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儒醫行歌
編輯丨儒醫行歌
序
「沒有什麼比親情更重要,它是生命的支點,是我們情感的港灣。」——迪倫·托馬斯
隨着生命的蛻變,我們的視野逐漸擴展,有的人開始不斷追逐金錢、成就和成功,從而忽略了一些更為珍貴的東西——親情。
親情是我們初次領略人性溫情的詩篇,是內心最初的顫動,如同一首永恆的歌謠,深深地鐫刻在我們成長的軌跡上。
所以不妨放慢腳步,一起來看看《雨人》(Rain Man)這部電影。
通過《雨人》里兄弟的故事,我們或許能找到一些被埋藏於記憶深處,被我們忽略的東西,再次體會情感連接帶來的觸動。
《雨人》於1988年上映,導演巴里·萊文森通過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兄弟之間的故事,探討了家庭、人性和情感的複雜性。
這部電影就如一場音樂會,聚焦於兩個兄弟,他們彼此迥異卻又緊密相連,共同譜寫了一個感動人心的交響樂章。
故事開始於洛杉磯,年輕的商人查理·班寧正在經營一家進口豪車的生意,然而因為當地政策的改變,他的汽車滯銷急需大量資金周轉。
而就在查理為了金錢發愁時,他突然接到了父親過世的消息,這個消息並沒有讓查理感到悲傷,他表現的十分冷漠。
在查理印象中,家庭是個十分陌生,充斥着冰冷與失望的詞彙,他的母親在他兩歲時便逝世了,父親對查理十分嚴厲,讓查理抗拒反感。
這段親情的破碎發生在查理16歲那年,查理因為偷開了父親的車被父親報警送進警局關了幾天,氣憤的查理離家出走,之後的十幾年裡他都沒再聯繫過父親。
然而在他的童年記憶里,還有個為數不多的溫暖,那就是他的幻想朋友「雨人」。
在查理模糊的記憶中,雨人會在每個他因為打雷閃電難以入睡的夜晚來到他身邊唱歌,然而等查理再長大一點時,雨人就消失不見了。
在葬禮上,查理才得知他的父親留下了巨額財產,可他還沒到及興奮,就被告知這筆財產已經被存入信託基金,收益人則是他素昧蒙面的自閉症哥哥雷蒙,根本沒有他的份。
查理根本不知道自己還有個親生哥哥,這讓他不禁開始懷疑有是有人設局想侵吞父親留下的巨額財產。
然而經過了解,查理髮現雷蒙確實是他的親生哥哥,在很早的時候就被父親送到了療養院生活,所以查理對他沒有記憶。
在療養院中,查理見到了雷蒙,然而他表現的依舊十分冷漠,甚至將惡意和憤怒發泄到了雷蒙身上,對他惡言相向極盡嘲諷。
這一段也體現了查理對親情的淡漠,父親的去世和親人的重逢都沒能觸動他的內心,他的自私和情緒化與電影后來發展的情節和人物關係產生了有趣的對比,也為他的成長和轉變鋪設了基礎。
為了從雷蒙那獲取遺產屬於自己的那一半遺產,急功近利的查理最終採用了極端手段,他將雷蒙「綁架」了,哄騙對方跟着自己上車離開了當地。
而查理也以此做威脅,要求信託基金那邊支付他至少一半的父親遺產。
這場倉促的旅途也讓兩兄弟最初的相處充滿了衝突和困難,雷蒙的自閉症給查理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雷蒙堅持吃某種食物,在某個時間做具體的事情,甚至連衣物都只穿固定商家的,一旦查理強行要求他做討厭的事,他就會發狂大喊大叫。
查理被他折磨的苦不堪言,滿腹怨氣,但為了那份巨額遺產,他還是忍了下來,開始尋找雙方都能舒適的相處方式。
然而隨着互相了解,查理也逐漸開始感受到了哥哥的獨特魅力,他發現雷蒙雖然是個自閉症,無法與人正常交流,但在數學方面卻展現了超出常人的天賦。
雷蒙掃一眼就背出一本電話簿號碼,看一眼灑落在地上的牙籤就數出具體簽子數,這讓查理十分詫異又佩服。
而在發現了雷蒙的這份天賦後,查理也有了個絕妙的想法,他帶着雷蒙去了賭場,靠着對方驚人的記憶力和算術能力在賭桌上贏得了8萬美金。
這一次事件也讓查理更深一步的意識到,雷蒙雖然異於常人,但他卻能在某方面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讓漸漸轉變了對雷蒙看法,不再將他視作一個病人,而是一個特殊的天才。
而通過接觸雷蒙,查理也加深了對自己的了解,他逐漸意識到,雷蒙是他過去被遺忘的家庭中的一部分,具有着無可替代的價值。
