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小確幸

2024年04月28日16:01:49 情感 9561

你好啊,小確幸 - 天天要聞

4月3日,我國台灣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大地震,造成一定傷亡,我第一時間聯繫了兩位台灣朋友,還好,她們位於屏東和澎湖,家中未受影響,周邊人狀態也良好。真是確幸。

最近與台灣朋友交流比較多,深感他們的接地氣、實在,可愛的語調後面,普遍有一種不慌不忙的好心態。

鄉建朋友鄭姐,剛過退休年紀,十多年前,她從高雄來到屏東縣高樹鄉,被大武山下客家莊寧靜的鄉村打動,買地建造自己的退休莊園,開起民宿。她把房間和院子打理得花團錦簇,開發出不少本地特色美食,研發了許多特色活動,還團結起周邊鄉民,搞出一套鄉土體驗產業鏈。

你好啊,小確幸 - 天天要聞|鄭姐的「幸福莊園」

她的民宿,工作日入住率60%~70%,周末節假日80%~90%,在民宿界非常難得。問她秘訣,她很大方地介紹,平常主要做城市老年人的生意,周末則做城市親子家庭;她完全把自己投入進去,開開心心地做好一個民宿主理人,把客人當親人一樣接待,有時還帶他們去玩,所以很多都是回頭客或老帶新。

2020年來,由於台灣當局取消兩岸三通,造成台灣往來大陸極不方便。她從屏東轉檯北,飛上海再轉南昌,再到廬山參加一個文旅大會,路上用了整整一天時間。儘管她很想上廬山逛逛,去看看台北也有的牯嶺街,但不得不在會後一早匆匆趕回去。她說,第二天還有幾組客戶入住,她要趕回去接待。

儘管匆忙、疲憊,但鄭姐在那幾天始終笑盈盈地,沒有任何抱怨或要求優待。從鄭姐身上,我看到了中國民宿界一向比較欠缺的「主人文化」:我國寶島台灣,以及日本許多鄉間民宿,都是主人在居住着,並將他們的生活方式、態度融入到服務中;不少還是祖孫幾代不間斷地經營,你能在其中感受到緩慢積澱下來的文化,人不由得也沉下來。

你好啊,小確幸 - 天天要聞|幸福庄園的體驗活動

但在大陸,民宿愈發往非標酒店的方向發展,或許設計精良,或許環境優美,或許情調滿滿,但沒有主人,缺乏沉澱,也缺乏內涵和獨特的生活主張。可以讓人打卡、發朋友圈嘚瑟,但始終難以讓人沉靜地去感受。

與鄭姐同行的,還有一位黃老師,她是台灣好客民宿協會理事長,受邀前來做主題分享。她很認真地準備了一個ppt,從台灣民宿的1.0講到5.0,可惜演講時間只有20分鐘,還沒講多少時間就到了,只好有些尷尬地結束。

一直以來,我們做事都太求效率,開個會也是。領導們趕來致個辭、發個言就走,順便帶走一批最該留下來學習的部門負責人,做個演講每人20-30分鐘就不少了,圓桌論壇則一上就是七八個人,每個人輪流介紹完,時間就過了一半,還討論什麼。更不用說會前的相關考察、調研,走馬燈似的。

論壇交流中,兩位台灣來的朋友,聽大陸同行分享,搞一個項目就幾百、上千畝,投資上億,都暗暗咋舌。她們介紹,台灣並沒有文旅、鄉村振興,只有地方創生,沒有政府大投資、大建設,主要是返鄉原住民和少部分下鄉市民在做。他們做得也比較簡單,開民宿、開發特色農產品、搞一些旅遊服務。返鄉的年輕人沒錢創業,就搞串聯,把鄉間的各種內容整合起來,更好地服務市民、遊客,效果也不錯。

你好啊,小確幸 - 天天要聞|澎湖縣白沙鄉港子村,「外婆的澎湖灣」

台灣的地方創生,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里長」。他們相當於我們的村長,由村民選舉出來,對外、對上溝通,對內則團結村民、帶動鄉村發展。他們立足本鄉本土,代表鄉村利益,有能力,但沒有報酬,主要憑熱情(或者積累聲望以備參政),相當於鄉土自己的意見領袖,通常都能較好地帶動鄉村發展。

