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2022年12月14日22:45:27 情感 1841

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 天天要聞

作者:末小北

01:引言

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

可是,這裡的「孝」,在兒女和父母的眼裡,真的一樣嗎?

誠然,「孝順」這個動作是很值得讚揚的,但兒女和父母眼裡的「孝順」,在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

換言之就是,現如今很多兒女對老人的「孝順」,並非是老人需要的。

其實,這就像是我們小時候,父母經常對我們所說的「都是為你好」,是一個道理。

在很多兒女的眼裡,只要自己能給父母提供優渥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老了衣食無憂,就是盡孝了。

講真的,這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確實是盡孝的一種,但這種孝順,在老人眼裡,卻不是最想要的。

老人真正想要的「孝順」,其實並不是集中在優渥的物質條件上,而是心靈的陪伴上。

所以說,現在很多兒女眼中的「孝順」,並非是父母們真正想要的。

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 天天要聞

02:多數兒女眼裡的孝順,就是提供足夠的錢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兒女認為的孝順,就是給父母提供足夠的金錢,保證他們的物質生活。

誠然,用物質來回饋父母的老年,也是一種盡孝,但這種孝敬的方式,並非父母最想要的。

雖然物質生活,可以讓老人有個安詳的晚年,不再為吃穿而發愁,甚至比起那些過得窮苦,孤苦伶仃的老人好千百倍。

但是,很多時候,就算兒女為父母提供了非常優渥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依然過得不開心。

為什麼呢?其實理由很簡單,物質生活只是能滿足當下現實中生活條件的富足,但在心靈上,父母卻一直是匱乏的。

小時候,我們和父母朝夕相處,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考學去到了外地,或是工作留在了外地,跟父母見面的時間基本是半年或是一年一次。

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 天天要聞

每當這個時候,父母在電話那頭說得最多的,多半是:「孩子,你啥時候能回家來看看呀?爸媽想你了。」

講真的,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得幸福,甚至為了能實現這個夢想,他們寧願付出更多。

可是當他們老了,心裏難免會產生一些危機感,此時的他們,更需要的不是兒女能提供多好的物質生活,而是陪伴。

錢,可以買來很多東西,但買不來父母身上偷偷溜走的等待。

季羨林先生,曾經為自己無法為父母養老,寫過這樣的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提供優渥的物質生活,只要兒女有本事,基本都能完成,可這並非父母最想要的。不是嗎?

往後餘生,不要再認為,給父母足夠的錢,就是盡孝了,因為他們最想要的,不是金錢,而是陪伴。

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 天天要聞

03:很多兒女眼裡的孝順,就是演給旁人看的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兒女,他們對父母的盡孝,全都是演給旁人看的。

在他們眼裡,孝敬父母可以讓自己在親朋好友心目中,有一個良好的形象,所以他們經常扮演「孝子」,演給親戚朋友們看。

實際上呢?這樣的兒女,並非真心孝順他們的父母,他們對父母好,除了帶有演的成分,還有別的目的。

比如,貪圖父母的財產。

大家不要覺得這世上,沒有這樣的人,其實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邊,有很多這類兒女。

尤其是結了婚以後,他們不再跟父母一條心,在伴侶隨便幾句話的慫恿下,就對父母各種厭棄,或是棄養。

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 天天要聞

但有的時候,他們又不得不在親朋好友面前,維持一個良好的形象,所以多半就會通過演繹的方式,假裝對父母很好。

就比如,我之前有個同事,他就經常在親朋好友面前,演繹自己的「孝子」形象。嘴上說,會把農村的父母接來城裡,跟他一起享福,可他只是說,從來沒有實際行動。

我搬家之前,有個鄰居,也是這樣「演技派大孝子」,他在親朋好友眼裡,是個很努力很上進的人,不僅在城裡買了房子,也有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基本都是大張旗鼓,不是帶了進口補品,就是塞給父母一沓錢。

在不知道的人眼裡,他確實是個真正的孝子,可在他父母眼裡,他根本就沒有這份孝心。因為那些補品,全都是過期的,錢呢,這邊塞了,那邊他妻子就要回去了。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冬天,他父親生病來城裡看病,他家是個三居室,按說能住得下,可他並沒有讓父親住在家裡,而是把父親送到了地下室住。

在他和他妻子的眼裡,孝順這件事,演一下就可以,要想讓他們真的盡心孝順,那簡直就像是要他們的命一般。

像上面這類的兒女,他們所謂的孝,不過都是演給別人看的,實際上根本就是個「人渣」!

