情從憤怒到無奈,再到深深的失望。

"我對不起你,"他最後說,聲音裡帶着疲憊,"但那畢竟是我爸媽。我不能眼睜睜看着他們有事。"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我忽然明白,在志明心裏,無論父母做錯什麼,血緣關係始終是橫亘在那裡的責任。

而我,作為妻子,似乎只能無條件支持。

"我明白,"我輕聲說,"但我們得想辦法,不能就這樣失去我們的家。"

志明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感激。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志明開始聯繫房產中介,準備賣掉我們的婚房。

每次有人來看房,我都強忍着眼淚,介紹着這個我們曾經付出心血的家。

"這個柜子是實木的,很結實..."

"廚房的瓷磚是防滑的,下雨天也不會打滑..."

看房的人來來往往,對我們的故事毫不關心,只在乎房子的朝向、樓層和價格。

有時半夜醒來,我會發現志明獨自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藉著月光出神。

我知道,他心裏比我更難受,只是不願表現出來。

就在房子即將成交的前一天,我收到勞動局的通知,說技能培訓補貼審批下來了。

我曾在去年參加過一個月的會計培訓,申請了補貼,卻一直沒有消息。

現在,五千塊錢的補貼金打到了我的賬戶上。

這是一線希望,但距離二十萬仍然遙不可及。

當天下午,我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電話。

是我多年不聯繫的表姐,她在省城做服裝生意,這些年混得不錯。

"小蘭,聽說你家出事了?"電話那頭傳來表姐熟悉的聲音。

原來,我媽得知情況後,暗地裡聯繫了表姐,希望她能幫幫忙。

聽說我家的情況後,表姐二話沒說,提出可以無息借我十萬,剩下的錢可以通過銀行貸款解決。

"親戚不就是用來救急的嗎?等你們緩過來再還也不遲。"表姐爽朗地說。

放下電話,我泣不成聲。

原來,在最困難的時候,親情的溫暖如此真實。

第二天一早,我和志明去銀行辦理了個人貸款,加上表姐的十萬和我們東拼西湊的積蓄,終於湊夠了手術費。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拿着這筆錢,我們馬上通知了買房的客戶,婉拒了他們的購買請求。

那個年輕夫婦有些失落,但也表示理解:"祝你公公手術順利。"

拿着表姐轉來的錢,看着志明驚喜的表情,我心裏五味雜陳。

是的,房子保住了,但我們和公婆之間的裂痕卻已經形成。

這道裂痕,像牆上的一條細縫,表面看不出什麼,但風一吹,就會讓人感到寒意。

手術很成功,大山叔康復得不錯。

兩個月後,他終於可以出院了。

醫院的走廊上,陽光透過窗戶灑下斑駁的光影。

我和志明推着輪椅,大山叔坐在上面,臉色比入院時紅潤了許多。

桂芝阿姨走在一旁,不時地噓寒問暖。

回家的路上,大山叔一直沉默不語,只是不停地看着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

出院後的第一頓家庭晚餐上,氣氛格外凝重。

我做了紅燒魚蒸排骨,都是大山叔愛吃的。

但飯桌上,除了筷子與碗碰撞的聲音,幾乎沒有人說話。

我們誰都沒提房子的事,但那股壓抑感卻瀰漫在每個人心頭,像一塊無形的大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晚飯後,大山叔突然叫住了準備去洗碗的我。

"小蘭,等一下。"他的聲音比以前低沉了許多。

他從枕頭下摸出一個布包,遞給我:"這是我和你婆婆的結婚金鐲子,值不了多少錢,但能抵一部分醫藥費。"

我驚訝地看着他,不知道該說什麼。

布包里是一對有些舊的金鐲子,款式古樸,上面還刻着"永結同心"四個小字。

"這是我們結婚時老家的傳統,無論多窮,也要給媳婦一對金鐲子,說是保佑平安。"大山叔解釋道,眼中閃爍着追憶的光芒。

"還有,"他頓了頓,聲音有些發顫,眼眶泛紅,"從今天起,我和你婆婆的退休金,每月只留兩千塊生活費,其餘的都交給你們管理。老了才明白,錢不是用來顯擺的,是用來應急的。我們... 錯了。"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那一刻,我看到一個倔強了一輩子的老人,第一次低下了他的頭。

他的手輕輕顫抖,臉上的皺紋在燈光下顯得格外深刻。

桂芝阿姨站在一旁,眼中含淚:"小蘭,這些年虧待你了。我們只顧自己享樂,沒想過你們的難處。從今以後,家裡的事我多操心,不給你們添麻煩了。"

她說著,摘下了手上的翡翠手鐲:"這個也值幾千塊,我也不戴了,賣了還錢吧。"

