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你的父親

2023年09月22日21:02:04 情感 1938

#談談你的父親#

家裡孩子比較多,姐妹三個加上最小的弟弟,生活的負擔全落到了父母身上。打我記事起,父親就開始了外出打工,只有寒假過年的時候能在家和我們團聚。

上初中的時候父親因工作腰部受傷,後來送我去上學,幫我搬行李時,不小心又扭了一下,傷上加傷,回家後父親腰疼的就站不住了,那年父親有兩三個月是在家卧床養病輸液的,從那以後父親也落下腰疼的毛病了。

漸漸長大,因為生疏,與父親的感情也是淡淡的,父親不是感情外露的人,我在家排行老二,懂事比較早,性格比較要強,也是個不會撒嬌賣萌的性格,因為與父親相處少,父親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有時候甚至有點不知道怎麼和父親交流。

大學離家遠,回來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了。畢業後就結婚了,我家大寶出生後,我開始漸漸明白了身為父母的不易,對父親也漸漸開始讀懂父親。

記得一個暑假,大寶六個月左右,我帶孩子回家玩,吃完午飯後,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哭個不停,父親抱過孩子,對我說,你休息一下,我抱出去轉一圈就不哭了。父親也是心疼我,抱孩子出去半小時左右,他懷抱着睡熟的兒子返回來了,小聲道,困了,鬧覺呢,你也趕緊睡會吧。這就是默默地父愛吧。

那年的冬天,我回娘家,冬天的村裡很少有新鮮蔬菜的,最多的就是大白菜了。父親看到我回來,特別開心,叮囑母親買幾個西紅柿,給我做西紅柿雞蛋打滷麵。母親心直口快,嘟囔道,你家老二打小就不喜歡吃西紅柿,還買西紅柿呢……我看到父親臉上一剎那的尷尬表情,心裏酸酸的,不是父親不細心,這麼多年在外面打工,父親與我們相處的時間太少太少了,來不及陪伴我們長大,也來不及了解我們的喜好。

父親在外面打工時,同村的工友給父親起了一個外號「老摳」!聽人說,其他工友隔三差五會買點小菜喝喝小酒,犒勞犒勞自己,但是父親從來沒有去特殊消費過。每天除了幹活、吃飯、睡覺的基本生活花銷外,從來沒有給自己花過一分一毫。掙得錢都給母親寄回來,所有的錢都給我們省下來了。他不是摳門,他是想給我們留下更多的錢。

了解父親越多,越心疼父親。他的一生雖然沒有偉大的成就,但是他支撐起了我們的一片天。父親為人正直,勤奮肯干,憨厚樸實。他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人。

父親已近古稀之年,我工作之餘,會經常帶孩子回家看看父母,多陪他們坐坐,嘮嘮家常。希望時間慢一點,再慢一點,希望能陪伴父母的時光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談談你的父親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兩性關係中,夫妻到了70歲,還能做到這2樣,此生無憾! - 天天要聞

兩性關係中,夫妻到了70歲,還能做到這2樣,此生無憾!

在兩性關係當中,如果夫妻雙方都到了70歲,但還能做到這兩樣,那麼就算很好了,而且此生無憾,這樣的夫妻關係值得膜拜。很多小年輕在剛結婚的時候,都會甜甜蜜蜜,恩恩愛愛,就算女方發點小脾氣,男方也會予以包容。總之對男人來說,剛娶到手的媳婦兒自己會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 天天要聞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封面新聞記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陽一對夫妻因發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下半瓶農藥敵敵畏,妻子在馬路邊大哭攔車求助,最終在陌生人歐女士幫助下送醫。7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人民醫院獲悉,目前男子已經脫離危險,病情穩定,不過還需住院觀察一周。現場目擊者歐女士發佈的視頻顯示,7月3日下午,位於德陽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都說老男人在情場上不吃香了?這話誰信誰傻。歲月能帶走青春,卻帶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氣質,像陳年老酒,越沉澱越有味兒。01 嘴巴甜不如耳朵靈,會說話更要會聽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當「人生導師」,張嘴就是道理教訓。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 天天要聞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文案:庄芙瑤穿到十六年後的自己身上,還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說里那種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讓她離開自己兒子的惡毒婆婆。  因為各種作妖,最後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了解到自己的結局後的庄芙瑤:這個惡毒婆婆她不當了!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社區食堂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各地探索建設社區食堂,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實惠的餐飲服務,獲得好評。然而,一些社區食堂在運營過程中也面臨客源單一、盈利困難等諸多挑戰。如何增強社區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長久經營下去?本期基層圓桌會,我們一起探討。社區食堂,好想說「愛你」當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區食堂多樣化運營...
老人好心資助兒媳上大學,畢業後兒媳做法令人心寒,孫子成了受害者 - 天天要聞

老人好心資助兒媳上大學,畢業後兒媳做法令人心寒,孫子成了受害者

如果早知道事情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劉永順打死也不會做出當年的決定。他時常懊悔,正是自己那份 「好心」,間接讓孫子沒了媽媽。當初兒媳想繼續讀書時,他想着「女孩有文化是好事」,便咬牙供她念完大學。哪曾想她畢業後眼界變了,開始嫌棄這個家。假如當初沒供她上學,她或許就能和兒子在家踏實種地,守着幾畝地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