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2023年05月10日21:09:10 情感 9802

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 天天要聞

「下課一起吃飯啊!」「一起去看最新的電影吧!」「唉,早八又要遲到了,幸好有你陪着我。」這些對話在當今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它們代表了一種新型社交方式,被稱為「搭子」。

健身搭子、追星搭子、讀書搭子……在特定領域,當今年輕人正在尋找合適的「搭子」。這種「有指向性」的社交需求成為了他們尋找搭子的基礎,也催生了「搭子」文化圈。

與普通朋友不同,「搭子」是年輕人之間基於共同興趣或目標建立的新型社交方式,提供了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社交選擇。

01 約個「搭子」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搭子?」很多年輕人的答案是:和我趣味相投、好相處、容易約。

「今晚去單車課,七點不見不散。」阿威想要減肥,又怕自己缺乏動力,於是他給自己找了一位健身搭子——熱愛騎行運動和健身的曉曉。

大學的健身房每晚都有單車課,只要沒事,曉曉基本上是風雨無阻地去鍛煉,「不只是為了減肥,真的是喜歡和享受運動帶來的感覺。」曉曉這樣的心態也影響着阿威。

每次單車課前,兩人會聊一些運動、健身的話題,阿威還會帶一些零卡的運動飲料給曉曉。「阿威作為健身搭子是很合格的。」當曉曉偶爾想偷個懶時,阿威也會喊她去上團課。

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 天天要聞

「這就是健身搭子的意義,相互鼓勵、督促,分享運動心得和狀態。」曉曉說,慢慢的,除了健身,學習和生活的話題,兩人也會聊一聊,所以阿威現在已經不僅是她的健身搭子,而是好朋友,「我們處在一個很舒適的社交和交流狀態里。」曉曉說。

咩咩是個狂熱的推理迷,也是東野圭吾的鐵粉。每逢有推理類新書上市,她就喊上自己的「書搭子」甜豆——另一位沉迷於看推理懸疑小說的東野圭吾粉,總會第一時間到書店看實體書。

對於這對書搭子而言,他們相處的基本點是興趣一致,所以也更像是彼此的「精神搭子」。

「在比較浮躁的時代,甜豆是能陪我靜下來的那個人。」咩咩認為,尋找一個「精神搭子」,最重要的是能懂自己。「別人大多在刷短視頻時,我能和『精神搭子』共享我的心理空間和精神世界,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咩咩說。

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 天天要聞

小河近期在追一檔韓國男團的選秀節目,前兩天,她找到了一位「追星搭子」——小魔仙。小魔仙是小河舍友的好朋友,小河會時常與舍友分享她的追星心得,小魔仙也會給小河舍友發很多這檔節目的訊息,而小河的舍友根本不看這個節目,於是決定「搭橋」建群,讓小河和小魔仙在群里聊。

02 搭子≠密友,

功能需求大於情感依賴

有人把搭子等同於好朋友,也有人認為,搭子和密友之間,仍是不同概念,至少需要經歷時間的檢驗。

在某段實習經歷里,瓜瓜認識了很多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實習生。工作之餘,大家會聚在一起吃飯、聊天。逐漸熟絡後,他們還會在周末一起組織活動。於是,瓜瓜擁有了一群遊玩搭子。實習結束後,大家也沒斷了聯繫,時常約出來玩。

談及選搭子的標準,瓜瓜說,「首先要真誠,其次是有趣,第三是合拍。」瓜瓜認為,搭子是朋友的一種,朋友不一定什麼事都有興趣一起做,但搭子就屬於某個更為垂直的領域。

今年,瓜瓜和遊玩搭子們一起去過西湖、靈隱寺、十里琅璫、良渚、蘭心大戲院,一起感受過livehouse的夜生活,也曾一起去浙大體驗別人的校園生活。這其中,令她印象深的是這群遊玩搭子陪她過了農曆和陽曆的兩個生日。「感覺上很合拍的朋友,可以探索更多搭子的可能性,比如說飯搭子、演出搭子,也可能成為旅遊搭子。」瓜瓜說道。

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 天天要聞

在咩咩看來,朋友和搭子並不衝突。搭子相對於朋友的功能而言,更偏向某一個範圍。

「從交流內容來說,我和搭子聊天的內容僅限於與愛豆相關的事,所以嚴格說我們並不算是朋友。」而在小河看來,搭子關係僅承載着她日常生活的小部分分享內容,而對於朋友,她會分享更多有關吃飯、健身、學習和苦惱等等瑣碎的內容。