她們說,鄉間並沒有、也不需要太多變化,當然更談不上振興。大家更多地是在其中生活,不急不忙的,充滿生活的小確幸。

此前還有一位在崑山經營民宿的台灣朋友,她的家鄉在台東縣池上鄉。

池上大概是台灣最早一批發展起來的旅遊小鎮,20多年前,「台灣好基金會」(整合社會資源,以助力鄉鎮文化、產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來到那裡,「從人文搞起而非建設什麼」,組織留守老人搞社團,比如國樂、書法、油畫社團,建設老年活動中心等。後來,池上鄉大部分老人都會寫書法,還有很多老太太畫得一手好油畫。

老年人影響中年人,漸漸地,有一些城市藝術家去往當地,比如林懷民組織稻田藝術節,在稻田中起舞,比如蔣勛也在此常住。隨之,一批原本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原鄉民也搬了回來,他們將山上閑置的老房子改造一番,開一家「夫妻老婆店」民宿,做一些旅遊接待。

你好啊,小確幸 - 天天要聞|台灣池上鄉

比如這位朋友的姐姐,從日本賺到錢返鄉,慢慢開起三家民宿,然後勸朋友返鄉。朋友問她:「回家怎麼賺錢呢?」她說:「回鄉下就要什麼錢都賺。除了開餐廳、民宿,還要接旅遊團,搞農副產品,像八爪魚一樣,會賺很多類型的錢,雞毛蒜皮的事都要會。

這位朋友還有一個小學同學,36歲時從上海離職返鄉種田。一是因為他家有不少田,他選擇種有機大米;二是,他在上海做營銷工作,打算用自己積累的營銷經驗把米賣好。後來,他果然種好並賣好了自己的大米,甚至成功把一袋米賣給教皇,名聲大噪。繼「池上便當」後,他再次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

事實上,朋友的不少同學,依然還留在家鄉,多數人從事高端精緻農業。其中一個同學,在開民宿之餘,就研究、培育起鹿角蕨,「培育鹿角蕨,一是為了打發時間,不能無聊,另一個是要增加收入。」做着做着,也有了名氣……

什麼是鄉村建設,小確幸的台灣人不願意去講宏大敘事、大規模的振興,而是經營着自己的小日子,好好生活,多業態混合經營,做點變現,反而造就了許多優秀的、可持續發展的地方創生案例。

十多年前,我們的經濟增速還很快,房地產、互聯網、p2p、新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各種宏大概念頻出,人們也熱衷「更高更快更強」,就老笑話日本的「小清新」、台灣地區的「小確幸」,覺得他們小里小氣的,一點也不令人激動。

今天,當我們的經濟降速,許多宏大概念熄火,社會陷入內卷,需要反思的時期,正需要重新審視那些「小確幸」。

陽光之下,並無新事。須知,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都曾經歷過快速發展階段:日本短短二三十年,就從一片廢墟中成長為全球第二經濟體,創造了「日本奇蹟」,台灣地區則從人口爆炸下的小農經濟體,迅速工業化,躋身「亞洲四小龍」。他們一樣都經歷過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鄉村凋敝,之後經濟降速、「地方創生」/鄉村振興的過程。

你好啊,小確幸 - 天天要聞|日落台北市

正是在經濟發展由快轉慢的過程中,他們構建起一套小清新、小確幸的文化,以重新匹配社會發展。在沒有引發重大社會問題的情況下,他們實現了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光此一項,就堪稱東方文明的典範——你讓歐美、西方經濟停滯二三十年試試?

