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存錢,不是獨處,而是討好自己

2024年03月30日20:15:30 情感 1291

成年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存錢,不是獨處,而是討好自己 - 天天要聞

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安慰法叫做「酸葡萄效應」,它的解釋是:

「個人在追求目標失敗後,為了緩解內心的痛楚和不安,偷偷在心底安慰自己,獲得精神上的力量。」

這個效應來自我們小時候常聽的故事《狐狸與葡萄》。

狐狸想得到熟透了的葡萄,一次次跳起來,一次比一次跳得高,它還是沒能吃到葡萄。

拼盡全力地跳,狐狸也沒法夠到葡萄的高度,它安慰自己說:

「反正這葡萄是酸的。」

最近在看《枕上詩詞:唐詩里的歲月山河》時,古人也面對「得不到」的問題。

有相愛的人,家境差距無法結婚。

有想要奉獻終身的職業,外力阻撓無法實現心愿。

有把酒言歡的好友,最需要陪伴時無法相隨左右。

這時候,他們就是用「酸葡萄效應」來安慰自己,一起來看看吧。

成年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存錢,不是獨處,而是討好自己 - 天天要聞

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修成正果

常常有人說,初戀總是特別難忘。

初戀,因為是第一次認真喜歡一個人,所以難免印象深刻,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那個人確實很好。

白居易這一生,有這麼一位青梅竹馬的初戀湘靈

白居易十九歲時就頗具才氣,寫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成為京城裡的大才子,十五歲的湘靈亭亭玉立,腹有詩書氣自華。

白居易寫下詩《鄰女》向湘靈告白,他說「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他通過詩書向世人說:「我愛上了這個姑娘!」

他愛她,她也愛他,可白居易沒法立即把心愛的姑娘娶回家。

成年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存錢,不是獨處,而是討好自己 - 天天要聞

白居易生於官僚家庭,湘靈是普通的農家女,門不當戶不對,這是一段不被看好的感情。

在求娶湘靈遭到拒絕後,他立志在朝堂上站穩腳跟,脫離家庭與湘靈生活,越是這樣,母親越想讓他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女子光耀門楣。

崇尚孝道的時代,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終究難以成功,白居易將自己的婚事一拖再拖。

三十六歲時,在母親以死相逼、整個家族的相逼下,他娶了門當戶對楊氏望族楊汝士的從妹。

白居易和湘靈,在嚴苛的封建禮教中,一個中年成婚,一個終身未嫁。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白居易和湘靈在一起時,全身心愛着她,想要同她喜結連理。

他始終沒能忘了湘靈,可也沒有沉湎在過去的情愛里無可自拔,只是在夜深人靜時,在舊物面前的傷懷最終成為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痕。

不是所有的愛最後都能修成正果,不是所有相愛的人都有相守一生的緣分。

學會放下,放下心中執念,放下無謂思念,將過去塵封在記憶中,以嶄新面貌開啟新的生活。

成年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存錢,不是獨處,而是討好自己 - 天天要聞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

羅翔老師說過:

「做你該做的事情,並且接受它的事與願違。」

我們可能付出了百般努力卻無法達到期望的結果,然後苛責抱怨自己,對自己說沒有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

可事實是努力了沒有成功是常態,羅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羅隱生於晚唐時期,心懷天下百姓,希望通過科舉入仕,把自己的理想付諸實踐。

近二十年的時間裏,參加科舉十幾次,眼睜睜看着一個個同門都當官,他卻考不中,五十五歲放棄科舉,東歸入錢鏐幕後,結束漂泊不定的生活。

他是不努力沒有才華的愚人嗎?