我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這並非感動,而是所有積壓已久的委屈終於找到了出口。

那些日日夜夜的擔憂,那些無處訴說的壓力,那些被忽視的努力,在這一刻全都化作淚水。

志明緊緊握住我的手,也濕了眼眶。

"爸,媽,你們別這樣,這鐲子留着吧,是傳家寶。"他哽咽着說。

"不,這是我們欠你們的。"大山叔堅定地說,聲音雖然低沉,卻擲地有聲。

那晚,我終於和志明坦誠相對。

我們坐在陽台上,月光如水,溫柔地灑在我們身上。

我告訴他,我理解他的孝心,但家庭責任不僅僅是對父母,也是對我,對我們未來的孩子。

我們也會老,如果不為將來打算,難道要讓我們的孩子重蹈覆轍嗎?

志明長嘆一口氣,點點頭,說他明白了,以後會和我一起面對所有困難。

"小蘭,對不起,我太執拗了。"他握着我的手說,"我愛我的父母,但我也愛你。我們一起把這個家經營好,不再讓你一個人扛。"

那一刻,我感覺我們之間的牆終於倒塌了,陽光灑進來,溫暖了我的心。

兩個月後,我們啟用了家庭記賬本,記錄每一筆收入和支出。

公婆的退休金,除去他們的生活費,其餘都存入了一個專門的賬戶,用於他們將來的醫療和護理。

我們的工資,則按比例分配給日常開銷、緊急備用金和長期儲蓄。

每次記賬,大山叔都會認真地看着我寫下的數字,時不時點點頭,像是在確認什麼。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桂芝阿姨學會了在社區菜市場買應季蔬菜,不再盲目囤積食物。

曾經每天精心打扮的她,現在穿着簡單的棉布衣服,卻顯得更加端莊優雅。

她開始教我做傳統點心,那是她從小在農村學會的手藝。

我們一起揉麵糰,切餡料,邊做邊聊,關係比從前親近了許多。

大山叔把家裡多餘的"保健品"賣給了二手市場,雖然價格低得可憐,但他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嘛。"

他開始在小區的花園裡種菜,一小塊地,種着青菜、辣椒和幾棵番茄。

每次收穫,他都驕傲地展示給我們看:"這可是純天然無污染的!比超市買的好吃多了!"

更讓我驚喜的是,公婆開始參加社區志願活動,幫忙照顧孤寡老人,反而比以前更加充實和快樂。

桂芝阿姨還加入了社區合唱團,唱着《我的祖國》《春天的故事》這些老歌,每次排練回來,她的臉上都洋溢着滿足的微笑。

去年冬天,我們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孩子。

小生命的到來,讓我們的家更加溫馨和諧。

看着嬰兒床上熟睡的小傢伙,我感慨萬千。

曾經的風波已經過去,留下的是一家人更加緊密的聯繫和更加理性的生活態度。

桂芝阿姨成了最稱職的奶奶,每天變着花樣給我熬雞湯魚湯,說是下奶。

大山叔則負責去菜市場買最新鮮的食材,常常天不亮就起床,為的是挑到最好的菜。

前幾天,大山叔在整理舊物時,找出了他當年在供銷社工作時的獎狀和照片。

那些發黃的紙張上,記錄著他曾經的榮譽:"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照片里的他,穿着整齊的中山裝,站在一群同事中間,面帶自豪的微笑。

看着那些泛黃的紙張,他輕聲對志明說:"兒子,當年我和你媽不容易,趕上了知青返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又經歷了下崗潮。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就想着享享清福。沒想到,差點害了你們。以後啊,我要給孫子做個好榜樣,讓他知道,錢是攢出來的,不是顯擺出來的。"

公婆退休金7000,他們一分不存,如今公公生病,老公賣婚房救他 - 天天要聞

志明摟着父親的肩膀,笑着說:"爸,我們都懂了。"

晚飯後,我們一家人坐在客廳看電視。

窗外,淅淅瀝瀝下起了春雨,洗凈了冬天的塵埃。

桂芝阿姨抱着小孫子,哼着她小時候唱給志明聽的搖籃曲:"小寶寶,快睡覺,睡覺長得高..."

