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2024年02月19日14:45:18 情感 1631

文/青春 素材/張春霞

文章來源:作者身邊的生活

(聲明:我所有的文章都是今日頭條原創首發作品,從未在其他平台發佈,如果發現抄襲或者洗稿追究到底!)

我叫張春霞,今年50歲。

我的娘家住在一個小村莊里,那是一個三面環山的村子。

我的童年時代,放了學就和小夥伴們去山上撿柴火,把那些樹枝子背下山堆在我家的柴房裡,留着燒火做飯用的。

我父親兄弟三個 ,父親是大哥,我有兩個叔叔。

二叔當年跟着闖關東的大軍去了東北,在那裡安家落戶了。

我家和三叔家住在村裡,一起照顧爺爺奶奶。

在70年代,物質匱乏,農村生活條件比較差,我們這裡是山區,主要是種植地瓜。

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聞

三嬸的娘家在幾十里外的村子裏,那裡是平原地區,土地肥沃,主要是種植小麥。

三嬸的父親一直趕大車,從海邊拉回來海貨趕集賣,家裡的日子過得比較滋潤,三嬸的娘家經常幫襯她。

村子裏多數人家都要吃粗糧,可是三嬸家的條件比我們要好很多,他們家吃的煎餅是用小麥和玉米做的。

而我們吃的煎餅都是純地瓜乾的,吃進嘴裏一咬就碎了,沒有嚼頭,天天吃地瓜干煎餅,胃裡就會發酸。

那時候我們穿的是土布的衣服,而三嬸早就穿上了的確涼的褂子。

三嬸日子過得從容,在村裡人緣很好 ,附近的嬸子、大娘平時也都願意和三嬸攀談。

她們總喜歡坐在三嬸家的大門樓子底下,在那裡拉呱,有時幫着三嬸剝棉花桃子。

三嬸就會把家裡的糖果拿出來每人分幾塊吃。

有時我們也去三嬸的門樓子底下玩,三嬸也會塞給我們一塊糖果吃。

三嬸家的堂弟和堂妹吃着麥子煎餅,卷着蝦皮子,再放上根小蔥,吃起來香噴噴的,我們看得直咽口水。

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聞

那時候我們年少不懂事,回家就找母親要蝦皮子卷煎餅吃,母親就說:「你三嬸的娘家是賣海貨的,當然不缺蝦皮子,可是咱家哪有呀?你們好好上學,等你們考上學,掙了錢,想吃蝦皮子就可以隨便買了。」

後來三嬸知道了,就給我們送來了一小包蝦皮子,那是我們頭一回吃蝦皮子,咸中帶香,越嚼越有味兒。

我們家兄弟姊妹四個,我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們四個人都相差一歲,用農村裡的話說就是一溜挨肩兒。

我上初中的時候,那幾年是家裡最困難的時期,弟弟妹妹也都上學了。

那時候上學是要交學費的,小學的學費一學期大約只有幾塊錢,上了初中我記得是二三十塊錢,錢不多,但是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負擔也不輕。