原本只追求個人利益的查理,也開始在雷蒙身上感受到了情感的連接,親情的意義。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查理在一個夜晚,突然發現雷蒙嘴裏哼唱着他熟悉的歌謠,他追問之下才震驚的發現,原來雷蒙就是他童年記憶中的「雨人」,雨人並不是他的幻想朋友,而是他真實存在的哥哥,只是查理忘記了而已。
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情感轉折點,更進一步加深了主人公查理和雷蒙之間的關係,凸顯了電影的核心主題,即情感的連接。
而在那一晚,查理還發現了另一個埋藏已久的真相,他發現雷蒙對熱水十分恐懼,詢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小時候雷蒙不小心用熱水燙傷過他,也正是如此,雷蒙才會被父親送去療養院。
查理的內心在那一刻徹底被觸動了,他終於理解到了親情的價值,他一直以為父親不愛自己,但父親卻為了保護他,寧願將自閉症的大兒子送去療養院幾十年,而雷蒙也因為誤傷過查理留下了沉痛的心理陰影。
最終,查理帶着雷蒙返回了家鄉,放棄了爭奪遺產,並開始爭取雷蒙的監護權,然而因為他之前的行為,法院並沒有將監護權判給查理。
但查理並沒有放棄,他決定以後每過兩周就來看望一次雷蒙,用誠意告訴家鄉的人,他對雷蒙是真心實意的。
電影以兩兄弟在火車站告別的場景結束,雖然他們分離,但這次很快就會相遇,他們之間的情感連接已經牢不可摧,永恆不變。
《雨人》的最核心影片主題是"情感的連接"。影片聚焦於兩個截然不同的兄弟,他們從陌生到熟悉,最終尋找到了親情的意義,呈現了情感連接的力量和意義。
雷蒙是一個自閉症患者,他在社會交往和情感表達方面存在困難,但他擁有非凡的數學能力和記憶力。
查理則是個事業心強、自私的商人,他追逐金錢和成功,但內心卻感到空虛和不滿。
兩人之間的對比顯而易見,然而,正是在這種截然不同的個體特質之間誕生的情感,才顯得格外富有意義。
隨着兩人的相處,查理漸漸了解雷蒙的獨特價值,他開始從金錢和個人利益中解脫出來,而是越來越關注雷蒙的需求和情感。
雷蒙雖然在情感交流上存在障礙,但他對世界的獨特感知引發了查理對於人性深層次共鳴的思考。
這種共鳴不是建立在傳統的交流方式上,而是基於兩人內心的情感需求,超越了表面的差異。
這一主題的在電影的高潮時刻得到深刻體現,在兄弟獨處中,雷蒙突然開始唱起一首熟悉的曲子。
這個瞬間,查理的情感和記憶都回到了過去,他想起原來小時候他就見過雷蒙,在對方的歌聲中入眠。
兩人在這首歌的共同迴響中,實現了深層次的情感共鳴,這就是情感和記憶在人類心靈中的持久力量,即使查理已經長大成人,不再是懵懂無知的孩童,也份溫情在跨越了時間長河後依舊不會褪色。
通過查理和雷蒙之間的親情,導演傳達了與他人建立深厚情感紐帶的重要性。情感共鳴能夠超越差異,連接人與人之間的心靈。
而查理從自私和冷漠逐漸轉變為理解和關心雷蒙的過程,也體現了影片的另一個主題,個體成長和人性探索的重要性,通過情感的轉變和內心的覺醒,人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內心的溫暖和善意。
《雨人》由導演巴瑞·萊文森執導,他用了多種拍攝手法為電影增色添彩,給予了觀眾良好的觀影體驗。
在影片中,經常出現特寫鏡頭和近景,這種拍攝手法使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情感變化和內心掙扎。
特別是在雷蒙這個角色身上,通過特寫鏡頭,觀眾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的表情、眼神和情感變化,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他與世界的互動。
這部電影的整體畫面採用了相對柔和的色調,為影片營造了一種溫馨、感人的氛圍。
