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紅 素材/張文文 圖片/網絡
文章來源:作者身邊的生活
我生於1981年,家鄉在廣西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我剛滿兩歲那年,母親就因病去世了。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忙得腳不沾地,我是跟着奶奶生活的。
奶奶百般呵護我,恨不得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我。可命運專挑苦難人,在我剛滿七歲那年,奶奶卻突發腦梗去世了,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奶奶離開後,父親就開始手把手地教我生火做飯。小小年紀的我就已經會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比同齡孩子都能幹,是父親的得力小助手。
父親在外干農活,我就在家裡包攬家務活。我每天放學回家,書包一扔就擼起袖子幹活。辛苦一天回家的父親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他常常誇我能幹,我心裏樂開了花。
我10歲那年,父親再婚了,是我姑媽做的媒。我的繼母是姑父村裡的寡婦,繼母的兒子和我同歲。姑媽看重我繼母的勤勞善良,同時也盼着我父親能有個女人搭把手,把我們這個支離破碎的家給撐起來。
我們村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姑媽,他們都說姑媽是故意給我父親添堵的。他們都認為我父親根本就沒必要幫別人養兒子,10歲的男孩根本就養不熟,養了就是白養。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十里八村的人都在議論此事,但那些閑言碎語根本就影響不了我父親的美麗心情,再婚後的他幹啥都得勁了,臉上總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父親說:「人性本惡,沒人希望別人過得比自己好的。嘴長在別人身上,他們愛咋說就咋說,我們只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
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父親對繼母母子倆好,繼母母子倆也對我們好。繼母對我和她兒子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我們這個重組的四口之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繼母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我們一家人一定要團結一心,把日子給過好了,讓那些見不得我們好的人羨慕嫉妒恨去。」
父親和繼母雖然是半路夫妻,但他們團結一心,同心同德。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和哥哥團結友愛,一起幹家務活干農活,是父母的得力助手。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那些見不得我們好的人只能羨慕嫉妒恨了。
每當我經過村口的「情報站」時,那些長舌婦就會拉着我,試圖給我「洗腦」。她們總是話里藏話,故意抹黑我繼母,故意挑撥我和繼母之間的關係。但我已經長大了,啥都懂得了,才不會相信她們的那些「鬼話」。
繼母待我如親生女兒,給了我溫暖的母愛,我心甘情願喊她媽媽。我父親給了哥哥缺失的父愛,哥哥主動喊我父親爸爸。
我們這個重組的四口之家互相溫暖着彼此,我們之間的親情已經跨越了血緣。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癒,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我和哥哥在溫暖有愛的家庭中健康成長,我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長大後的我們都是有恩必報的人。
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我和哥哥一起孝順父母,一起贍養父母。父母辛苦了大半輩子,是時候該好好安享晚年生活了。
孝順孝順,一定要順着父母的心意來的。父母都是閑不住的老人,他們在老家種菜,養雞鴨鵝。只要他們開心就好,畢竟有錢難買老來樂,父母健康快樂比啥都重要。
孝順一定要趁早,莫等親已老。我和哥哥常常回家陪父母吃飯嘮嗑,二老可開心了。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和哥哥都很幸運,都遇到了好伴侶。我老公和嫂子都是通情達理的人,他們都願意孝順我們的父父母。
母親常常感慨道:「兒好,不如兒媳好。女好,不如女婿好。我和老頭子有福氣啊!兒子和兒媳,還有女兒和女婿都是懂得感恩的人。我們這輩子值得了,真的值得了。」
知足常樂,父母都是容易滿足的人。
可意外永遠比明天先到來,母親突發腦溢血被送進了醫院急診室。我們和哥哥同時趕到了醫院,但父親卻急忙把我拉到了一邊說話。
父親說:「大妮,你媽要是癱了,我來侍候她,不給你們添堵。一日夫妻百日恩,她跟我生活了幾十年,我不會丟下她不管的。以前我和你媽每次生病住院,都是你們姐弟倆平攤治療費的。但這次你就自己支付你媽媽的治療費吧!你哥嫂現在經濟緊張,你也是曉得的,你也別怪我偏心了。一家人嘛,肯定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
我趕緊表態說:「爸,您放心了,媽的治療費就包在我身上了。我老公把銀行卡都帶來了,我們本來就打算支付治療費的。」
父親一聽,點了點頭,背着雙手快步走向了急診室門口。
吉人自有天相,由於搶救及時,母親的命保住了,也沒有留下後遺症,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父母都健健康康的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可哥哥最終還是堅持和我平攤了母親的治療費,不肯占我的便宜。哥嫂都是重情重義的人,真的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百善孝為先。孝順一定要趁早,莫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發生了。
本文是@紫花地丁喲頭條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搬運抄襲必究。最後感謝各位的閱讀,點贊和評論,還有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