每到交學費的時候,母親就愁得唉聲嘆氣,好幾晚上睡不着覺。

父親就把我家東屋裡存的糧食,用獨輪車推着去集市上賣掉,給我們交學費。

我上初二那年,爺爺得了一場重病去世了,爺爺去世以後,遠在東北的二叔回來了,二叔在東北過日子也不容易。

雖然二叔說那些年他沒能在父母面前盡孝,他和村裡主事的人說願意多出一些白公事的費用。

但是父親作為大哥,他體諒二叔背井離鄉的艱難,他說三家平攤費用吧。

當時我們家剛剛賣了一頭肥豬,這些錢是我們一家人一年的生活開支。

我家拿出這些錢給爺爺交了喪葬費,當時錢還不夠,母親又去二姨家借了幾百塊錢。

爺爺去世以後,我們家的日子過的捉襟見肘,炒菜的時候,倒幾滴油都是有數的。

我清楚得記的,我們家的油瓶放在櫥頂上,束之高閣,母親就怕哪個孩子調皮把油瓶給碰翻了,那損失就大了。

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聞

鹽罐子放在灶台角落裡,炒菜的時候才挖出一小勺鹽。

對農村家庭來說,買油和鹽是重要的開支。

那時候我們吃的油和鹽都是要去鄉里的供銷社購買。我們村子由於太小了,也沒有代銷部。

我上初三的那年冬天,母親說家裡沒有油了,但是也沒有錢買。

還有一個月過年,母親說打算把家裡養的那幾隻大公雞催催肥,多喂點糧食,養得胖一點,再拿到集市上賣了,買二斤油,再置辦點年貨。(平時我們家養的雞基本上是自己出去覓食,吃蟲子,吃點野菜,不捨得喂糧食。)

當時我最小的弟弟得了一場重感冒,高燒到了39度多,一直不退燒,母親天天背着弟弟去赤腳醫生那裡打針,還掛了吊瓶,把家裡的僅有的一點錢花光了。

那幾天我們家沒有錢買油,炒菜的時候,母親就把油瓶倒着使勁控控,才能倒出來一兩滴豆油。

當我們都抱怨母親炒的菜不好吃的時候,母親為難地說:「唉,我打算到年根里賣了公雞的時候再去買油,咱就先將就着吃吧。」

父親說:「一直不吃油也不是辦法呀,要不你先去他三叔家借點油,到過年的時候咱買了油再還給他們吧。」

母親猶豫着說:「去人家借油不好吧?雖然咱和他三叔家是親兄弟,但是也不知道人家會不會借給咱們,畢竟豆油是很金貴的東西。我只能去試試吧,要是人家不借的話,那我就弄個大長臉。」

母親拿了一個小碗去了三嬸家,三叔抱着個大掃帚在掃院子,三嬸在洗衣服。

當母親說明來也要借油的時候,三嬸一愣說:「嫂子,你來的真不巧,俺家裡的油壺也空了,我們想去供銷社打油還沒來得及呢。」

母親一聽臉紅脖子粗,當即就出來了。

母親回來以後垂頭喪氣的,她指責父親:「我說不去借吧,你非讓我去借,你看我兩手空空回來了,他三嬸說,家裡正好沒有油了,哪有那麼巧啊,明擺着不想借,她娘家那麼富,經常一桶一桶來送油,她家裡能缺豆油?」

母親去三嬸家沒有借到油,從那以後母親和三嬸一下子疏遠了。

母親這人性格敏感而又有些倔強,當三嬸和母親打招呼的時候,母親都不願意和她說話,只勉強應付幾句。

以前到過年的時候,大年初一母親就和三嬸一塊去同宗族的鄰居家拜年。

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聞

但是自從母親去三嬸家沒有借到油,三嬸來喊着母親一塊出去拜年的時候,母親就找借口拒絕了。

慢慢的,我們兩家越來越生分,後來就不來往了。

1990年夏天,我初中畢業,我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老師建議我讀高中考大學,但是我看看家裡的情況,我打算報考中專。

那時候中考前要進行預選考試,學習好的同學都進了中專班,其次才考高中。

我進了中專班以後發奮苦讀,終於,我的付出換來了優異的成績,我以高出分數線30多分的成績考上了中專。

那時候考上中專,意味着就能把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成為脫產幹部。

我報了商校,學的財會專業,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母親笑中帶淚地說:「閨女啊,你終於給爹娘爭口氣了,我去你三嬸家借油,她沒借給咱們,這口氣一直堵在我的心裏呢,以後我再也不怕他們看不起咱們了。你成了脫產幹部,當你上班了以後,咱家的日子就不愁了。」

我一聽就知道母親還是因為借油的事耿耿於懷,我就對母親說:「娘,你也別只記着三嬸的不好了。那次三嬸去學校里給我堂弟送飯的時候,她遇到我,領着我去學校門口的小賣部里給我買了兩包即食麵,還有兩根火腿腸,花了好幾塊錢呢,臨走三嬸還把身上的五毛錢塞給了我,讓我打份熱菜吃。」

母親一愣,說真的嗎?你為什麼當時沒和我說?