大山叔坐在一旁,安靜地看着這一切,眼中滿是滿足。

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雨滴打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志明走過來,悄悄握住我的手,在我耳邊輕聲說:"謝謝你沒有放棄我們的家。"

我回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手掌的溫度和粗糙。

心中明了:家不僅僅是一套房子,而是這些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人。

我們曾經走到懸崖邊,卻因為彼此的理解和寬容,又重新回到了正軌。

看着窗外的雨滴,我想,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磕磕絆絆,跌跌撞撞,但只要心中有愛,總能找到回家的路。

昨天,桂芝阿姨把她珍藏多年的一本相冊給了我,裏面有她和大山叔的婚紗照,年輕的他們,和我們當初一樣滿懷憧憬。

"小蘭,看到這些照片,我就想起我和你公公剛結婚那會兒,也是白手起家,一點一點攢出來的日子。"

她翻到最後一頁,那裡貼着一張我們一家六口的合影,照片上的我們笑得燦爛。

她輕輕撫摸着照片,說:"這才是最珍貴的財富啊。"

我點點頭,眼中含淚。

是啊,生活不是享樂,而是攜手並肩,共同面對風雨。

這,才是家的真諦。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是虛驚一場,還是攤上事兒了?我和局長心裏都沒譜兒 - 天天要聞

是虛驚一場,還是攤上事兒了?我和局長心裏都沒譜兒

[微風][微風]周五是我生日,下午下班準備早走一會兒。這時局長的電話來了,聲音很嚴肅:″我還有三五分鐘能到單位,你馬上到辦公室等我,有事見面談。"[微風][微風]會有什麼事呢?莫非是通知我組織上安排我二線了?可能性不太大呀。
我結婚買房婆婆給5萬,老公弟弟買房她給60萬,我能讓她補差價嗎 - 天天要聞

我結婚買房婆婆給5萬,老公弟弟買房她給60萬,我能讓她補差價嗎

差價背後"五萬塊,給你們的新房添置點傢具吧。"婆婆遞給我一個紅包,眼神飄向窗外,似有難言之隱。那一刻,我的手微微顫抖,只因為前一晚小叔子醉酒後的那句話還回蕩在耳邊:"六十萬啊,媽真是幫了大忙了。"我叫周秀蘭,九七年從國營紡織廠下崗後,生活像
異性之間頻繁聊天會上癮嗎?90%會上癮!畢竟異性總是相互吸引的 - 天天要聞

異性之間頻繁聊天會上癮嗎?90%會上癮!畢竟異性總是相互吸引的

你有沒有發現,異性之間聊天,最容易讓人上癮。也許一開始只是偶然的寒暄,簡單的「在幹嘛」「今天過得怎麼樣」。但慢慢地,你會期待那個熟悉的頭像亮起,甚至心裏默默地倒數着,等着他的回復。白天工作時,你會不自覺地拿起手機看一眼,晚上臨睡前,你會希望
沒有娶媳婦的人,想娶個媳婦,有了媳婦的男人卻不知道去珍惜 - 天天要聞

沒有娶媳婦的人,想娶個媳婦,有了媳婦的男人卻不知道去珍惜

村裡的張海就是一個二流子混混,年齡二十七八都沒有人介紹給他媳婦,相貌長得磕磣不說,長了一嘴巴地齙牙,眯縫眼,羅圈腿,嘴巴經常不乾不淨和別人講話,這點缺點,特別令人討厭。前些年,他的爹早些年是收購破爛的,不過那時是一筆特別冷的生意,別看收破爛
女人最好的出路,從來不是找個好丈夫,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 天天要聞

女人最好的出路,從來不是找個好丈夫,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個女人最好的出路,從來都不是找個好丈夫,而是將自己修鍊得睿智與強大,去匹配這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唯有經濟獨立,才能讓靈魂挺拔,更要努力做自己,世人萬千,我就是我。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最好的出路,從來都是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的附屬。別人的
堂伯和我媽吵架,我爸偷摸照顧堂伯,堂伯發病走失,父母心急 - 天天要聞

堂伯和我媽吵架,我爸偷摸照顧堂伯,堂伯發病走失,父母心急

【聲明:為方便大家閱讀,用第一人稱寫故事,情節虛構處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得知堂伯發病離家出走了,父親第一時間給母親打了電話。母親得知消息後,急急忙忙放下手中的工作騎着摩托車趕着出去幫忙尋找堂伯了。堂伯是我大爺爺唯一的孩子,他比我父親大了
特朗普突然怒了:我會盯着你!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突然怒了:我會盯着你!

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表示,沃爾瑪公司不應將漲價歸咎於關稅政策,他認為這家賺了數十億美元的零售巨頭應該要承擔商品成本漲幅。據財聯社,當地時間周六(5月17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帖稱,「沃爾瑪不應該再把漲價的原因歸咎於關稅。沃爾瑪去年已經賺了幾十億美元,遠超預期。」特朗普補充道,沃爾瑪應該「...
年過五十,這3種親戚不必深交 - 天天要聞

年過五十,這3種親戚不必深交

人生走到半百,就該知道啥該留啥該扔。有一種親戚愛攀比,跟他們相處心裏彆扭;有一種親戚渾身負能量,一接觸就感覺頭頂烏雲;還有一種親戚忘恩負義,根本不懂得感恩。古人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咱交朋友就得挑好的交,這樣往後的日子才能過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