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是這世上最難的事之一。「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這說的就是為人父母的心態,永遠在為子女操心。
子女未成家前,父母要擔心子女的健康、教育、前程,為子女的人生道路籌謀,還要竭盡所能為子女提供最好的條件;子女成家後,父母也不能清閑,要幫助子女撫養下一代,出錢又出力。
為人父母,不但要耗費大量的財力和精力,還需要時刻被考驗耐心和智慧。
而這智慧,就是該放手時就放手,畢竟子女終究會要進入丈夫和妻子的角色。當子女成家後,父母要控制住插手子女家務事的慾望,讓子女自己學會解決。
已步入天命之年的老郭是杭州本地人,兒子小郭結婚5年,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三代同堂,本是讓人高興的事,可老郭卻有很長一段時間鬱鬱寡歡,起因就是因為兒子小郭對兒媳太好了。
說起兒媳,老郭就是一肚子氣。
兒媳小李是千島湖人,經人介紹和兒子認識後,二人很快就墜入愛河,不久就談婚論嫁。
小李剛嫁進來時,對待公婆也是十分客氣。可相處的時間長了,老郭慢慢瞧出端倪:兒媳太懶了!
兒媳剛嫁進來時沒有工作,老郭便將兒媳安排在自己公司工作。這份工作本就比較清閑,可兒媳卻事事都要兒子動手。
老郭看著兒子每天早上給兒媳買早飯,等兒媳吃完後,還要送她去上班,然後他再回來將小孫女託付給自己妻子。
更過分的是,兒子每天晚上九點下班回來,還要給兒媳洗衣服,兒媳就連內衣內褲都扔給兒子洗!
見兒子忙得連軸轉,心疼不已的老郭悄悄找到兒子,語重心長地勸導兒子:「洗衣服這些事,都是女人該做的,男人只要把工作顧好就行了!」
令老郭沒想到的是,兒子不但聽不進勸告,反而還處處維護兒媳,這讓老郭覺得兒子變了。
見自己苦口婆心的勸說無效,兒子兒媳和自己及妻子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老郭只好請來情感調解員來調解。
對於父親的說法,小郭不置可否。他將矛盾的起因指向自己的繼母;
小郭說,妻子剛嫁進來時,一家子確實非常和睦。自己父親更是將小李當成親生女兒那樣看待。
可繼母卻看不慣父親對小李太好,多次借故和父親吵架,然後就離家出走,一副不把家裡人弄得人仰馬翻不罷休的架勢。
繼母大鬧之後,父親就開始刻意躲着小李。
調解員見父子倆的話題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試圖問出二人矛盾癥結所在。
小郭說,自己給妻子洗內衣內褲是因為妻子懷孕坐月子了。緊緊依偎在小郭身邊的小李表示:「我嫁給我老公,我老公對我好,這難道不應該嗎!這本來就是我們兩個小的事,他們為什麼要來管!」
小李覺得公公管得太寬了,可老郭說兒子兒媳夫妻感情好,那自然是值得高興的。
可兒子卻常常因為兒媳,而忽略了他和妻子的感受,這是讓他們最寒心且不滿的。
小郭19個月時,他的母親就因為腦腫瘤離開了人世。
儘管做出了很多努力,老郭還是沒能留住妻子。妻子去世後,28歲的老郭又當爹又當媽,將小郭寸步不離地帶在身邊。
33歲時,老郭結識了現在的妻子紐大姐。儘管不是小郭的親生母親,但妻子一直將小郭視為己出,夫妻二人對小郭傾注了所有心血。
聽父親這樣說,小郭卻並不認同。他說,自己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別人家大孩子留給他的舊衣服,看着別的孩子有零花錢,他十分羨慕,因為父親和繼母沒給過他一分錢。
小郭大學畢業工作後,便將自己的兩千多工資,全部上交給繼母保管。
就連自己結婚時,親戚好友們給的人情紅包和妻子娘家給的彩禮,他都全數給了父親。
小郭認為自己盡到了兒子能做的所有事,可老郭和紐大姐情緒一下子變得激動起來。
夫婦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指責小郭說瞎話沒良心,小郭一張嘴辯不過父母兩張嘴,只能低頭沉默。
老郭說,兒子的工資並不是主動給自己的,而是因為小郭當時月光,他便勸兒子將工資放他那裡保管,好存着以後娶妻生子用。
老郭表示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好,兒子卻一點不領情。相反妻子和她前夫生的女兒對自己反而更客氣些。
此時,紐大姐也開始指責起兒媳婦來。她說,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下午午睡也睡到三四點,自己本想和兒媳拉近點距離,可兒媳一味躲在樓上不下來。
加上兒媳總是指使兒子做各種事,這讓她更加看不慣兒媳。
可小李卻說,要不是婆婆之前冤枉自己和公公有什麼,自己也不會躲着婆婆。
紐大姐卻說,自己從來沒有這樣的懷疑,只是她這個人心直口快,又愛開玩笑,很多時候是兒媳小心眼了。
此時,小郭站出來替妻子說話了,他說自己和妻子一直很尊重母親,每逢母親節、三八節以及大小節日,自己和妻子都會給母親準備禮物和紅包。可繼母卻時常拿着雞毛當令箭。
之前小郭不想生活在壓抑的家庭氛圍中,於是下班後對繼母說,你和爸兩個人有時候有些事情是做得不對。
繼母一聽,馬上哭鬧起來,並滿地打滾。在樓上的老郭下樓後,二話不說打了小郭兩巴掌。
畢竟老郭是自己父親,當時小郭沒有和父親計較,被打了就打了。可父親很多時候卻蠻不講理。
一次妻子在給女兒洗碗,小郭順手拿起垃圾桶要去倒垃圾,看不順眼的老郭指着小郭和兒媳說:「這些是女人家的活,不是男人做的!」
見兒子沒把自己的話當回事,老郭氣不過,從兒子手中搶走垃圾桶扔進了河裡。
調解員聽了兩邊的話語,一陣見血地指出:「你們夫妻倆,看見兒子對兒媳好,你們是嫉妒了!」
調解員開始勸導老郭夫婦:兒子對兒媳好,這是他們的事。按照自然規律,父母總要走在兒女前面,兒子兒媳好,你們應該更開心,怎麼你們反而心裏不舒服呢?