我不好意思地說:「娘,你和三嬸的關係不好,我要是說了,你還不得批評我,嫌我要她的東西呀?」

我以為母親會被感動了,可是母親馬上板著臉說:「不管怎麼說,去年她沒有借給我油,我心裏就是過不去這個坎。」

我嘆了口氣,母親太犟了!

中專生活豐富而又多彩,我積极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畢業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留在了市裡的國企工作。

我兩個弟弟沒有考上學,就在村裡務農,我妹妹考上了師範,她趕上了國家分配的最後一趟車,畢業後分到了我們縣的一個鄉鎮小學工作。

兩年後,我結婚了,在市裡成家立業以後,我回娘家的機會就少了。

市裡離家有200多里路,剛結婚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買車,坐客車回去一趟不容易。

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聞

我每次回娘家的時候,都是匆匆而歸,我的工作很忙碌,我擔任了一個財務科的負責人,在工作上,我認真負責,把時間和精力基本上鋪在了工作中。

每次回娘家待的時間很短,我很少見到三叔和三嬸。

我聽父親說三叔和三嬸的日子也過得不容易,那幾年三叔身體不好,經常生病住院。

我曾經和母親說想去看看三叔三嬸,但是母親表示只要一想起當年借油的事就心涼了,為了不讓母親生氣,我就沒有過去看望三叔三嬸。

時間過得飛快,我已經50歲了,父親和母親也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昨天是第一天上班,上班以後,由於業務的關係,我和兩個同事來我們的縣城出差。

在銀行辦完業務,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我和那兩個同事就分開了,我讓他們在縣城吃飯,我想回娘家看看。

我還是年前臘月29送過年禮物的時候,回的娘家。

我把車停在巷子口,我正準備從後備箱往下拿東西,這時我突然聽到有人喊我,我一看竟然是三嬸。

昨天天氣很冷,飄着雪花,三嬸包着一塊藍頭巾,穿着一件大棉襖,挎着一個籃子,籃子里有幾個蘿蔔。

三嬸看到我以後,驚喜地說:「春霞,你回來了呀?我去蘿蔔窖子里拿了幾個蘿蔔,我不認識你的車,我還以為是來咱村裡走親戚串門的呢,沒想到是你回來了。」

說著,三嬸把籃子放下了,兩手拉住我親熱地說:「春霞,你也老了呀,你看你的鬢角都有白頭髮了,唉,日子過的真快呀,我還時常想起當年你去三嬸家,坐在門樓子底下玩的情景呢。」

三嬸的話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憶,我眼圈有些發紅,我想起了讀初中時三嬸給我買的即食麵和火腿腸,還有那五毛錢。

這時三嬸說:「春霞,三嬸也沒有值錢的東西,這幾個蘿蔔一直放在窖子里,還怪新鮮,你帶回家吃吧。」

說著,三嬸把蘿蔔上的泥土用手擦了又擦,怕弄髒了我的後備箱。我趕緊找出一個袋子,把蘿蔔裝進去。

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聞

我從後備箱里拿出了一箱牛奶,一箱水果,我對三嬸說:「三嬸,走,我去你家看看三叔。」

三嬸不好意思地說:「春霞,讓我嫂子知道不好吧?」

我想了想,決定讓母親和三嬸和好,我說:「三嬸,咱們是親人,你和我母親之間的那點小矛盾早就煙消雲散了,我母親經常在家裡說,你和三叔當年對我們也不錯呢。」

三嬸驚喜地說:「春霞,我嫂子真這樣說了嗎?唉,我一直不好意思提,其實當年我嫂子來我家借油的時候,我家確實沒有油了,那年我爹得了腦溢血,不能掙錢了,沒法幫襯我們了,當時我們家也是過得緊緊巴巴的,咱離供銷社又遠,我讓你三叔去打油,他一直拖着,正好嫂子來借油,事情也巧了吧,這麼多年一直誤會着。」

