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走散之後,你會發現「三個真相」

2023年12月03日15:20:04 情感 1758

三毛說:「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最可貴,貴在雪中送炭。」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在追逐朋友,通過朋友的聯合,去得到更好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好朋友走散了,我們才會重新審視人際關係。

站在朋友圈之外,人生的真相,漸漸明朗。

好朋友走散之後,你會發現「三個真相」 - 天天要聞

01

不管朋友多少,總要做好一個人走的準備。

總以為,某樣東西得不到,是很遺憾的。

其實,某樣東西得到了,然後再失去,遺憾會翻倍。

人與人的情感,也是如此。

唐朝時的柳宗元劉禹錫,在文學、政治上,都是高手,並且是同事加朋友的關係。他們一起發動文學運動,被稱為「劉柳」組合。

就在他們攜手同行的時候,發生了「二王八司馬」事件,兩人都被貶出京城,各奔東西。

柳宗元帶着一家老小,奔赴永州,一路上的風景不錯,但是他卻無心去看。

偶爾一抬頭,感慨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離開曾經推杯換盞的局面,然後一個人帶着家眷,坐着一條船,有孤帆遠影碧空盡的美,但無法治癒內心的孤獨。

聚散在風中,聚散不由人。多少人在失去朋友之後,知道什麼是身不由己。

類似的情況,在今天的我們身上,也是有的。

滿懷期待去參加同學聚會,為此準備了好幾天,甚至買了一套新衣服。

到了聚會的時候,大家聊得很開心。

但是聚會還沒有真正結束,很多同學就離開了,工作要緊。

也有一些同學,喝得東倒西歪,一覺醒來,發現空空蕩蕩的房間里,只有自己。

鬧騰之後,聚會的地方,只有一地雞毛。

經歷了幾次聚散,就會明白,一個人走路,這才是人生的常態。

人生就像公交車,有人上來,有人下去,車上一直熱鬧,但是你其實是一個人在行走,別人都是路過罷了。

好朋友走散之後,你會發現「三個真相」 - 天天要聞

02

當你習慣了孤獨,就不會想合群了。

探險家南森說過:「人生最重要的是發現自己,所以有必要與孤獨、沉思為伍。」

朋友走散之初,你也會和朋友寫信,打電話,發消息。但是時間長了,發現各種的生活軌跡發生了改變,聊不到一起了。

聯繫從多變少,然後變成不聞不問。

偶爾聽到朋友的聲音,都顯得陌生了。也許,都聽不出來,對方是誰了。

不過,這樣也好,你已經不再苛求什麼合群,也不因為不合群而煩惱。畢竟,你正在享受孤獨。

劉禹錫被貶之後,去遠州,然後到了朗州。

對於奔襲,他如此描述:「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被當地的官員排擠,把他趕到只能放一書桌一張床的小屋裡,他也不生氣,還寫下有名的《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被朋友拋棄,被群體排擠,這是很苦的。若是你主動適應一個人的日子,那就有了另一種境界。

偏安一隅,未嘗不是快樂的。

看看哲學家莊子身上的「獨處」氣質吧。他一個人釣魚,看到多日不見的惠子,做了大官,帶着官兵走過大路,不僅不羨慕,還扔掉釣魚竿,躲得遠遠的。

他被楚王邀請做官,他對使者都不看一眼,然後繼續釣魚。

一個人過得蠻好的,反過來再去湊一個朋友圈,大概率是再一次經歷「分別的苦」。

人生皆苦,有的苦,經歷一次就夠了,不要反覆折騰,讓痛苦翻倍。

慢慢,你就會羨慕那些不參加同學、親戚朋友聚會的人。他們早已習慣了拒絕邀約,站在圈子外面,是一棵孤獨的樹,也是獨樹一幟。

好朋友走散之後,你會發現「三個真相」 - 天天要聞

03

不對朋友抱太大希望,你才會真正成熟。

魯迅先生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你說有希望,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一切都在你的把握之中。

