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安慰法叫做「酸葡萄效應」,它的解釋是:
「個人在追求目標失敗後,為了緩解內心的痛楚和不安,偷偷在心底安慰自己,獲得精神上的力量。」
這個效應來自我們小時候常聽的故事《狐狸與葡萄》。
狐狸想得到熟透了的葡萄,一次次跳起來,一次比一次跳得高,它還是沒能吃到葡萄。
拼盡全力地跳,狐狸也沒法夠到葡萄的高度,它安慰自己說:
「反正這葡萄是酸的。」
最近在看《枕上詩詞:唐詩里的歲月山河》時,古人也面對「得不到」的問題。
有相愛的人,家境差距無法結婚。
有想要奉獻終身的職業,外力阻撓無法實現心愿。
有把酒言歡的好友,最需要陪伴時無法相隨左右。
這時候,他們就是用「酸葡萄效應」來安慰自己,一起來看看吧。
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修成正果
常常有人說,初戀總是特別難忘。
初戀,因為是第一次認真喜歡一個人,所以難免印象深刻,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那個人確實很好。
白居易這一生,有這麼一位青梅竹馬的初戀湘靈。
白居易十九歲時就頗具才氣,寫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成為京城裡的大才子,十五歲的湘靈亭亭玉立,腹有詩書氣自華。
白居易寫下詩《鄰女》向湘靈告白,他說「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他通過詩書向世人說:「我愛上了這個姑娘!」
他愛她,她也愛他,可白居易沒法立即把心愛的姑娘娶回家。
白居易生於官僚家庭,湘靈是普通的農家女,門不當戶不對,這是一段不被看好的感情。
在求娶湘靈遭到拒絕後,他立志在朝堂上站穩腳跟,脫離家庭與湘靈生活,越是這樣,母親越想讓他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女子光耀門楣。
崇尚孝道的時代,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終究難以成功,白居易將自己的婚事一拖再拖。
三十六歲時,在母親以死相逼、整個家族的相逼下,他娶了門當戶對楊氏望族楊汝士的從妹。
白居易和湘靈,在嚴苛的封建禮教中,一個中年成婚,一個終身未嫁。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白居易和湘靈在一起時,全身心愛着她,想要同她喜結連理。
他始終沒能忘了湘靈,可也沒有沉湎在過去的情愛里無可自拔,只是在夜深人靜時,在舊物面前的傷懷最終成為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痕。
不是所有的愛最後都能修成正果,不是所有相愛的人都有相守一生的緣分。
學會放下,放下心中執念,放下無謂思念,將過去塵封在記憶中,以嶄新面貌開啟新的生活。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
羅翔老師說過:
「做你該做的事情,並且接受它的事與願違。」
我們可能付出了百般努力卻無法達到期望的結果,然後苛責抱怨自己,對自己說沒有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
可事實是努力了沒有成功是常態,羅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羅隱生於晚唐時期,心懷天下百姓,希望通過科舉入仕,把自己的理想付諸實踐。
近二十年的時間裏,參加科舉十幾次,眼睜睜看着一個個同門都當官,他卻考不中,五十五歲放棄科舉,東歸入錢鏐幕後,結束漂泊不定的生活。
他是不努力沒有才華的愚人嗎?
不,在唯親是用的晚唐,科考早已喪失了公平性,出身論門第,做官靠援引,科舉也只是徒留形式。
為了科舉及第,羅隱也曾寫過很多推薦自己的投謁文章,只不過他的投謁詩文都極大諷刺當時的時局,自然不被權貴們喜愛。
他就像一個詩詞段子手,用幽默詼諧的話語,去呈現讓人感到悲哀的社會現實。
民間的百姓都知道,一個叫羅隱的大詩人,為他們說話發聲,為他們大罵當權者。
百姓們的相信和支持,是羅隱受到的另一種回報,官場黑暗,他也儘力為百姓做事,給了貧苦百姓支撐的力量。
努力不一定有顯而易見的回報,享受努力的過程,就像游戲裏打怪升級,看淡努力帶來的回報,盯着努力帶來的成長。
有人在努力後沒有取得想要的成果,在現實的磋磨中對未來失望,沒有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將日子過得渾渾噩噩。
紀伯倫說:「希望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
人活着,還得有個目標。
沒有達到的目標,不要氣餒,鼓起勇氣重新出發。
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達不到想要的目標,怎知命運不是給你主角一樣精彩輝煌的人生添了一個小插曲呢?
不是所有時刻,都有人陪伴左右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這首《漁翁》是柳宗元被貶謫到永州後,獨自在山水間享受寧靜生活的場景。
柳宗元未遭貶謫時光彩耀眼,朝廷里上上下下很多人都是他的至交好友,家裡門庭若市。
其中,他和劉禹錫關係最好,被譽為「劉柳」,兩人同登進士榜,共同參與了朝政改革,彼此扶持,後來柳宗元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被貶到永州。
柳宗元深感孤獨無助,無數次給朝中舊友寫信,給劉禹錫寫得最多,希望能夠得到安慰和庇佑,可這些信件最終石沉大海,音信全無。
柳宗元當時的處境很危險,隨時可能遭到殺戮之禍,朋友們都害怕受到牽連。
在面對杳無音訊的信件,柳宗元內心深感痛苦,更多的是孤獨,難以適應沒有朋友的陪伴,他每天能做的事情很少,釣魚、作詩、投入詩詞是他安慰自己的辦法。
柳宗元一生中絕大部分的詩詞,都是在被貶謫期間所做,他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也來源於此。
作家李銀河說:
「每個靈魂都是孤獨的,孤零零來到世間,孤零零面對短暫而又漫長的人生,孤零零面對死亡。
最後孤零零地離世,在浩瀚的宇宙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從未存在過一樣。」
再熱鬧的聚會,也有散場的時刻;再要好的朋友,也有分別的那天。
孤獨和寂寞,是我們這一生逃不開的。
活在世界上,與其一直期待朋友家人的陪伴,不會學會獨處。
探尋內心,找到獨處的樂趣,成為自己的光而無需藉助別人的亮。
▼
成年人,最自在的活法,就是記住這句話:
請學會討好自己。
能安慰好別人是你的能力,能討好好自己是你的本事。
讓別人快樂是你的情商高,讓自己快樂是你的逆商高,也就是擺脫困境的能力強。
白居易對湘靈愛而不得,這段感情在白居易結婚時湮滅,白居易安慰好了自己,好好對待楊氏,同時不忘湘靈,他沒有辜負生命中的兩個女人,
羅隱十幾次科舉都沒能中舉,他最終明白不是他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安慰好自己繼續為百姓做事,踐行初心和使命。
柳宗元慘遭貶謫孤零零在永州,朋友們愛莫能助,感到孤獨時充實自己,找尋生命中的樂趣。
萬物隨緣,悲喜自渡,你才是自己唯一的救贖。
當你學會了自我治癒,逆境困境便不能再拿你怎麼樣。
願你最終會長成自己雨天里的傘,黑夜裡的燈!
作者 | 幕燈·涼夏
圖片 | 幕燈·攝影愛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