「此外,我對朋友和對搭子的要求也不一樣。」小河說,自己對朋友的要求會更多,比如在親密關係中能積極回應、被堅定地選擇、被特殊偏愛等。相較之下,小河對搭子就沒有太多的情感依賴。

03 搭子間有

更清晰的「社交邊界」

在談到搭子時,很多年輕人提到了「社交邊界」——這種可以共享愛好又不至於「入侵」生活太多的搭子社交,讓年輕人感到更為舒適自在。

「所謂的社交邊界感就是社交的分寸。」採訪時,琳琳說,她最近和室友鬧掰了,「我和室友之前關係還不錯,相處比較有分寸感。」但漸漸地她發現,室友會因為兩人特別熟悉了,就隨便用她的東西而不打任何招呼,「有時候我給家人打電話,她也會不斷插話,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我覺得這就挺缺乏社交邊界感的。畢竟,你覺得是好心的事,我不一定能接受。」琳琳說,現在她很希望找到「合住搭子」,保證雙方的社交保持在合理的邊界範圍內。

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 天天要聞

在談及社交邊界感時,小河則認為,社交邊界感涉及尊重問題。出於尊重,「搭子」社交也需要考慮到對方喜歡怎麼樣的相處模式,該進則進,該退則退,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和期待施加在別人身上,也要坦然接受社交中不對等的情況。

因為在尋找的是追星搭子,在選取搭子的標準方面,小河有三點要求:首先是搭子的個人標準,「如果我是唯粉,肯定是選和我喜歡一樣愛豆的人。」其次,是搭子之間的交流標準,「搭子的三觀需要和我相近,且表達方式不能過於偏激,不然容易有矛盾,追星就不快樂了。」最後是搭子之前的情感置換標準:「我們彼此需要能互相輸送情緒價值,有交流、有置換,這樣才能長久。」

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 天天要聞

「每個人都是形狀不一的拼圖,有時候止步於點頭之交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小河認為,朋友是在一次次選擇中與自己選擇一致的人,如果很明顯地感覺到與對方的選擇不同,邊界其實就顯現出來了。看到了邊界之後,不要期待對方強行為自己改變,也不要強行讓倆人走在一起。

04  眾里尋「搭」千百度

在社交網絡上,很多同學廣發「搭子招募帖」:「求飯搭子」「求咖啡搭子」,也有同學通過一系列精密的量表測算來尋找最合適的搭子。

結束了一天的學習,樂淵回到宿舍,他躺在床上,打開社交軟件。消息欄里熱熱鬧鬧的滿是一眾小紅薯的私信。「同學你好,請問你可以帶我去地大逛逛嗎?我也可以帶你去我的學校逛逛!」「給你補充一個,人大校友可以入校,現在邀請親友也可以了。」

樂淵是中國地質大學研一的學生,如今他也是一名校園博主,實時發帖匯總北京各大高校的新鮮資訊,例如學校的進出校規定、是否能夠邀請親友入校參觀等等。

「我是一個infp(調停者),性格比較內向,在學校里的朋友很少。平常吃飯、上課都是我一個人。」樂淵說,起初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他想去其他學校逛逛,和更多人建立聯繫;順便找一找自己的「搭子」。

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 天天要聞

樂淵對搭子的唯一要求是「對方要對自己真誠」。樂淵和「搭子」取得聯繫後,會為搭子發放一張問卷,詢問對方想要和自己成為什麼程度的朋友,再根據對方的意願,在心中為對方劃分一個等級。

「假如你填了a,那麼我也會把你當成我的a對待,經常主動和你聊天,對你分享我的心事。但這種等級並非固定的:如果你做問卷填了a,但你總是不回我消息,對我愛搭不理,我會在我心裏把你降成b。」

在樂淵的眼中,搭子和朋友沒有任何區別。樂淵說,在尋找「搭子」的過程中,他發現,原來很多人有願意、並且能夠真正和自己成為朋友。樂淵很珍惜和搭子們建立的友誼,不願輕易把他們降級為「點贊之交」,甚至給自己設立了維繫搭子的「制度」:和a等級的朋友至少要一星期聊一次天,「這是最低的標準。」