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 天天要聞

04:父母們最想要的孝順,其實是兒女的陪伴

其實,孝敬父母的成本,並不高。他們想要的孝順方式,並非你能給他們提供多優渥的生活條件,他們最想要的,其實就是陪伴。

曾經,我對「盡孝心」的定義,也是放在「金錢」和物質上的,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我都會買很多東西,也會塞給他們錢。

可是,當我再次回家後,看到自己前一次帶的東西,父母基本都沒怎麼碰,錢也是一分也沒花。

為此,我還跟父母鬧過情緒,質問他們為什麼這樣「糟蹋」我的孝心。可父母卻說,他們最想要的,並不是我能給他們多少好東西,他們最想要的只是我能多抽出時間來,陪陪他們。

實際上,真的如此。我想,天底下所有的父母,應該都跟我的父母一樣,他們最想要的,只是兒女們能花多點的時間,陪陪他們而已。

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 天天要聞

誠然,現在的生活壓力確實非常大,很多兒女的盡孝方式,也只能局限於在金錢和物質上,雖有諸多的不得已,但這並不是什麼好的借口。

因為,再忙,只要你願意,也是能抽出時間來的,只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

也許,你會說,自己離家很遠,來回一次要好幾天,就算是能抽出點時間來,可也難實現回家探望父母呀。

是呀,這個理由對你而言,很有說服力,可你有沒有想過,把父母接過來跟你一起生活呢?

也許他們的到來,會讓你的生活稍加了些負擔,但是有了他們的陪伴,不也是一種治癒嗎?

曾經有人做過一項心理學調查,一個人在父母身旁待半小時,就相當於做了5次心理療愈。

父母身上的時間,是不會等你有朝一日飛黃騰達的,即便是有了那麼一天,你可能也會因為各種忙而忽略陪伴他們的。

所以,不要總為陪伴父母找借口了,辦法總比問題多,只看你願不願意了!

講真的,兒女眼中的「孝順」,和父母想要的真不一樣 - 天天要聞

05:小北寄語

「百善孝為先」,不應該只是一句空口號,或是「劇情演繹」,而是要真情實意的實踐和陪伴。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願意為我們付出一切,豁出去一切,等他們老了,我們也應該用同樣的方式,來回饋他們。

我們也要在我們自己的子女面前,來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以此來讓自己的晚年,也能有人陪伴。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問題雖多,但辦法更多,只要你願意去想辦法,總有一個能實現陪伴父母的。

不是嗎?

往後餘生,願每個人都能知道盡孝的正確方式,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END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裡頭,說起工資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關係慢慢就疏遠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誠對待,家裡頭的日子越過越和美。工資怎麼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個影響夫妻關係的關鍵事。古人講:「夫妻齊心,其利斷金。」結婚之後,工資到底咋分配,每個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着眼前那點好處;可有的人,卻把心思花在修養人品上,想着長遠的事。人品,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載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01:善良是智慧的體現,智者心懷善念當善良成為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智慧也就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 天天要聞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親密關係裏面,稱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進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稱呼,會撥打男人的心房,讓他對你產生不一樣的情愫。女人在愛情裏面,真的別太老實了,你越有點情趣,男人才會越愛你。別再叫老公「親愛的」了,太俗氣,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 天天要聞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如果一個人無法壓制自己的慾望,沒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緒,荷爾蒙操縱行為,而非回歸理性本身;那麼TA在感情里每個關鍵節點的選擇,都會影響自己接下來幾年的勢。看過一組數據:有超過60%的夫妻,在30歲之後,對婚姻的滿意度越來越低,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 天天要聞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分手後,我們都是會經歷一個陣痛期的。但凡動過真感情的人,不可能不痛不癢。只是有的人來的早一點,有的人可能會後知後覺地難過。有的人是分手當下,痛會更加強烈一些,給自己一個緩衝期,陣痛感會慢慢地消退。而有的人剛開始痛感不強烈,但時間久了會慢慢浮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 天天要聞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在婚戀關係中,雙方的選擇確實會直接影響到彼此的生活質量。如果有些性格特質在關係中未得到及時溝通和改善,可能會帶來很大的挑戰。以下五種類型的人,如果無法有效調解,可能會影響到關係的穩定和發展,值得在交往前認真考慮:1.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夫妻離婚後,孩子隨女方生活。男方要求探視孩子,被女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現任丈夫視如己出」為由反對探視,法院支持嗎?請看本期案例!2015年,小帥與小美調解離婚,約定2歲的兒子小明由小美撫養並自願承擔撫養費。小美再婚後攜小明組建新家庭。小帥定居外地,在小明出生及1歲時有過陪護與探望,離婚後就再未支付過撫...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 天天要聞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摘要中青評論對老年人、病患、傷患等特定群體,社會各界都應給予更多關注和關懷。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62歲重病女子因急需取錢就醫,被銀行告知需本人到場後才能取款,在中國農業銀行株洲田心支行辦理過程中,不幸去世,引發社會關注。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5月15日,去世女子家屬告訴記者,當地派出所、街道辦等部門正協調...