影片中還經常通過對比鏡頭和剪輯來強調查理和雷蒙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這種對比增強了他們之間的差異。
對比鏡頭和剪輯手法讓觀眾更加清晰地看到兩個角色在外在和內心方面的差異,從而更好地理解他們之間的情感演變。
《雨人》的文化背景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社會,那個時代對於自閉症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理解相對較少,這些特殊需求群體常常受到誤解和排斥。
電影通過雷蒙這個自閉症患者的角色,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於自閉症等特殊需求群體的認知和態度。
雷蒙在電影中被人誤解、被人排斥,甚至遭到歧視。這也呼籲了屏幕外的觀眾對於特殊需求群體的更多關注和理解。
《雨人》的文化背景也體現在了查理身上。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社會正在經歷着許多社會和文化變革。這一時期標誌着個體主義和追求物質成功的高潮,人們普遍追求財富、名望和個人成就。
查理的形象代表了這種個體主義的價值觀,他一開始只關心如何從哥哥雷蒙那拿走財產繼承權,親情觀念十分淡薄。
通過描繪雷蒙和查理之間的關係,電影呼喚對於自閉症和特殊需求群體的理解和尊重。
而查理對雷蒙態度的改變,也代表了個體成長和家庭價值觀的變化,強調了親情和情感連接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影片的兩位主演,湯姆·克魯斯和達斯汀·霍夫曼,都展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出色演技。
湯姆·克魯斯飾演的查理塑造得非常生動,他能夠準確地傳達出角色的情感變化,從一開始的自私和冷漠,到後來的情感觸動和成長。
而達斯汀·霍夫曼則以出色的表現扮演了雷蒙,他通過細膩的表情和動作,深刻地呈現了自閉症患者的獨特特質和情感體驗。
兩位演員的精湛演技使角色更加立體和感人,為整個故事注入了強烈的情感力量。
導演巴里·萊文森在影片中展現了出色的才能,通過精心的鏡頭安排和情感處理,將故事呈現得深入人心。
他巧妙地運用鏡頭、剪輯和音樂,突出了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情感變化和成長過程。他對影片節奏的掌控以及情感高潮的塑造,使觀眾被深深吸引,產生共鳴。
影片的優秀之處不僅體現在演員演技和導演才能上,還包括了出色的劇本、精良的攝影、感人的音樂等方面。
整體來說,電影《雨人》通過演員和導演的出色表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高水準製作,成功地將觀眾帶入一個情感深刻且發人深省的故事世界,成為一部不朽的經典之作。
《雨人》講述了雷蒙和查理兩個截然不同的個體如何建立情感共鳴和深刻的連接。他們在外表、興趣和能力上存在巨大差異,但在一次次的相處中,情感上的聯繫卻讓他們跨越了這些差異。
影片中的兩位主角,也給用他們的成長和經歷給觀眾不一樣的感悟,雷蒙是一個自閉症患者,但他在數學計算方面具有驚人的才能。
這讓人們意識到應該更加尊重和認可每個人的個體差異,而不僅僅看重外在表現。
查理的成長過程是影片的核心,從最初的自私追求到最後的情感關懷,他在雷蒙的陪伴下得到了真正的成長,體會到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情感的港灣,也是價值觀的根基。
每個人觀看《雨人》的感悟因人而異,但無法否認的是它教會我們尊重和理解,啟示我們家庭和親情的珍貴。
或許正如影片所述,我們都需要一位「雨人」來引導我們,去尋找心靈深處的那片清澈的湖水,尋求情感的共鳴和成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