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今年80歲,這幾天中招新冠躺倒了,我在陪護照顧中。躺在媽媽身邊,我突然想到,我這個快60的人,這輩子的幾個「高光時刻」,竟然都是媽媽帶給我的。
媽媽年輕時長得很漂亮,一直覺得,媽媽是她那個年代活得非常精緻的女人,在周圍的鄰居同學家裡都把「吃飯」當作日常頭等大事的時候,我和弟弟從小就被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與眾不同。媽媽的原則是:吃的可以差一點,但穿扮一定要講究,因為那是門面。當然媽媽自己也很愛打扮、也很會打扮,現在回看她當年的照片,無論與多少人合影,媽媽都是最打眼的那一個。
媽媽當年在一個企業搞技術工作,經常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差,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我和弟弟買很多我們當地沒見過的新奇衣服。我現在記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夏天媽媽給我們兩個帶回來一人一雙小拖鞋,當年大人們都很少穿拖鞋,小孩子就更沒見過穿拖鞋的。拖鞋本來是在家裡穿的,但我當時故意穿出去,傲嬌地走街串巷,引來無數驚嘆和羨慕的眼光。
還有一次媽媽去天津出差,回來帶了幾盒泡泡糖,就是那種在嘴裏嚼一嚼就能吹出很大的泡泡的東西,類似於現在的口香糖。我們當時也玩兒吹泡泡,但是自製的,用的是一小塊兒麵糰在水裡反覆搓洗,直到洗成麵筋,放嘴裏,就能吹岀泡泡。第一次見到這麼包裝精緻小巧的泡泡糖,我恨不得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我拿着泡泡糖在大院里招搖,不一會兒就被女孩子們圍得水泄不通。我小心翼翼地掰下來若干個小塊,按照與我關係的親疏依次分給她們,心裏又一次被傲嬌的情緒填得滿滿的。
我上初中的時候是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無論大人還是孩子,衣服的顏色和款式都很單調,而且只有過年時才能穿上新衣服。那一年媽媽從北京出差回來,給我買回來一件格子尼的半大衣,樣子類似日本的學生服。當時別說小孩子,就是大人也沒有見過穿尼子半大衣的,更何況又是如此新潮時髦的款式。永遠忘不了那一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穿到學校,立刻就成了全校的一道最亮麗的風景,每天享受着不同年級同學們投來的艷羨的目光,我的心裏甭提多滿足了!記得當時正風靡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主人公瓦爾特大都穿着半大風衣,後來同學們一見我就起鬨:快看,快看,瓦爾特!直到現在我們初中同學聚會時,我當年身着格尼子半大衣招搖過市的樣子,還被年過半百的同學們拿出來津津樂道呢!
上高中的時候,媽媽有一年冬天又去北京出差,走時帶着家裡的全部積蓄300塊錢,回來時帶回三件羽絨服。當時社會上剛剛時興穿羽絨服,我們這裡沒有賣的。這三件羽絨服是給我、弟弟、爸爸三人一人一件,我的是一件鴨鴨牌雙面穿夾克式的,弟弟和爸爸的都是藍色伊里藍牌半長的。媽媽回來時正趕上臨近過年,這三件羽絨服作為過年新衣,又讓我們父子三人着實拉風了一回。尤其是我的那一件,不僅夾克式的款式新潮,雙面的顏色也好看,一面是淺豆綠色,一面是紫紅色,即使現在拿出來穿也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