不,在唯親是用的晚唐,科考早已喪失了公平性,出身論門第,做官靠援引,科舉也只是徒留形式。

為了科舉及第,羅隱也曾寫過很多推薦自己的投謁文章,只不過他的投謁詩文都極大諷刺當時的時局,自然不被權貴們喜愛。

成年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存錢,不是獨處,而是討好自己 - 天天要聞

他就像一個詩詞段子手,用幽默詼諧的話語,去呈現讓人感到悲哀的社會現實。

民間的百姓都知道,一個叫羅隱的大詩人,為他們說話發聲,為他們大罵當權者。

百姓們的相信和支持,是羅隱受到的另一種回報,官場黑暗,他也儘力為百姓做事,給了貧苦百姓支撐的力量。

努力不一定有顯而易見的回報,享受努力的過程,就像游戲裏打怪升級,看淡努力帶來的回報,盯着努力帶來的成長。

有人在努力後沒有取得想要的成果,在現實的磋磨中對未來失望,沒有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將日子過得渾渾噩噩。

紀伯倫說:「希望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

人活着,還得有個目標。

沒有達到的目標,不要氣餒,鼓起勇氣重新出發。

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達不到想要的目標,怎知命運不是給你主角一樣精彩輝煌的人生添了一個小插曲呢?

成年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存錢,不是獨處,而是討好自己 - 天天要聞

不是所有時刻,都有人陪伴左右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這首《漁翁》是柳宗元被貶謫到永州後,獨自在山水間享受寧靜生活的場景。

柳宗元未遭貶謫時光彩耀眼,朝廷里上上下下很多人都是他的至交好友,家裡門庭若市。

其中,他和劉禹錫關係最好,被譽為「劉柳」,兩人同登進士榜,共同參與了朝政改革,彼此扶持,後來柳宗元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被貶到永州。

柳宗元深感孤獨無助,無數次給朝中舊友寫信,給劉禹錫寫得最多,希望能夠得到安慰和庇佑,可這些信件最終石沉大海,音信全無。

成年人最頂級的活法,不是存錢,不是獨處,而是討好自己 - 天天要聞

柳宗元當時的處境很危險,隨時可能遭到殺戮之禍,朋友們都害怕受到牽連。

在面對杳無音訊的信件,柳宗元內心深感痛苦,更多的是孤獨,難以適應沒有朋友的陪伴,他每天能做的事情很少,釣魚、作詩、投入詩詞是他安慰自己的辦法。

柳宗元一生中絕大部分的詩詞,都是在被貶謫期間所做,他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也來源於此。

作家李銀河說:

「每個靈魂都是孤獨的,孤零零來到世間,孤零零面對短暫而又漫長的人生,孤零零面對死亡。

最後孤零零地離世,在浩瀚的宇宙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從未存在過一樣。」

再熱鬧的聚會,也有散場的時刻;再要好的朋友,也有分別的那天。

孤獨和寂寞,是我們這一生逃不開的。

活在世界上,與其一直期待朋友家人的陪伴,不會學會獨處。

探尋內心,找到獨處的樂趣,成為自己的光而無需藉助別人的亮。

成年人,最自在的活法,就是記住這句話:

請學會討好自己。

能安慰好別人是你的能力,能討好好自己是你的本事。

讓別人快樂是你的情商高,讓自己快樂是你的逆商高,也就是擺脫困境的能力強。

白居易對湘靈愛而不得,這段感情在白居易結婚時湮滅,白居易安慰好了自己,好好對待楊氏,同時不忘湘靈,他沒有辜負生命中的兩個女人,

羅隱十幾次科舉都沒能中舉,他最終明白不是他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安慰好自己繼續為百姓做事,踐行初心和使命。

柳宗元慘遭貶謫孤零零在永州,朋友們愛莫能助,感到孤獨時充實自己,找尋生命中的樂趣。

萬物隨緣,悲喜自渡,你才是自己唯一的救贖。

當你學會了自我治癒,逆境困境便不能再拿你怎麼樣。

願你最終會長成自己雨天里的傘,黑夜裡的燈!


作者 | 幕燈·涼夏

圖片 | 幕燈·攝影愛好者投稿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