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聽說,大伯有兩個女兒,但一直偏袒兒子,對女兒們頗為苛刻,經常責罵她們。然而,有一天,大伯的妻子帶着兩個女兒回了她們的娘家,再也沒有回來。小時候,我對大伯的印象很好,每次出門他都會給我帶回各種美味,無論是蘋果、油條還是麻花,都讓我的童年充滿幸福。
在我記憶中,大伯總是讓我騎在他的肩膀上,笑容滿面地問我:「小濤,長大後你願意養大伯嗎?」為了能陪大伯多一會兒,我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願意」。
然而,多年後,我未能履行這個承諾。在父親的幫助下,我在城裡安家立戶,母親搬來照看孩子,而父親也在附近的工廠找到了保安的工作。與此同時,大伯卻獨自一人留在鄉下。
每逢過年或清明,當我回老家祭祖時,大伯的熱情已大不如前,只有生疏的寒暄。我給他錢和香煙時,也只是淡淡的表情。我明白他在擔憂養老的問題。
父親曾提出將大伯送進養老院,因為一個人照顧自己生活並不方便。然而,大伯堅決反對,認為鄉下的養老院不如城裡的舒適。由於我們一家人住在80平方米的房子里,根本無法容納大伯,只好委託大伯的鄰居來照顧他。
鄰居是同姓家的一位熱心腸的嬸子,以前她做好吃的時候,也會送一份給大伯。她還幫大伯洗衣服,但自從我委託她來照看大伯後,她明確表示:「你大伯一個人真的很可憐,不太會做飯,經常吃些餅乾來填肚子。我也願意幫他,但有人說我企圖得到你大伯的財產。」
為了確保大伯能得到鄰居的照顧,我特地找了村長來做證明,表示我委託她每月提供1000元的伙食費。然而,鄰居嬸子堅決拒絕了,她說大伯是五保戶,還被村長認定為貧困戶,而且還有土地租金(她種的田地),養老費用完全足夠了。她告訴我,如果大伯有疾病或遇到困難,再來找我。
儘管鄰居是女性,但她得到了大叔的支持,擁有很高的信譽。大伯已經跟她家呆了整整11年,而我並沒有花一分錢。
聽說老家將要拆遷,大伯希望父親回去,或許是為了立遺囑,將來財產歸鄰居家。但母親堅決反對,她認為財產應該由侄子繼承,與鄰居的關係無關。
父親卻認為老家的房價並不高,賣掉也不容易,裝修費用高昂,出租難以找到租客,還要支付物業費,不划算。他們因此爭吵不休,作為他們的兒子,我也無法做出決定。對於這個情況,我認為我們應該坐下來一起談一談,聽聽大伯和鄰居的意見,然後共同找到一個對大伯最好的解決方案。無論如何,家庭之間的關係和親情都非常重要,應該以這些為優先考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