老郭和紐大姐說,那是因為兒子娶了媳婦忘了爹娘,自從有了矛盾後,小郭和小李連爸媽都懶得叫一句。
小郭說,每次和父母爭吵後,他和妻子都是主動求和的,可父母卻不想和好,久而久之,他們便不再叫父母了。
而吵架的起因,小郭認為錯都在父母這邊。
之前繼母不小心摔傷了,父親一直在醫院陪同。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小郭丈母娘第二天從千島湖來到杭州。
等到父親和繼母出院回來後,丈母娘很熱情地迎接他二人,老郭卻當沒聽見。
小李見自己母親熱臉貼冷屁股,很是不高興,忙出來打圓場,可公公婆婆卻依舊態度冷淡。
老郭和紐大姐之所以不高興,是因為他們覺得小李母親不懂禮數,連一個慰問電話都沒打過。
而小李家人當時有事時,自己和妻子都是第一時間買東西去看望。
小郭解釋,因為疫情,丈母娘沒辦法親自去醫院,可她每晚都向他打聽繼母的情況。
父親和繼母的表現,讓小郭十分不滿,小郭為此不再搭理繼母,這讓老郭火冒三丈。
小郭覺得父母因為丈母娘沒打電話問候的事生氣,真的是太小家子氣了。
可老郭和紐大姐卻覺得兒子的心完全偏向了兒媳娘家人那邊,這個兒子真的是白養了。
調解員認為這些都是家庭里雞毛蒜皮的小事,一家人不至於因為這些事而鬧翻。
小郭說,自己和妻子道歉過很多次,將來家庭里如何相處,還是要看父親這個當家人的態度。
老郭說,自己兒媳說話跟毒蛇一樣,和兒子兩個人胡亂編造。
這5年來,自己和兒子兒媳間的矛盾不斷,最讓他生氣的還是買房的事情。
老郭說,他原本和兒子商量好買新房,首付需要180萬,但是他身邊能用的現金只有150萬,於是他問兒子要了30萬,這樣他就不必將理財的錢拿出來。
可小郭一開始答應了拿出40萬,後來又改口說自己只有20萬。老郭覺得兒子不會做人,哪怕從好友那借個10萬也是可以的,畢竟房子將來也是留給兒子的。
可小郭說,買房一開始是他提出來的,畢竟一家人住在一起不開心。可是父親和繼母卻偷偷去看了房並付了定金,晚上才問他要錢。
讓他生氣的是,父親完全沒和他商量買房的事,並且告訴他房本寫的父親和繼母的名字,將來等小郭夫婦賺錢了,他們可以自己買。
小郭覺得憑藉自己的工資,完全不可能買到房子,但他還是拿出自己銀行卡,對父親說自己有20萬,父親卻一口回絕:20萬就不用拿出來了。
父親的出爾反爾讓小郭生氣,而老郭覺得兒子一開始還說有40萬,後來改口,肯定是兒媳從中作梗。
因為買房的事,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
小郭和小李說他們道歉過無數次,可紐大姐激動地說沒做錯為什麼要道歉。
小李見婆婆又開始潑辣起來,就說她和丈夫也想好好過日子,可婆婆有時候的話語太傷人了。
她女兒不過才3歲,有一次覺得好玩將電視遙控器藏起來了,婆婆直接在家破口大罵:「哪個死人哪個畜生把遙控器藏起來了!」
聽兒媳這麼說,紐大姐堅決否認自己說過這話。
這一大家子的矛盾看來是無法調和了,調解員於是便讓老郭決定一個融洽的相處模式。
老郭說就算住在一個房子里,今後他和兒子兒媳分開吃,老的歸老的,小的歸小的。
有句話叫「兒大不由娘」。子女大了,總是會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成家後。
看得出來,小郭和小李之間十分恩愛。兒子兒媳如此融洽,照理說,老郭應該高興才是,可他卻開心不起來,甚至心裏十分不舒服。
因為他覺得兒子一味偏袒兒媳,不再像以前那樣聽他的話了,於是他有了失落感,有了兒子被搶走的感覺。
到最後,父子之間產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中的矛盾其實都是無數個雞毛蒜皮的小事堆積而成的。
老郭和小郭及兒媳之間的矛盾,又怎麼說得清誰的過錯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