接觸的搭子越多,樂淵的交友也變得越自如。 「本科時有個女生為了感謝我的幫忙,請我吃飯。當時我都不敢坐她旁邊,全程也沒敢看她,甚至不敢和她說話。」

年輕人尋「搭子」:嫌親密關係麻煩的一種平替? - 天天要聞

而現在,樂淵有了很多「互逛搭子」。前幾天,樂淵約了兩位北京林業大學的「搭子」,三人相約在北林的「林之心」標誌建築物碰面,一起逛校園。

樂淵的搭子遍布北京各大高校,無論男生女生,「交道打多了就放得開了,慢慢地我們也會討論些情感話題,大家基本沒什麼隔閡。」

對話丨快節奏時代,

年輕人更追求弱關係和輕社交

周瓊作為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的副教授,同時也是影視傳播與新媒體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常年從事文化傳播、新媒體與社會研究,對於互聯網時代的青年社交關係有獨到理解。關於年輕人找「搭子」背後折射出怎樣的社會文化轉型,北青報記者專訪了周瓊博士。

北青報:在您觀察看來,大學裏,找搭子的情況多嗎?

周瓊:能關注到學校里有很多搭子,一起點外賣、去食堂的「飯搭子」;圖書館裏的「自習搭子」;考研期間,三兩個人結成「考研搭子」,在群里早起打卡……學生群體里很多這樣的現象。

北青報:在您看來,搭子和同學、朋友有什麼不一樣?

周瓊:搭子更像是「高於同學、朋友未滿」的狀態。它是基於特定場景、特定功能性的關係,更強調速成。相比搭子,朋友更細水長流,知道彼此的需求和喜好,日積月累起來的情誼。

北青報:有人把「搭子」視為親密關係的「平替」,您覺得這種心態說明什麼?

周瓊:新一代年輕人的自我意識很強,這也是今天z世代年輕人的重要的特徵。很多人不願意在一段關係里委屈自己,合則來,不合則散,會更加關注到內心的體驗和感受。這是和往屆年輕人很不同的一點。

北青報:您怎麼看待這種更有指向性的社交需求?

周瓊:快節奏的時代里,人們更渴望速效的輕社交和弱關係。社會快速發展,一切以「效率」為先,生產需要效率,關係也需要速成的效率感,年輕人開始更注重交友的功能性。

傳播學有「弱關係理論」——兩個人的關係在某些場景下維持特定的關係,既可以給彼此提供必要的支持,又可以隨時抽身,不需要付出自己所有的精力去維繫一段關係。「搭子文化」就和弱關係理論很契合。

整個社會高速運轉起來後,用精細化的指標衡量社會,造成了人們在社交關係里的改變。大家會計算社交成本、考慮值不值得,所以更多地會選擇更有效率的輕社交。

北青報:「搭子文化」的背後折射了年輕人怎樣的人際交往趨勢?

周瓊:感覺年輕人的交友越來越務實了,在社交方面也有懶惰化的趨向。年輕人在社交方面更理性化,這對個人來說,情感層面的沉默成本會少一點。這也是社會高速發展期里,人和人關係要經歷的必經階段——人們對情感的付出越來越謹慎。

這也體現在年輕人在戀愛方面,現在很多人不想經歷戀愛的流程。心動過後,一些人會選擇把感情停在最美好的階段然後全身而退,他們不想讓日後的柴米油鹽破壞掉最初心動的感覺。

北青報:現實中,也有從「搭子」進化成情侶的情況,z世代的新親密關係創建路徑和從前有什麼區別?

周瓊:這當然也是一種路徑。說從搭子到情侶、從搭子到密友,極大縮短了相處的進程,會讓年輕人更快地遇上對的人,另一方面也說明社會「門當戶對」文化在年輕人當中更加盛行。

以前大家會覺得年輕人喜歡衝破世俗,排斥傳統的婚戀觀,但在我們的一項調研中發現,今天的年輕人更接受門當戶對,更希望各方面都搭得來:思想層面要有交流,物質層面也要匹配,才能達到情緒上的一拍即合,他們覺得這樣的婚戀才是比較穩定的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人,很難在戀愛的場景里重合——這也是「搭子文化」帶來的一個新的思考,年輕人更強調共性,通過搭子文化找到適配自己三觀的人。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知依 實習生  田璐瑤  王伊朵

統籌/林艷 張彬

圖片 | 網絡截圖、受訪者供圖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