聽了三嬸的解釋,我如釋重負,所有的疙瘩都解開了。

我對三嬸說:「咱們是親人,這點小誤會應該消除了。」

我去了三叔家,三叔看到我來了,竟然激動地兩眼含着淚花,他顫抖着雙手說:「春霞,你來了呀!」

我掏出了1000塊錢遞給了三叔,我說:「三叔,這些年我也沒有過來坐坐,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吧。」

三叔說什麼也不肯要,我把錢給放到了一張八仙桌子的抽屜里。

我在三叔家坐了一會兒,臨走的時候,三叔從裡屋抱出了半袋子花生,給我放進了後備箱里。

三嬸又給我端上了一盆冷肉,三嬸一直有滷製冷肉的手藝,我不要冷肉,三嬸說:「春霞,你給我嫂子捎過去吧,這是我年後滷製的,很新鮮呢,年前的時候我就想去你家坐坐,可是我又怕嫂子不待見我,我就沒好意思去。」

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聞

我一聽馬上說:「三叔三嬸,你們等着,我回家先準備一下,等會兒我就喊你們過去吃飯,咱們一家人坐在一起聚聚。」

我回到了娘家,我從後備箱里端出了那一盆冷肉,我對母親說:「娘,這是三嬸專門送給你的冷肉,我把車停在巷子口的時候,三嬸遇見了我,就讓我給你捎過來了。」

母親愣住了,她說真的是你三嬸捎過來的嗎?不是你買的吧?

我說:「娘,你怎麼不相信我呀?你看這個盆子是我三嬸家的陶瓷盆子,你應該認識。」

母親點點頭,切了一點冷肉嘗了嘗說:「嗯,是你三嬸的手藝,那年過年的時候,她給咱送來一塊冷肉,就是這個味道。」

我趁熱打鐵地說:「你看我三嬸都知道給你送禮物了,你也別生氣了,三嬸也給我解釋了,她說那天你去借油的時候家裡確實沒有油了,不是不借給咱,當時三嬸的父親得了腦溢血,他們家的日子也緊巴,這件事情過去了這麼多年,也該和解了。」

「我和三叔三嬸說好了,讓他們一會兒過來吃午飯,你趕緊做菜吧,我去喊三叔三嬸。」

母親笑着說:「這些年過去了,俺見了你三嬸,心裏早就沒氣了,都怪當年太窮了!要是擱在現在,哪有這些事?」

母親轉身進了鍋屋,拿起了一隻雞,開始剁雞準備炒雞了。

父親在一邊瞅得明明白白的,他給我遞了一個眼色,我一笑轉身就去了三叔家,我把三叔和三嬸都叫來了,三嬸一進門就喊着:「嫂子,我來了,我幫你做飯啊!」

母親笑呵呵地說:「好、好、好,你的手藝比我強呢,剛才我嘗了你做的冷肉,味道很好。你來炒雞吧,你炒出的雞大家肯定愛吃。」

看着母親和三嬸在鍋屋裡忙忙碌碌的情景,我舒心地的笑了。

三叔和父親坐在堂屋裡喝茶聊天,其樂融融。

當年母親去三嬸家借油空手而歸,昨天回娘家,三嬸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聞

親人之間沒有永遠的矛盾,在物質匱乏的遙遠的年代裏,那些小摩擦和誤會也許會暫時沖淡親情,但是親人之間早晚有和好的那一天。

家和萬事興,親情比什麼都寶貴。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