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吵架,不應成為過年的窘態」,你家過年吵架了嗎引熱議。
大過年的,吃完飯就打開手機瀏覽着信息,突然一則消息映入了我的眼帘,「你家過年吵架了嗎?」放到以前,看到這樣的消息我肯定會深有同感,但是現在我回想了一下,貌似家裡已經有很久沒有吵架了。
打開這則消息,下面有一個投票,投票的名稱就是「你家過年吵架了嗎?」,我投了「沒吵」票之後好奇的看了一下結果,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共有1.9萬人參與投票,62%選擇了「吵了」,只有38%選擇了「沒吵」,吵架的比例居然如此之高。
看看評論,吵架的原因是什麼呢?
有的是和父母吵,大年三十,有人喜歡放鞭炮,好不容易過個年,放鞭炮也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小孩子們喜歡 也無可厚非,但是很多父母不喜歡,尤其是上了年紀的父母,千方百計地阻止孩子放鞭炮,導致孩子與大人爭吵。
有的是和妻子吵,因為過年回婆家還是回娘家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肯讓一步,結果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原本說好的一家去一年,真正執行起來的時候好像又有很多小插曲,導致不能按照原計劃執行。
還有的大年三十在冷戰,這樣的做法無疑使給雙方的關係加了一道冰,連溝通的機會都沒有。還是建議有什麼話直接說出來比較好,和對方溝通好,任何事情雙方商量着來。
最後總結一下,其實真正吵架的原因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雙方有一方能夠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或者說能夠有一位退一步,那麼這個架就是完全不會吵起來了。但是現實中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少之又少,等情緒上來的時候,就是不吐不快,用最傷人的話去面對自己的親人,吐露完了之後又會後悔,但是覆水難收的道理我們都懂。說出去的話就如潑出去的水,不可能沒有痕迹。
如果這種吵架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就導致這個家庭成為內耗型家庭,每天活在壓抑的空間中,有人甚至為了逃避家裡的壓抑和親人的壞情緒,喜歡在公司里加班,直到沒有辦法只能回家時,才不得已打開家門。
雖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學會自己不斷的提高不內耗的能力,更不要把自己的內耗傳遞給身邊的人,讓家裡不僅是過年的時候沒有爭吵聲,平時也都充滿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