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蘭阿姨,62歲,退休工資3500,女兒月月大方給她轉賬3000,想買啥抬手就買,想旅遊抬腳就走。可就這日子,她卻越過越覺得沒勁,別人的羨慕誇讚她,她反而直嘆氣。為啥?
(已申請全網自動維權,抄襲必究)
還不是因為她的寶貝女兒:雖然女兒孝順,事業有成讓她們很欣慰,但遠在千里之外,見不面的思念之苦,讓水蘭阿姨心酸。
水蘭阿姨年輕時候是護士,也算工作穩定,女兒小靜可真爭氣,從小成績都沒有落到過第三名,醫院的同事提起小靜,那是滿眼羨慕讚不絕口,恨不得複製出來一個當自己女兒。水蘭阿姨那個驕傲勁頭,就像狀元的母親,天天恨不得把女兒掛嘴邊。
後來女兒考上名校,又成功考了研究生,如今博士,一路順風順水,功成名就。畢業留在大城市,如今月薪20000多,每月都要給水蘭阿姨轉賬3000元。
可這幾年水蘭阿姨明顯不那麼驕傲了,女兒一年到頭說忙,回家次數不超過三次,呆在家裡的時間不超過一周。
去年水蘭阿姨生病住院,老伴心內害怕,簽字的手都在發抖,也沒給女兒打電話,女兒有重要任務在外地出差回不來。水蘭阿姨老公故作鎮定地說:「沒事,小手術,讓孩子安心工作,有我在呢。」手術前一個小時,女兒從外地打來電話,隔着視頻,給她喊加油。
掛了電話,老兩口眼裡含着淚,心照不宣地扭過了頭。
出院回家,看到鄰居女兒帶着女婿孩子回娘家,大兜小兜提東西,噓寒問暖陪鄰居老兩口聊天。水蘭阿姨心疼啊,捶胸頓足地說:「你說說,我們培養這麼優秀的女兒,是給誰培養的。」
老伴安慰道:「孩子現在事業有成,經濟獨立,都是你的功勞,不然每月能給你3000,讓你吃好玩好。」
水蘭阿姨說:「我有退休工資,粗茶淡飯也能過,你看看鄰居家,女兒一家三口,周末回娘家熱熱鬧鬧,我們家一年到頭,四目相對,沒有熱鬧氣。」
老伴說:「孩子在外面過得好就行,你看看女兒多瀟洒,工資高,想買啥買啥,想去哪去哪。鄰居女兒在老家,每月工資才4000,老公工資也不高,養個孩子捉襟見肘,前不久買房子還找爸媽借錢呢。」
水蘭阿姨蹬了老公一眼,說:「不要自欺欺人,女兒成年不回來你不心酸,看到鄰居熱鬧你不羨慕?」
老公嘆了口氣不說話,水蘭阿姨說:「現在我最怕街坊問咱女兒的婚事,都35歲了,連個男朋友都沒有,我都不好意思。每次催她,都說大城市35歲沒對象多了去了。我真是一想到這事,就愁得睡不着。這以後年齡越來越大了,老不成家怎麼辦。」
「你看看鄰居女兒,和她一樣大,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天天圍着鄰居姥姥姥爺的叫着,真喜人。」水蘭阿姨說著說著眼眶就紅了。
鄰居女兒,是水蘭阿姨看着長大的,和小靜同齡。成績一般,上了很一般的大學,畢業回老家工作,按部就班的相親結婚生孩子。雖然夫妻兩個工資不到10000,還養兩個孩子,生活並不富裕,但人家家裡有水蘭阿姨羨慕的煙火氣。
鄰居女兒嫁的不遠,下班還能過來給鄰居送個好吃的,鄰居有個小病,女兒女婿跑前跑後買葯照顧。周末小兩口忙的時候,兩個孩子送過來,嘰嘰喳喳,整個樓棟都是歡聲笑語。
去年暑假,鄰居女兒女婿帶着老兩口出去旅遊兩周,回來後老兩口跟街坊們分享了兩個月,那個開心勁,比孩子考上狀元有過之而不及。
兩個孩子沒長大的時候,兩家都是一家三口,日子過得大差不差,應該說水蘭阿姨更好一些,因為有個優秀的女兒,整條街找不到第二個,這給水蘭阿姨的生活帶來了不少歡樂。
可如今,兩個孩子長大了,選擇了完全不同得兩條路,一個奔赴遠方選擇事業,一個留在家鄉承歡膝下。一下子,兩家的生活狀況就完全不同了。
我覺得,孩子選擇什麼樣的路,我們沒辦法決定。每種選擇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們能做的就是默默支持,坦然面對,調整心態,每一種生活都有鮮花綻放的地方,用心發現生活之美,一心向陽,生活才能永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