若是你抱着「希望」不放手,那麼你會被其傷害。就像手裡握緊沙子和石頭一樣。

記住一句話:「從未得到,何嘗失去?」

不希望友誼天長地久,你就從情感的世界裏,真正解脫了。

和劉禹錫、柳宗元玩得來的,還有韓愈

他們三個都在一個單位混過,但是韓愈和劉柳的關係,稍微生疏一些。

並且,韓愈比他們兩位,被貶的經歷更多,也更早。因此,他對聚散看的更透徹,並且更加專註做自己,敢做,敢說,敢為。在官場上,他總有些格格不入。

韓愈發現關中大旱,而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

他不顧自己官位小的事實,果斷寫了《論天旱人飢狀》疏。

胳膊扭不過大腿,韓愈為民服務不成,反而被貶連州陽山縣令。

唐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引發了迷信的熱潮,韓愈立馬寫了論佛骨表》,說皇帝做得不對。

這一次,韓愈差點被問斬,後被貶潮州刺史。

當時的宰相裴度評價韓愈:「恃其絕足,往往奔放。」

原來,韓愈是一個釋放自己個性的人,不管沉沉浮浮多少次,都是通透的。有沒有群體,他都是快樂的。

只要人品過關,不去害人,還積極為了大眾服務,人生的境界就很高了。

好朋友走散之後,你會發現「三個真相」 - 天天要聞

04

「朋友是磁石吸來的鐵片兒、釘子、螺絲帽和小別針,只要願意,從俗世上的任何塵土裡都能吸來。」有一位作家,如此點評朋友。

真正的朋友本來就很少,並且遲早要走散。

你我,就不要追求完美的朋友情了,學會給自己人生鬆綁。

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在某地相見,就是緣分,也是當下的幸福。

接下來,就各奔東西好了,重逢也好,再也不見也行,誰都不要掛礙。

未來的日子,你我都是帶着回憶上路,去遇見意外的風景。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 天天要聞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魚要講水,人要講理。」很早的時候,我們就被這樣的心靈雞湯餵養——「講理走遍天下,不講理寸步難行。」於是,與陌生人講道理,與朋友講道理。然而,當我們踏入婚姻的殿堂時,卻發現,那些條條框框的「道理」似乎失靈了。環視身邊,很多失敗的婚姻就是敗給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 天天要聞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頭條創作挑戰賽#☉作者 | 暮歲十點讀書會出品相親這個標籤,曾與奇葩經歷、焦慮吐槽等內容緊密綁定。無數年輕的單身男女,或是迫於家裡的壓力,或是無法拒絕熟人的介紹,紛紛踏上了相親之路。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 天天要聞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有人認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隨着年華老去便會黯淡。我卻認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顯現出獨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憑藉底氣、才氣與和氣,把歲月沉澱為自己的財富。年紀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每翻一頁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有位作家曾說過:無論男女如果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沒有人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終的庇護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與他人無關,有一個愛你的人是福氣,能夠愛自己則是能力!深以為然,發現了嗎?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 天天要聞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家中長輩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這做法對嗎?生活往往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複雜與衝突,尤其是家中長輩離世,親情,責任,習慣和現實之間的拉鋸,往往讓人無法喘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情無義,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報喪,不通知親朋好友,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聞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勞換寒心晨光透過紗窗灑進廚房,陳玉蘭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將剛蒸好的小籠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豬肉還帶着新鮮的涼意,那是她今早五點就去菜市場挑的前腿肉,為的就是讓小宇吃上一口熱乎的鮮肉包。「媽,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蘇曉雯的喊聲從卧室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 天天要聞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18歲的女孩,本應該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學習,在父母面前撒撒嬌,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兒一般的年齡,她的生活卻沒有那麼美好。李艷君,18歲,來自廣西,在當地的一所民族商業學校讀中專,5月1日這天學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