管中窺豹,從上述民宿、地方創生中可鑒,我們當前迫切需要做的,不是盲目的經濟刺激、「產業振興」,而是結合時代背景、中國國情、傳統文明,重建一套從快到慢、從重建設到重運營、從高大上到平淡日子的文化內涵,以調和社會矛盾、城鄉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而不只是規模)的嚮往。

繼續不顧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律、人民群眾生活所需,一昧宏大敘事,繼續攤大餅、造規模、追求數字,要不得。

少一點「更高更快更強」,多一點小確幸,其實也挺好。

no.5734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劉子

作者簡介:專欄作家,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學者,「鄉建者小會」發起人。著有《煥新——劉永好和新希望的40年》一書。個人公號:劉子的自留地。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因病住在我家,一年來退休金一分未見,妻子得知:讓她搬走 - 天天要聞

母親因病住在我家,一年來退休金一分未見,妻子得知:讓她搬走

我媽是個堅強的女人,一輩子都在為這個家操勞。自從我爸去世後,她就一個人住在老家,直到去年,她突然生了一場大病,需要人照顧。我作為家裡的獨子,自然是義不容辭,就把她接到了我家。我妻子小玲是個善良的姑娘,她對我媽也很孝順,平時做飯洗衣,照顧得無微不至。
爸爸替女兒搞對象急,說糙話糙理,媽媽大讚,還錄音傳給女兒聽。 - 天天要聞

爸爸替女兒搞對象急,說糙話糙理,媽媽大讚,還錄音傳給女兒聽。

五一期間,女兒跟閨蜜去了海濱城市玩兒。老吳看着女兒跟閨蜜的旅遊照,心裏反倒滿是愁悶。心裏話,跟閨蜜出外瞎玩兒啥?找個對象一起旅遊,有多好。綠葉紅花,才叫風景。大好時光都這麼耽誤了!他不禁長吁短嘆。他心裏不快,從酒柜上取來那瓶二鍋頭,倒了滿滿一杯,足有二兩酒。
山東女子收了20萬彩禮,兩個月就要離婚,還要男方再陪自己20萬 - 天天要聞

山東女子收了20萬彩禮,兩個月就要離婚,還要男方再陪自己20萬

彩禮風波:山東女子的「天價」婚姻在美麗的山東大地,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小芳。小芳長得美貌如花,聰明伶俐,是村裡的佼佼者。到了適婚年齡,追求者絡繹不絕,猶如過江之鯽。然而,小芳的婚姻卻引發了一場風波,成為了村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大齡剩女遲遲結不了婚,大多是以下4個原因,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大齡剩女遲遲結不了婚,大多是以下4個原因,很現實

文/葉飛飛yff圖/源於網絡生活中,大齡剩女,是一個倍受人們關注和討論的話題。這些女人,相對來說比較優秀,她們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能力,越來越獨立。不過,她們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也面臨著婚姻的壓力和困惑。
這段話真的殺死了我的焦慮:如果你抑鬱了,說明你活在過去 - 天天要聞

這段話真的殺死了我的焦慮:如果你抑鬱了,說明你活在過去

真的很絕殺的一段話:「如果你抑鬱了,說明你活在過去;如果你焦慮了,說明你活在未來;如果你平靜了,才說明你活在現在。當你真正開始愛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睡的越來越早,也越來越喜歡鍛煉,你不再糾結和焦慮,變得自信滿滿。去追求有意義的人和事,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人生才剛剛開始。
人到晚年,不管你再怎麼善良,也不要對兄弟姐妹的孩子太好! - 天天要聞

人到晚年,不管你再怎麼善良,也不要對兄弟姐妹的孩子太好!

江秋夜讀。大家好,這裡是江秋夜讀。中國有句老話:凡事過則損,需把握分寸。隨着年齡的增長,見證了人情世故的變幻,懂得了人情往來的複雜,越來越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深意。不管是做事還是待人,都需衡量好尺度。一旦失了分寸,過了應有的界限,就容易損人傷己。
古代女孩十三四歲,都還沒發育成熟,為何男人就着急娶回家? - 天天要聞

古代女孩十三四歲,都還沒發育成熟,為何男人就着急娶回家?

雖然說,現在的規定是男子結婚的年齡,不得早於22歲。女子不得早於20歲。但是你再看一下我們的老一輩,你就會發現。越往上的輩分,人們結婚的年齡就會越早。我相信現在很多的剩男剩女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父母總會三天兩頭,反反覆復的跟你說:「你什麼時候結婚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